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3-25 22:53 来源:网友分享
患上抑郁、焦虑症,情绪低落、思维迟缓等症状很多人都知道,但容易被忽视的,是抑郁、焦虑情绪的躯体化表现,这些病人一直以为自己患的是冠心病、胃病、高血压等疾病,在心血管科、消化科转辗求诊多年不得治,病情越拖越重。10月10日是第24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由广东省卫计委、广东省残疾人联合会主办,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等协办的大型宣传活动近日在中华广场举行,省精神卫生中心专家指出,心理疾病的躯体化表现应该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抑郁症疾病负担2030年达全球第一
世卫组织(who)于今年7月14日发布的《2014年精神卫生地图集》显示,全世界每10个人中就有一人存在精神障碍,总数高达七亿,每4个人中就有1人可能面临精神健康的困扰;而患有严重精神疾病的人中,约3/4的患者得不到任何治疗。保守估计,中国各类情感障碍患者人数近9000万。有研究显示,精神疾病所造成的负担,目前在中国疾病总负担中排名第一,已经超过心脑血管、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疾患。
根据估算,到2030年,抑郁症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健康问题之一,疾病负担也将达到全球第一的位置。世卫组织的研究也显示,全球抑郁症的年患病率约为11%。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于欣教授指出,抑郁症患者中,只有10%的人寻求帮助,其中一半到医院看病,这其中又只有2%-3%到精神科就诊,其他都认为自己患的是躯体疾病。90%的抑郁症患者都是多次在综合医院各科就诊,病情迁延不愈,最后转诊来到精神科。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主任贾福军介绍,临床上很多浅表性胃炎的患者,其实是“心病”的表现。这类病人常出现闷气、嗳气、胃酸、烧心等症状,胃镜检查发现胃粘膜有花斑状红点,但并未达到胃溃疡的程度。临床消化医生诊断为浅表性胃炎,开了胃药,吃几个月症状不但未减轻,还出现加重,最终转诊到心理科诊断。
这些病人并不认为自己有心理问题,“我是胃出毛病了,你老问我情绪怎么样?能不能高兴得起来干什么?”贾福军说,事实上,这类病人的症状,与胃粘膜表现不相符,服用了抗抑郁、焦虑药物后,胃部的症状就缓解了。
中年女性“心病”躯体化较多
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许明智介绍,在美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达到17%,而单就女性来说,这个数字达到25%。女性在月经前、怀孕生产、更年期三个时期,由于体内激素的变化,患上抑郁症的风险更高。临床上,精神科医生经常遇到消化科和心血管科转诊来的病人。这些病人以中年女性居多,表现有胃痛、失眠、心悸等等表现。但无论是胃镜还是心电图检查,都未发现问题。有的病人拖延了三四年治疗无效,才被转诊到心理科。
为何胃肠道和心血管与精神心理的关系比较密切?许明智介绍,有研究认为,抑郁焦虑和身体这两个系统轻微的炎性过程有关。有难治性抑郁在使用抗炎药物后也会有效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内科副主任医师王勉在微博上表示,“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从医多年,虽早已形成坚定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却不得不承认,心理暗示的影响力大得惊人。”心理因素和疾病的“共病”模式几乎无处不在。省精神卫生中心公共卫生事业科主任林勇强认为,按照上世纪70年代出现的心理社会生物医学模式,一个小小的感冒,也可能跟心理因素有关。有研究发现,冠心病与a型人格有关,心胸狭窄、紧张、敏感多疑的人,容易患上冠心病。同样,癌症的发生和预后,都与心理因素相关。专家呼吁,慢性病与精神问题的“共病”应该引起重视,综合医院的临床医生也要加强转诊意识。
林勇强介绍,目前我国仅有精神科医师2万多名,虽然有心理咨询师30万,但心理治疗师只有3000人,专科医疗资源严重不足。由于对抑郁等疾病认识不足,不少病人在社区医院或综合医院就诊时被耽误病情。广东省家庭医生协会常务副会长吴育雄介绍,广东为此开启了“精神卫生进万家”活动,活动包括3年进行1000场基层医生精神卫生培训;开发精神卫生信息系统,让基层医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与全省乃至全国的精神卫生专家实现连线,对患者提供远程医疗服务等。
温馨提示:
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胃部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