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04 08:52 来源:网友分享
诊断标准
鸡胸;
漏斗胸,需外科矫治;
上部量/下部量的比例减小,或上肢跨长/身高的比值大于1.05;
腕征、指征阳性;
脊柱侧弯大于20度,或脊柱前移(侧弯计);
肘关节外展减小(<170度);
中踝中部关节脱位形成平足;
任何程度的髋臼前凸(髋关节内陷)(X片上确定)。
马凡氏综合征的患者,大多有高度近视。
诊断
诊断此病的最简单手段是超声心动图,有怀疑者均可行此检查,进一步确诊则需要通过MRI(磁共振显像)
目前(截止2013年)尚无特效治疗。对先天性心血管病变宜早期手术修复,对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者宜内科治疗。一旦确诊为合并有主动脉瘤或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则应视情况考虑手术治疗,因为药物是不能去除此病的。
1、骨骼肌肉系统:主要有四肢细长,蜘蛛指(趾),双臂平伸指距大于身长,双手下垂过膝,下半身比上半身长。长头畸形、面窄、高腭弓、耳大且低位。皮下脂肪少,肌肉不发达,胸、腹、臂皮肤皱纹。肌张力低,呈无力型体质。韧带、肌腱及关节囊伸长、松弛,关节过度伸展。有时见漏斗胸、鸡胸、脊柱后凸、脊柱侧凸、脊椎裂等。
2、眼:主要有晶体状脱位或半脱位、高度近视、白内障、视网膜剥离、虹膜震颤等。男性多于女性。
3、心血管系统:约80%的患者伴有先天性心血管畸形。常见主动脉进行性扩张、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由于主动脉中层囊样坏死而引起的主动脉窦瘤、夹层动脉瘤及破裂。二尖瓣脱垂、二尖瓣关闭不全亦属本征重要表现。可合并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法乐氏四联征、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等。也可合并各种心律失常如传导阻滞、预激综合征、房颤、房扑等。
显性遗传
马凡氏综合症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这种遗传疾病会导致人体发育时缺乏一种酶,从而出现先天性缺陷。
人类第15号染色体上有一个叫做FBN1的基因,编码微纤维蛋白。它可以被看成是把身体细胞黏合在一起的胶水。这个基因发生突变后,“马凡氏综合症”便产生了。
马凡氏综合征患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骨骼系统的变化。他们身材修长,体格细高,臂展大于身高。他们的四肢及手指脚趾尤其长,有时被称为“蜘蛛指(趾)”。他们的面部特征也很明显,长头、高颧骨、小下巴、大耳朵,由于下颌发育不好,他们语言表达往往受影响。[4]
发病机理
本病原发缺陷不明,其发病与可变表现度(variable expressivity)有关,但不完全外显率(incomplete penetrance)还没有被正式确定。
有人认为是弹性蛋白和胶原组织肽链之间的横向联合受损,即赖氨酰氧化酶缺陷。此外与酸性粘多糖沉积、唾液酸增多、透明质酸堆积、硫酸软骨素形成不良或过度破坏有关。
心脏就像是一个“血泵”,通过自身的收缩和舒张,一刻不停地向全身器官输出富含养分的血液,心脏泵出的血液首先到达的部位就是主动脉根部,因此主动脉根部一刻不停地承受着来自心脏泵血的压力冲击。由于马凡综合征患者的主动脉壁先天发育不良,主动脉根部容易扩张,而高强度的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通过促进心跳加速(泵血加速)和血压升高(泵压增高),会加快主动脉根部扩张的速度。因此,从延缓主动脉病变的角度上讲,马凡综合征患者需要限制运动量。然而,“生命在于运动”,完全不进行体育锻炼会导致体质下降,抵抗力降低,甚至导致网瘾、过分沉默寡言、社会交往能力下降等弊端,因此,马凡综合征患者如何选择适当的运动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总体而言,其原则应该是――避免竞技运动、过度运动、等容运动(俯卧撑、举重等)以及有碰撞、摔倒风险的紧张运动,适当从事低、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
适合马凡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形式有,散步或快走、慢跑、慢速游泳,轻中等强度的骑车、乒乓球、羽毛球、高尔夫、保龄球类运动,均以从容不迫,体力有所保留为限。建议增加运动的频率,缩短每次运动的持续时间,运动后的心率控制在100次每分钟之内(建议长期服用倍他乐克等β受体阻滞剂来协助控制)。例如:每日中等速度散步、骑车半小时到一小时;慢速游泳、慢跑及其他中等强度的体育活动,每次十分钟左右,可一日数次。当然,还要结合患者自身情况适当调整具体方案。适当运动可以增加食欲,增强体质,培养积极的心态和阳光的精神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