泪腺炎的预防方法 泪腺炎的治疗方法

2017-10-06 07:52 来源:网友分享

一、泪腺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1.原发性感染可能由结膜囊经泪腺腺管入侵或可血源性。发病前可有上呼吸道感染,有时呈流行性,并伴有明显的全身症状。

  2.继发性有来自局部或全身者。

  (l)局部来源: 穿通伤、烧伤,常引起局部化脓或坏死; 睑板腺或结膜的葡萄球菌感染、睑腺炎、眶蜂窝组织炎等均可直接扩散至泪腺。

  (2)病灶转移: 远处化脓性病灶转移而来,如扁桃腺炎、中耳炎、龋齿、肾盂肾炎等。

  (3)全身感染: 如葡萄球菌所致的疖肿,链球菌所致的猩红热,肺炎链球菌和大肠杆菌感染,多为化脓性,一侧泪腺受累。

  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急性泪腺炎较多见。有报告37例流行性腮腺炎病患者中7例合并有泪腺炎,常双侧发病,症状较急,并不化脓,多在数日或数周内消退。

  淋病性腮腺炎所致的泪腺炎,感染常由尿道炎或子宫颈炎转移而来,多为双侧性。多数作者穿刺检查未见细菌,认为可能为淋病菌毒素所致。一般急性期症状多在数天或数周内消退,很少化脓,有时可复发。

  病毒感染也可引起泪腺炎,如麻疹、流行性感冒等。

  此外,眼部带状疱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组织细胞浆菌病等均可致泪腺炎。

二、泪腺炎发病时的症状有哪些

  原发性者多见于儿童和青年,常为单侧,多累及睑部泪腺。睑部泪腺和眶部泪腺可单独或同时发病。

  急性睑部泪腺炎:上睑外侧发红、肿胀、疼痛、流泪不适,睑缘呈横S形下垂,肿胀可扩展到颞部、颊部,耳前淋巴结肿大有压痛,睑内可扪及实性包块,有压痛,与眶壁及睑缘无粘连。眼睑分开时可见颞上结膜充血水肿,泪腺组织充血隆起,有粘液样分泌物。可伴有发热、头痛、全身不适。若早期适当抗感染治疗,多在1 ~ 2周炎症消退。也有的成亚急性、持续1 ~ 2个月才消退。少数化脓从上穹窿结膜穿破,脓液排入结膜囊或暂时形成瘘管,2 ~ 3周愈合。

  急性眶部泪腺炎:局部症状类似睑部泪腺炎,疼痛较剧烈而结膜水肿较轻。可在外上侧眶骨缘下扪及包块。眼球向内下方突出,向外、上运动受限并伴有复视。一般多在短期内用药后炎症消散。亚急性患者消退时间较长,少数化脓,脓液从上睑外侧皮肤流出,可形成瘘管。

  急性泪腺炎一般预后良好,但化脓性者若引流不畅,感染可能扩散入颅内,引起海绵窦栓塞或基底脑膜炎。炎症后泪腺组织萎缩过多,可使泪腺分泌减少,甚至引起干性角结膜炎。

三、泪腺炎的预防方法

  流眼泪可以说是老年人的常见病,眼科门诊常有不少因为流泪症状来看病的老年人。而除了眼病导致的流泪,我们还发现,不少老人因为擦眼泪的方法不正确导致流泪。

  出现流泪的现象后,很多老人往往习惯往下方擦,加上大多数老人感觉神经退化,手比较重,往往擦眼泪的时候力度过大。殊不知,这样擦眼泪不仅止不住眼泪,反而可能导致眼泪越擦越多,这是因为擦泪不当容易加重下泪小点外翻。

  泪小点外翻、内翻是老年人流泪的常见原因之一,泪小点偏离泪湖,不能与眼球表面正常接触而不能引流泪液。其中以下泪小点外翻最常见,老年人经常因为擦泪不当引起下睑外翻而加重下泪小点外翻,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老年人擦眼泪应向上并偏向鼻侧擦,最好是用手绢或纸巾轻轻擦拭。如果是泪小点外翻、内翻导致的泪流不止,则需进行手术矫正。

  需要注意的是,老年人流泪的原因较多,如果找到流泪的原因,很快就能治愈,因此治疗时需要去眼科检查以明确病因,针对病因治疗,不可自作主张。若原因不明或有不可能去除病因的泪液分泌异常,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肾上腺素衍生物,如无效可选用促使泪腺减少分泌的方法,如泪腺切除术、x线照射、切除部分泪腺排出管,以减少流泪。

四、泪腺炎的治疗方法

  1、药物治疗:局部滴用各种抗生素眼液,3~4次/d,滴药前挤压排空泪囊内分泌物,药液才能被吸入泪囊;全身用磺胺或抗生素,经一段时间的治疗,脓性分泌物可以消失,但不能解除阻塞和潴留,这只能作为手术前的准备。

  2、冲洗泪道:为了彻底清除脓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加强药物疗效,可以用生理盐水冲洗泪囊,脓液冲洗干净后,再注入0.3~0.5ml抗生素。采用抗生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和溶纤维素混合液冲洗,其作用可以抗感染、抗炎、软化粘连,对于早期尚无固定形瘢痕的阻塞可以有较好的疗效。

  3、泪道扩探术:经过上述治疗,冲洗无脓性分泌物后,可试行扩探术。同时鼻内滴用抗生素和麻黄碱液,对于膜性阻塞或纤维蛋白性阻塞,可望获效。探通2~3次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4、泪囊摘除术(dacryocystectomy):为了去除脓性泪囊病灶,很早就有人施行过泪囊切除术,以后极为普遍。直至20世纪初,泪囊鼻腔吻合术逐步发展完善,慢性泪囊炎一般都采用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但在泪囊结核、泪囊肿瘤疑为恶性者或严重角膜溃疡、急性青光眼、眼球外伤等继续进行内眼手术时,仍有做泪囊摘除术的必要。手术时应将泪囊完整分离,特别注意将泪囊底部、泪囊与泪总(小)管连接部和泪囊下端切除干净。鼻泪管全长直至鼻腔要刮除黏膜。一旦有病变的黏膜遗留,还会复发、化脓或形成瘘管。泪囊摘除后,不再有脓液排入结膜囊,刺激减少,流泪症状大为减轻,病人经过数周即可习惯,故仍不失为一个有价值的手术。有学者为了在皮肤不留瘢痕,把切口作在内眦皮肤与黏膜交界处,从上泪点到下泪点切开,但暴露手术野稍窄,操作比较困难。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五官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