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2 08:31 来源:网友分享
平时工作生活难免磕碰受伤,有了伤口要提防破伤风。
感染破伤风的症状先是:全身乏力,头晕,咀嚼无力,局部肌肉发紧,扯痛,反射亢进等。随后比较典型的是张口困难,颈部强直,头后仰,“角弓反张”。且上面所说的症状一般多发生在光,声,饮水等刺激下发生的。
许多时候,人们不但会忽略打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还会忘记了对伤口的基本处理。其实打针的目的是为了中和少量已进入人体的破伤风杆菌所产生的致病毒素,前期伤口的处理才是预防破伤风的关键。
得注意的是,一般的小伤口不会感染破伤风。破伤风杆菌是厌氧菌,属条件致病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或伤口较深并合伴有有氧菌感染的情况下易生长繁殖。所以不能让伤口缺氧、有坏死组织或引流不畅。
建议对伤口首先进行清创消毒,开放伤口并轻轻压迫止血后,一定不能密闭伤口,绝对避免缝合。如果流血,可以在伤口上盖一块干净的布,轻轻包扎,记住包扎不能太紧。对于一些较大的伤口,可用干净的布压住然后迅速去医院治疗。
破伤风是破伤风杆菌侵入伤口内繁殖、分泌毒素引起的急性特异性感染,主要表现为全身或局部肌肉的持续性收缩和阵发性痉挛。破伤风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阳性厌氧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粪便之中,对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创伤时其可污染深部组织,若伤口较深,又有坏死组织,局部缺血、缺氧,就形成了适合细菌生长繁殖的环境。
所有造成伤口感染的细菌都是侵入组织引起局部变化和全身中毒。但破伤风杆菌与其他病原菌不同,无论菌体或其产生的外毒素,在伤口均不产生明显的病理改变,它是通过分泌出和扩散到全身的毒素而导致发病,其产生的外毒素毒力强,对神经有特别的亲和力,经吸收后,分布于脊髓、脑干等处,易危及生命。
破伤风的发生发展较为迅速,必须及时治疗。患者应隔离在安静而弱光的病室,尽量避免光、风、声、震动等外界刺激,并注意口腔清洁和防止褥疮及其他并发症发生。伤口有脓或引流不畅者,将伤口扩大,除去坏死组织和异物,并用3%的过氧化氢或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冲洗和湿敷伤口。如破伤风抗毒素试验阴性者,可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以中和毒素。
破伤风是可以预防的。自动免疫疗法共注射3次,第一次皮下注射,间歇6~8周,再进行第二次注射,可获得基础免疫;在半年至一年后注射第三次,可获得较稳定的免疫力;以后每5年加强注射一次。
对伤前未接受自动免疫者,应尽早皮下注射破伤风抗毒血清。因其作用时间短,有效期为10天左右,所以对深部创伤、污染严重的伤员,可在一周后再注射1次。但破伤风抗毒血清是马的血清制剂,用前必须常规作过敏试验,若阳性,应按脱敏疗法注射。
破伤风的潜伏期一般是多久呢?这样的疾病传染性虽然不会说很长,但是只要稍没留意,就有可能会引起其它的疾病产生,所以去了解下破伤风相关方面的知识。
破伤风潜伏期是多久?
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疾病。是一种革兰氏染色阳性厌氧性芽胞杆菌。它通过皮肤或粘膜上的创口侵入人体,产生毒素,使人致病。
破伤风发病前有一个7~8天的潜伏期。短者可在24小时发病,也有时间更长者。
发病开始,病人疲乏、头晕、头痛、张口困难、牙关紧闭,口部和颈后肌肉紧张、活动不灵、酸痛、出现不自主的“苦笑”面容。
如不及时治疗,则可发生抽搐,头颈后仰、腿后仰,形如弯弓,医学上称为“角弓反张”。此时任何轻微刺激都可引起抽搐发作。
病人抽搐时大汗淋漓、口唇发紫、呼吸困难,抽搐持续几秒或几分钟。间歇期可长可短,病情越重发作越频。有的病人甚至在抽搐时能拉断筋骨、关节脱位、咬破舌头,重者可窒息而死。
破伤风该如何预防?
1、预防破伤风最可靠的预防方法是注射破伤风类毒素。小儿普遍推行百日咳、白喉、破伤风混合疫苗注射,皮下注射3次,第一次O.5毫升,以后每次1毫升。两次间隔4~6周。第二年再注射1毫升作为强化,可保持5~10年。每5~10年重复强化注射1毫升。
2、伤口的处理同治疗措施中的伤口处理原则。这是最为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
3、患者应单间隔离,避免各种声光刺激。并加强护理,预防交叉感染。
4、伤后尽早肌注破伤风抗毒素1 500u,伤口污染严重或受伤超过12小时剂量应加倍,必要时2~3日后再注射1次。用前应作过敏试验,必要时采用脱敏注射法。破伤风免疫球蛋白250-500u,肌注,效果更好。
破伤风的一般护理方法你了解多少呢?破伤风是一种由细菌外毒素引发的以局部和全身性肌强直、痉挛和抽搐为特征的一种毒血症,主要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人体所致的一种特异性感染。
一般护理
患者应独住一室,病室温度15~20℃,相对湿度60%左右,床旁配备抢救车、气管切开包、吸痰器、氧气等物品。
病室内保持安静,室内光线均匀、柔和,避免强光、噪声等不良因素刺激。护士一定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关门轻,使用器具无噪音。各项护理操作尽量集中在使用镇静药物30分钟之后,避免不必要的操作。
人工冬眠护理
痉挛和抽搐是破伤风患者的主要症状。为控制和解除痉挛,在治疗过程中根据病情的轻重使用镇静药物和冬眠药物,如:安定、苯巴比妥钠、冬非合剂、冬眠ⅰ号等。
这类药物有抑制呼吸作用,需加强患者的各项监护,注意观察呼吸、脉搏、瞳孔、神志、血压、血氧饱和度等,并密切观察病人抽搐情况。重症患者应详细记录抽搐持续时间、抽搐程度、间歇时间,并及时调整镇静药物,使患者处于浅睡状态。
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切开的护理
破伤风患者抽搐频繁发作时,可发生喉肌、呼吸肌痉挛,痰液堵塞气道,而致窒息死亡,应尽早气管切开。气管切开是预防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抢救重症破伤风成功关键之一。其护理如下:
切口换药在应用镇静药物控制抽搐后换药1~2次/日,换药时动作应轻柔。以免加重痉挛、抽搐。
气道湿化气管切口处敷盖庆大盐水浸湿的无菌纱布,并保持其湿润。气道内每间隔1~2小时滴入湿化液(庆大+糜蛋白酶+生理盐水)3~5ml,每天总量不超过250ml。雾化吸入每4小时一次。以防止分泌物粘稠,痰不能被吸出,造成堵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