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病毒学领域前沿速递

2016-07-30 09:44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7月29日讯 小编编译和整理了一下2016年7月发表的病毒学领域的重大发现,经一番编译和 整理后,现汇集于此,分享给大家。

  揭示登革热病毒蛋白NS1导致血管泄漏机制

  登革热病毒(DENV)的非结构蛋白1(NS1)是被感染的宿主细胞分泌的唯一的病毒蛋白。高水平的NS1存在于患有严重登革热疾病的病人血液中。NS1在病毒复制和与人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时发挥着多种作用。最近,多个研究小组发现NS1能够让血管具有更强的渗透性,并且导致血管发生泄漏。

  内皮细胞形成血管,并且在它们的表面上产生一种被称作内皮细胞糖萼层(endothelial glycocalyx layer, EGL)的胞外层。最近的研究已证实EGL在调节血管渗透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NS1结合到内皮细胞上,能够破坏EGL的完整性,导致它的关键组分降解和脱落。比如,接触NS1导致EGL上的唾液酸被移除。他们还发现NS1通过改变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eparan sulfate proteoglycan)的产生和脱落来破坏EGL。NS1并不直接干扰EGL,但会诱导人体内的酶执行这些EGL变化。他们能够证实尽管存在NS1的结合,但是阻断这些酶的药物能够阻止EGL受到的破坏和内皮细胞渗透性。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来自4种DENV血清型的NS1都产生一致性的EGL变化和血管泄漏,但是西尼罗河病毒的NS1不会产生这些影响。

  唾液传播的HHV-6A病毒或导致女性不孕

  来自意大利的研究人员最近发现证据表明一种通过唾液传播(比如接吻)的病毒可能与女性不孕有关。该研究不仅提示下次再与别人接吻的时候要三思,还为一些无法生育的女性提供了新的希望和治疗选择。

  这种被称作HHV-6A的人类疱疹病毒不是首次被发现与接吻有关,但是与女性不孕之间的关联性尚属首次发现。来自意大利费拉拉大学的研究人员对30名因未知原因出现生育问题的女性进行了检测,发现13人(大约43%)存在子宫内HHV-6A感染。而对照组的36名健康女性并未检测到人类疱疹病毒。

  在这项研究中,所有携带HHV-6A病毒的女性都存在异常高水平的细胞因子,这些信号分子不仅能够帮助细胞间交流,还对受精卵和胎儿的发育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研究还发现携带病毒的女性体内雌二醇水平非常高,研究人员认为这种激素可能通过某种方式触发了HHV-6A感染。如果科学家们能够弄明白如何治疗这种病毒感染,不孕女性将有望重新获得生育能力,而不需要借助昂贵且过程复杂的体外受精。

  科学家发现不同类型逆转录病毒的结构并不相同

  近日在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大多数类型的逆转录病毒或许并没有相同的病毒结构,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Journal of Virology上。

  研究人员分析了包括HIV和HLTV-1在内的7种类型的逆转录病毒,HLTV-1是一种引发T细胞白血病的逆转录病毒,同时研究者还检测了感染鸟、小鼠、黑猩猩和鱼类的逆转录病毒如何引发癌症或免疫缺陷综合征。Louis Mansky博士说道,每一种逆转录病毒都具有不同的结构特性,而且每一种病毒都会以不同方式来组装病毒颗粒。此前很多研究者猜测所有逆转录病毒都和HIV一样,但实际上并非如此。研究者指出,当研究逆转录病毒以及开发新型抗病毒疗法或疫苗时,并不能以一刀切的方法来研究。

  揭示HCV新的致病机制

  迄今为止,人们已知在被HCV感染的宿主细胞中,信号肽肽酶(signal-peptide peptidase, SPP)对未成熟的HCV核心蛋白的切割在HCV病毒颗粒形成和产生病理性肝脏症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机制的细节仍是未知的。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当抑制SPP时,HCV颗粒形成下降,而且病理性肝脏症状得到改善。

  γ-分泌酶和SPP具有相类似的蛋白酶酶活性位点。基于此,研究人员从γ-分泌酶抑制剂中发现一种化合物抑制SPP,这意味着该化合物也是一种SPP抑制剂。他们也发现未成熟的HCV核心蛋白在未被SPP切割时,会被酶TRC8识别,从而被快速地降解。如果这种降解过程受到抑制,那么产生的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会强烈地诱导细胞损伤。内质网在蛋白生物合成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内质网处于应激状态时,在那里合成的蛋白不能够正确地折叠,因此导致细胞损伤。

  这种降解过程能够被认为是新合成蛋白的一种质量控制机制。当研究人员将这种SPP抑制剂注射到模式小鼠体内时,HCV病毒颗粒产生显著下降,而且胰岛素耐受性和脂肪肝等HCV病理症状得到改善。

  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的结构

  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的David Stuart 及同事发表了埃博拉病毒糖蛋白的第一个无配体结构。该糖蛋白是负责宿主细胞附着和膜融合的惟一病毒蛋白,因此从逻辑上来说也是抗病毒药物研发的一个靶标。

  他们还确定了该糖蛋白在与两种以前被发现对埃博拉病毒复制有抑制作用的药物(这两种药物分别是toremifene 和ibuprofen)所形成的复合物的结构,从而有助于了解这些药物是怎样抑制病毒与核内体膜(endosomal membrane)融合的。

  首次证实HIV确实来自猩猩

  人们普遍认为HIV(人免疫缺陷病毒)是由非洲的猩猩传染给人。但一直没有直接的证据证实猩猩SIV(猴免疫缺陷病毒)可以传染给人。来自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University of Nebraska Lincoln)的一项新研究首次观察到猩猩SIV病毒感染人体细胞。

  研究人员让小鼠携带人的免疫细胞(T细胞),然后用猩猩SIV病毒(有几种,有的是HIV的前身,有的和HIV没关系)感染小鼠,所有的SIV病毒都成功感染小鼠的人体免疫细胞,并发生突变,快速繁殖。这些可以感染人的SIV病毒有HIV的前体(HIV的祖宗),也有与目前流行的HIV没有关系的SIV(HIV病毒的祖宗的兄弟)。HIV前身的SIV病毒通过意外的血液或体液(打猎,伤口?)从猩猩传染给人类,造成现在HIV的大流行。

  该研究证实了HIV病毒确实来自猩猩,这可能是很多大爆发的传染病的共同路径--从动物到人,某些病毒“突变型”在从动物到人后,在人际间传播。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