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27 08:58 来源:网友分享
本病的主要症状是口腔粘膜反复出现圆形或 椭圆形小溃疡,可单发或多发在口腔粘膜的任何部分,有剧烈的自发痛,一般在10天左右可自愈。局部症状比较显著,全身症状多不明显。发现本病时多在溃疡期,溃疡直径2-3毫米,底浅,边缘整齐,周围有红晕,溃疡面黄白色 纤维素性渗出物覆盖,有剧烈的烧灼样痛,遇冷、热、酸、咸等刺激都使疼痛加重,语言、饮食均感困难,持续4-5天后转入愈合期,愈合不留任何疤痕,但可以反复发作。
好发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发病进唇、颏、舌边缘、牙龈等处出现孤立的圆形成椭圆形成浅层小溃疡,有的同时多处发生。疼痛剧烈似烧灼样。随天气、情绪、劳累等因素可复发。本病可迁延数年,数十年不愈。 中医将本病分实火、虚火两型,前者表现:恶寒、发热、头痛、便秘、溲黄、舌苔 黄厚干燥,有时伴 颌下淋巴结大疼痛,后者可无明显全身症状或有低热。一些人伴有口燥,咽干、手心烫、失眠、多梦、舌苔剥落等。
1、消化系统疾病
患系统性疾病的患者易发生口舌生疮,主要是通过影响免疫系统而致病。口舌生疮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等有关。研究表明,30%-48%的口舌生疮患者有消化道疾病,如腹胀、腹泻或便秘等情况。其中9%以上有消化道溃疡。
2、营养因素
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缺乏叶酸、维生素B12以及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复发性口舌生疮发病的可能性。
3、感染因素
有人提出链球菌和几种病毒在复发性口舌生疮发病中起病原的作用。
4、遗传因素
如父母双方均患有复发性口舌生疮时,其子女约有80—90%患病,若双亲之一患此病时,其子女约有50—60%患病。
5、免疫系统异常
免疫系统异常也是口舌生疮的主要病因之一,金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处于口腔内部的原发病毒会在人体免疫系统出现异常时异常活跃,最终使患者出现口舌生疮症状。此类病毒会在人体发生感染后藏于表皮下的血管中并繁殖于细胞核内。
1、成药自疗法
(1)维生素C片,每次2片,每日3次;
(2)杞菊地黄丸,每次9粒,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3)知柏地黄丸,每次9克,每日3次,用于慢性溃疡反复发作者;
(4)维生素E,每次20毫克,每日3次。
2、验方自疗法
(1) 金银花10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2)决明子10克、知母10克、开水冲泡代茶饮。
(3)野蔷薇根30克、生甘草5克、煎汤代茶饮,每日1剂。
(4)麦冬15克、 生地20克、石斛3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3次服,每日1剂,连服4剂。
(5)炮姜9克、木鳖子3个、吴茱萸9克。将上药共研为细末,用水调匀,贴脐上,以纸盖之。
(6)干姜(炒黑)9克、 黄连15克。上2味为细末,将末搽患处,涎出即愈。
3、外治自疗法
(1)青黛散、 锡类散、珠黄散、冰硼散、四药任取一种敷患处,每日4~5次。
(2)明矾5克加水至100毫升,含漱1~2分钟。
(3)坚持用浓茶漱口,能促口腔溃疡面的愈合。
4、偏方
(1)先服 甘草汤,如不愈,再服 桔梗汤;
(2)用升麻一两,黄连3分,共研为末;棉裹药末含咽;
(3)用 细辛,黄连,等分为末,搽患处,漱去涎汁;治 小儿口疮,可用醋调细辛末贴敷脐上;
(4)用西瓜皮烧过,研末,放口内含噙;
(5)用人中白,枯矾3分,研匀敷搽,有涎即揩去;数次可愈;
(6)用石胆半两,放在锅内煅红,露一夜,研细;每次取少许搽疮上,吐出酸涎水;如此数次,病愈;
(7)用朴硝含口中;
(8)用白矾,铅丹(水飞,炒过)等分,研细,搽患处;
(9)治口舌生疮,胸膈疼痛;用焦豉末含一夜即愈;
(10)取女贞叶捣汁含浸吐涎;
沙参玉竹炖山斑鱼
用料:沙参10g、玉竹10g、山斑鱼100g,生姜、盐适量。
功效:沙参味甘微寒,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玉竹味甘性微寒,亦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作用。山斑鱼味甘性平,能滋阴清热,与沙参玉竹合用则更显其滋阴清热的作用。
制作:将山斑鱼洗净、切段,生姜切片,与洗净的沙参、玉竹放入炖盅内,加水300ml,隔水炖2小时,加入食盐调味即成。
适用人群:口腔多发性、反复性溃疡及秋燥咳嗽无痰、声音嘶哑、口干烦热、手心热等属于阴虚内热者。
注意事项:脾虚大便溏者不宜。
沙参麦冬灯心花粥
用料:沙参20g、麦冬15g、灯心花10g、粳米、冰糖适量。
功效:沙参味甘微寒,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麦冬味甘,微苦微寒,能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灯心花味甘、淡,性微寒,有清心除烦之效。合而用之有清心润肺的作用。
制作:沙参、麦冬、灯心花洗净,加水1000ml,煎水去渣取汁,加入粳米煮粥。粥成时随个人口味加入适量冰糖食用。
适用人群:反复口舌生疮,形体消瘦、口燥咽干、心烦失眠等症。
注意事项:大便溏者不宜。
五汁饮
用料:梨汁30ml、马蹄汁、鲜藕汁(或蔗汁)、麦冬汁各20ml、鲜芦根汁25ml、蜂蜜适量。
功效:五汁饮出自清代吴鞠通《温病条辨》,此饮有生津养液、清心除烦、清润肺胃之功。
制作:煎五汁用大火煮沸后放凉,加入蜂蜜搅匀即成,代茶饮。如果麦冬及芦根没有鲜品,可用药材饮片各15g煮水代替。
适用人群:适宜于秋燥而致口舌生疮、胃脘痞满、口苦、唇干舌燥者。
注意事项:怕冷、大便烂者不适宜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