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01 06:33 来源:网友分享
(一)饮食适宜:
1.宜吃驱虫的食物;
2.宜吃抗菌消炎的食物;
3.宜吃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
(二)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1.南瓜子南瓜子具有很好的杀灭寄生在人体内的寄生虫的作用,对丝虫病、蛲虫病、绦虫病、钩虫病等患者均有明显的效果……每天吃100-260克为宜。
2.柠檬柠檬具有抗菌,杀菌的作用,由于患有寄生虫疾病患者免疫力是相对下降的,喝柠檬可以起到预防感染的作用。每天泡水喝350-500毫升为宜。
3.牛奶牛奶富含有优质蛋白质,以及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元素,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有助于患者的恢复。每天350-500毫升为宜。
(三)饮食禁忌:
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生姜、桂皮、胡椒、花椒;
2.忌吃油腻的食物;猪油、羊油、牛油;
3.忌吃难以消化的食物;螺丝肉、粽子、糯米饭。
(四)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1.腌制菜生姜有刺激性,容易导致肠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不了,免疫力下降,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宜吃清淡的食物。
2.猪油猪油含有大量的油脂,容易滋养细菌,导致细菌大量繁殖,加重患者的病情不利于患者的恢复。宜吃低脂的食物。
本病潜伏期约1年,病发时引发皮肤及眼部症状与其他一些体征。
1.皮肤症状。成虫移行于皮下结缔组织,在罗阿丝虫病代谢产物的作用下,引起皮下组织变态反应,在形成游走性肿块,可伴红、肿、热、痛、皮肤瘙痒。肿块直径5~10cm,或呈马蜂螫型游走性水肿,较硬,且有弹性。肿胀一般2~3天后消失,多见于四肢、躯干、指间、大鱼际肌部、腓肠肌部等处,阴囊部也可出现。虫体离去,肿块随之消失。在患处可在皮下摸到蠕动的条索状虫体。成虫可潜入深皮层产生微丝蚴。
2.眼部症状。成虫常移行到眼部结膜引起结膜炎。主要症状表现有结膜充血水肿、畏光、流泪、痒感、异物感、分泌物少。无严重危害。虫体可在眼睑部皮肤引起条索状转移性肿块。丝虫可由沿鼻梁皮下从一眼移行到另一眼。
3.心脑症状。虫体侵犯心脏时可引起心内膜炎、心肌炎、心包炎。此外,微丝蚴可阻塞脑毛细血管引起脑部缺氧引起中枢神经病变,还可引起末梢神经炎等。
4.其他。部分患者由于眼部症状导致视力观察不便,由此而引起焦虑性精神症。部分患者可表现四肢近端关节痛,有的局部肿胀,活动障碍。此外,患者还可有全身发热、荨麻疹、嗜酸粒细胞增多的表现。
(一)、发病原因
1.虫体微白色,呈半透明丝状,雄虫长30~34mm,宽0.35~0.43mm。雌虫长50~70mm,宽0.5mm,常寄居于人体皮下与眼结膜下。微丝蚴长250~300μm,宽6~8.5μm,有鞘膜,尾部渐细,尾核排列成行,伸至尾端。微丝蚴可进入人体血液,经外周血液感染肺、脑、肾脏等器官,故有在痰、脑脊液、尿中发现微丝蚴的情况。微丝蚴在中间宿主斑虻发育为感染期幼虫,当虻叮咬人体吸血时,感染期幼虫经吸血创口而侵入人体,在人体内约经1年发育为成虫。
2.本病由寄生在人体内的罗阿丝虫引起,成虫寄生在人体的皮下组织或筋膜层,雌虫产生微丝蚴并进入血液,当中间宿主——斑虻叮咬患者,微丝蚴进入斑虻体内,大部分移行至斑虻腹部脂肪体,少部分到达其胸部或头部脂肪体,1周后蜕皮两次变成有感染性的幼虫,当斑虻再次叮咬人时,幼虫通过其口器侵入人的皮肤,使人感染。1年左右幼虫发育为成虫,成虫多在皮下及眼结膜下移行,亦可移行至任何内脏。在成虫移行过程中可间歇性地产出微丝蚴。微丝蚴寄生于人体血液,具有昼夜周期性。成虫在体内可存活15年或更长。
(二)、发病机制
罗阿丝虫移行及其代谢产物在人体皮肤引起组织炎症反应,导致皮肤出现肿块或肿胀,肿块可随虫体的移动而呈游走性。罗阿丝虫也可侵入脑部,应用药物治疗后濒死的微丝蚴可阻塞脑毛细血管导致脑部缺氧。
罗阿丝虫病除个别患者只具有单一症状外,常表现出多种症状,局部暂时性肿胀是罗阿丝虫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全身各处均可发生,多见于前臂、手部、下肢等处。感染后3个月即可发现,但多数在一年以后,并可间歇发生,间歇期长短不定。每次出现数目常为1个,但也可在1~3个部位同时发生。常突然发病,或在发病前1~2个小时先感到局部剧烈疼痛和瘙痒,然后在1个小时内出现肿胀,并迅速扩散,可达鸡蛋大小,持续数小时或3~5天,始渐消退,也有持续1至数周者,局部较硬,有弹性,无指压痕迹。若在同一部位反复出现肿块,则可形成永久性囊样肿块。
大部分病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皮炎症状,如瘙痒和蚁行感。瘙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因搔抓导致继发感染,也可引起失眠、精神障碍及精神失常。成虫常移行于眼睑引起皮肤肿胀,有时可触及游走性条索样虫体。当成虫移行到球结膜时,可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畏光、流泪、疼痛等不同程度的结膜炎症状。眼部刺激症状很重,有瘙痒感和异物感,持续数日,可自行消退。也可侵犯心、肾、脾、胃等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