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阿丝虫病是什么 教你怎么护理罗阿丝虫病

2017-06-18 10:42 来源:网友分享

一、罗阿丝虫病的基本信息

罗阿丝虫病(loaiasis)是由罗阿丝虫引起的一种结缔组织丝虫病。主要临床特征为皮下结缔组织的游走性肿块以及丝虫性结膜炎、关节疼痛等.

罗阿丝虫病又称卡拉把丝虫肿、热带肿或短时性肿胀,是由罗阿丝虫感染所引起的慢性寄生虫病。病人是惟一的传染源,通过中间宿主——斑虻传播,它们仅在白天咬人。人类是罗阿丝虫的惟一宿主。

本病由寄生在人体内的罗阿丝虫引起,成虫寄生在人体的皮下组织或筋膜层,雌虫产生微丝蚴并进入血液,当中间宿主——斑虻叮咬患者,微丝蚴进入斑虻体内,大部分移行至斑虻腹部脂肪体,少部分到达其胸部或头部脂肪体,1周后蜕皮两次变成有感染性的幼虫,当斑虻再次叮咬人时,幼虫通过其口器侵入人的皮肤,使人感染。1年左右幼虫发育为成虫,成虫多在皮下及眼结膜下移行,亦可移行至任何内脏。在成虫移行过程中可间歇性地产出微丝蚴。微丝蚴寄生于人体血液,具有昼夜周期性。成虫在体内可存活15年或更长。

二、罗阿丝虫病的病因及治疗方法

  疾病病因/罗阿丝虫病

  1、传染源 病人为惟一传染源。虽非常猿猴可感染罗阿丝虫另一种夜现周期型生理株,但它不能感染人体。

  2、传播途径 传播媒介为斑虻属,主要为分斑虻和静斑虻,俗称马蝇或红蝇。有人报告非洲曼蚊也可能为重要传播媒介。

  3、易感人群 人对罗阿丝虫普遍易感。流行区因反复被传播性斑虻叮咬居民存在不同程度获得性免疫里。

  诊断检查/罗阿丝虫病

  凡有流行区生活史、皮肤游走性肿块、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者应怀疑本病。血中发现微丝蚴,或言八结膜下、皮肤重块活检组织中找到成虫即可确诊。

  治疗方案/罗阿丝虫病

  乙胺嗪对微丝蚴和成虫均有效,成人剂量为200mg,3次/ d,连服20d必须注意,若外周微丝蚴密度大,乙胺嗪杀死大量微丝蚴时,阻塞大脑毛细血管时,可出现脑膜脑炎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疾病预防/罗阿丝虫病

  流行区普查普治以控制传染源。消灭斑虻孽生地,使用杀虫剂杀灭斑虻蚴虫。进入流行区应加强个人防护,避免斑虻叮咬史,涂用昆虫驱虫剂等。药物预防可选乙胺嗪每天5mg/kg连服3d,每月用药一个疗程。

三、罗阿丝虫病都有什么临床表现呢

  罗阿丝虫病除个别患者只具有单一症状外,常表现出多种症状,局部暂时性肿胀是罗阿丝虫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全身各处均可发生,多见于前臂、手部、下肢等处。感染后3个月即可发现,但多数在一年以后,并可间歇发生,间歇期长短不定。

  每次出现数目常为1个,但也可在1~3个部位同时发生。常突然发病,或在发病前1~2个小时先感到局部剧烈疼痛和瘙痒,然后在1个小时内出现肿胀,并迅速扩散,可达鸡蛋大小,持续数小时或3~5天,始渐消退,也有持续1至数周者,局部较硬,有弹性,无指压痕迹。若在同一部位反复出现肿块,则可形成永久性囊样肿块。

  大部分病人具有不同程度的皮炎症状,如瘙痒和蚁行感。瘙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因搔抓导致继发感染,也可引起失眠、精神障碍及精神失常。成虫常移行于眼睑引起皮肤肿胀,有时可触及游走性条索样虫体。当成虫移行到球结膜时,可引起局部充血、水肿、畏光、流泪、疼痛等不同程度的结膜炎症状。眼部刺激症状很重,有瘙痒感和异物感,持续数日,可自行消退。也可侵犯心、肾、脾、胃等部位。

四、罗阿丝虫病的预防及护理方法

  预防

  控制传染源:及时治疗患者,根据流行病学情况可通过排查确认感染患者;用杀虫剂消灭虻幼虫。

  消除传染途径:清除容易滋生虻虫的场所。

  保护好易感人群:进入丛林等虻虫较多的地方应事先在皮肤上涂驱避剂(如邻苯二甲酸二甲酯)以防斑虻叮刺。

  以上小编为您整理了怎样预防罗阿丝虫病相关知识,下面继续为您讲解罗阿丝虫病的护理措施相关知识?

  罗阿丝虫病的护理

  1.进行有关防治化脓性皮肤病的宣传教育工作,定期进行预防检查,尽可能消灭一切发病因素。

  2.注意皮肤卫生,加强身体锻炼,增进皮肤的抵抗力。

  3.保持皮肤机能的完整性,对于皮肤病,尤其是瘙痒性皮肤病,应及时进行合理治疗,防治皮肤损伤,避免搔抓及皮肤摩擦等刺激。

  友情提示: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怎样预防罗阿丝虫病、罗阿丝虫病的护理措施等知识。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健康ICU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