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0-28 06:14 来源:网友分享
婴儿的肠管很敏感,抵抗力弱,尤其在1~2岁,最容易发生肠炎(下痢)。下痢是小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小儿科病中,死亡率最高的是肺炎及下痢。过去每年在我国平均每10万人口有20~30个患肠炎死亡,且大部分为1~2岁之小儿。近些年,因公共卫生之进步,医药之发达,死亡率已减低。作父母的,对小儿的下痢处理不当,掉以轻心,迟延治疗时间,都会引起严重的后果。
一、轻度:一天大便次数5~8次,有轻微发热,无脱水现象。
二、中等度:一天大便次数超过10次,大便为水样、泥状、细菌性带有粘液、脓或血液,俗称“痢疾”。有脱水现象,发高热;因细菌有毒素,常引起痉挛、昏睡、休克现象,严重者甚至死亡。
三、重度:一天大便在15次以上,水样大便喷射而出,有重度脱水现象,即皮肤干燥、眼球凹陷、眼圈发黑、小便减少,口渴、不安,此外尚有血酸症、呼吸不适、虚脱、半昏迷等状态。由于钾缺乏及水肿的关系,腰部膨胀,有肠麻痹现象。若不及时之治疗,死亡率可达 30%以上。
起病多数缓慢,病程可为持续性,常有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起病急骤者占5%,病情发展快,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并发症多见,病死率高。缓解期病情亦可突然加剧。精神刺激、疲劳、肠道炎症、饮食失调常为本病的诱发因素。
1.非手术治疗 主要是对症治疗减缓症状,改善营养状况:
(1)饮食疗法:急性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必要时可给肠道外营养禁食,使肠道休息,症状好转后可给要素饮食。缓解期应进食易消化少纤维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饮食。
(2)药物治疗:
①磺胺类:一般用柳氮磺吡啶(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适用于轻度或中度患者。每天40~60mg/kg,分2~4次口服,最大剂量不超过4g,维持1~2年。对停药后易复发者,可选用小剂量长期维持治疗,如每天2g,用药2周,停药1周,如此交替治疗1~2年。有效率在80%以上。本药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头痛、白细胞减少、溶血、关节痛、皮疹等。
②甲硝唑:可抑制肠道厌氧菌,并有免疫抑制、影响白细胞趋化等作用。该药可明显减轻里急后重症状,对有肛周疾病和瘘管的患者疗效明显。用法为每天1.2g,分3~4次口服,疗程3~6个月,病程1年以上者有效率60%~70%。不良反应有恶心、金属味等。
③抗生素:有继发感染者可用青霉素、庆大霉素、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先锋霉素等。
④给予解痉、止痛、止泻。
⑤支持治疗:维持营养,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改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必要时可给肠道外营养疗法,使肠道休息,症状好转后可给要素饮食。
⑥其他药物:如免疫抑制药硫唑嘌呤、左旋咪唑等,均可与肾上腺皮质激素合并应用,有一定疗效。免疫抑制剂可选用氢化可的松(灌肠或静脉滴注),泼尼松1~2mg/(kg·d)但不能长期应用,症状缓解即逐渐停药。硫嘌呤(6-MP)常与激素合用,可减轻症状。
⑦中药:温补脾肾,清热利湿、行气通腑,逐瘀散结。
2.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
(1)长期对症治疗,症状不缓解。严重影响生长发育者。
(2)在对症治疗过程中发生了合并证,如结肠狭窄、结肠穿孔、大出血及中毒性巨结肠者须急诊手术。手术方式须根据病儿年龄、病程长短、病变程度、症状轻、重、缓、急来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如结肠次全切除、结肠全切,永久性肠造瘘等。
实验室检查:
1.血液常规检查 可有白细胞计数升高、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增快(可作为病情演变的指标)。严重者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凝血因子Ⅷ活性增加,血清钾、钠、氯降低,血浆蛋白降低。重症患者α2球蛋白增高,γ球蛋白反而降低,而缓解期患者α2球蛋白增加是病情复发的先兆。
2. 免疫功能检查
(1)体液免疫:本病患者的免疫球蛋白常有升高,IgM明显增多,IgG与IgA在血清中以及肠黏膜间质和腺腔内亦增多。在血清中还可找到多种非特异性的抗结肠抗体。
(2)细胞免疫:本病患者的周围血中T淋巴细胞数和比率、淋巴细胞转换率、白细胞及吞噬细胞游走阻断试验均有降低,说明本病的发生与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有关。活动期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Th/Ts比值显著增高,主要原因是Ts细胞数量减少。
(3)免疫复合物:本病患者的结肠黏膜固有膜中有IgG、补体和纤维蛋白原沉积的免疫复合物存在。
2.粪便检查 常有黏液血便。镜检见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反复检查均无特异病原体发现。
其他辅助检查:
钡灌肠及乙状结肠镜检是有价值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1.纤维结肠镜检查 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此法可确定病变的基本特征、范围和程度。患儿必须在麻醉下进行。取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改变并不特异,为急慢性炎症所见。
(1)急性发作期:当本病急性发作期应慎重使用,以防引起肠穿孔。乙状结肠镜检,可看到直肠及乙状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常有糜烂或浅小溃疡,附着黏液或脓性分泌物。黏膜面呈颗粒状,增厚,轻触易出血。重型病人的溃疡较大,呈多发性散在分布,可大片融合,边缘不规则。对重型病人进行检查应慎防结肠穿孔。
(2)缓解期:可见结肠黏膜无光泽、粗糙、充血、水肿,容易出血,小脓肿形成,严重者可见假性息肉及瘢痕形成。
(3)晚期:后期可见炎性假性息肉,黏膜较苍白,有萎缩斑片,见到肠壁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僵直,结肠袋消失。
2.X射线钡剂灌肠检查 钡剂灌肠造影是诊断本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气钡双重造影有利于观察黏膜形态。
(1)急性期:因黏膜水肿而皱襞粗大紊乱, 有溃疡和分泌物覆盖时,肠壁边缘可呈毛刺状或锯齿状。
(2)晚期:晚期肠壁纤维组织增生,结肠袋形消失,结肠蠕动波消失,肠壁变硬,肠管缩短,肠腔变窄,可呈铅管状。有炎性息肉时,可见圆或卵圆形充盈缺损。
重型或暴发型患者不宜做钡剂灌肠检查,以免加重病情或诱发中毒性巨结肠。
小儿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他们全面摄取营养,促进身体健康。家长在培养他们良好的饮食习惯时,要注意“十二忌”。
1.忌偏食、挑食。偏食会造成小儿某类食物
营养成分的供应不足,影响其生长发育。挑食的小儿往往出现营养不良,重者还会出现贫血等疾病,影响健康。
2.忌走食、玩儿食。有的小儿喜欢边走边吃,这样很不卫生。小儿走路时尘土随空气飞扬,致病菌、微生物易混入食物中,一旦小儿抵抗力降低就会引起疾病,同时也容易引起胃下垂。小儿边玩儿边吃,分散了吃饭的注意力,影响其消化液的分泌,日久就会造成消化不良,导致疾病。
3.忌视食。视食危害极大。小儿边吃边看图书或看电视,会引起大脑活动,这就 需要大量的血液来补充供应,使消化器官受到影响,从而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易患胃肠道疾病,特别是易患近视眼。
4.忌笑食。我们常常见到一些小儿一边吃东西一边嬉笑,这样往往出现呛咳。这就是由于食物咳出。如果小儿咳不出,常会引起吸入性肺炎,重者气管痉挛或窒息,甚至危及生命。
5.忌汤食。孩子泡汤吃饭,使饭粒嚼不细,增加胃的负担,久之易引起胃病。小儿泡汤吃饭还易将小沙粒吞入胃内,常导致阑尾炎。
6.忌咸食。有的资料表明,小儿食盐过多,特别是婴儿期若饮食过咸,会使其体内水分潴留,心脏排血量增加,易引起肾病和高血压。所以,医学家们认为,预防高血压病要从小儿期低盐饮食做起。
7.忌香食。当一些小儿有偏食习惯时,有的父母为了增强他们的食欲,就在食物中加香料、色素等。这些物质是诱发癌症的危险因素,应当慎用。据国外报道,孩子常吃含有人工色素的东西,还会引起多动症、哮喘、神经性头疼等疾病。
8.忌甜食。为防止小儿患龋齿,要控制他们吃甜食和糖果的量。据医学资料介绍,甜食过多易引起近视眼、糖尿病、心脏病、肥胖病、肾结石。小儿食糖过多,使体内碱性物质消耗量增加,易致骨骼发育不良。小儿肥胖症也易引起弓形腿和平足。
9.忌脂食。国内外医学家都认为,人们若食入过多脂肪,会使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酸脂增多,此物质易诱发动脉硬化、冠心病、心肌梗塞及大肠癌。故从儿时就应当多吃蔬菜和鱼类,少吃动物脂肪。
10.忌暴食。暴饮暴食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的诱因。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健全,吃 得过饱,使胃负担过重,消化功能较差,易引起积食、消化不良,有时还会出现胃扩张等疾病。
11.忌零食。多吃零食会破坏胃肠蠕动的规律,使孩子食欲下降,易引起胃病。
12.忌快食。孩子快食导致咀嚼不充分,加重胃的负担,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