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09 07:06 来源:网友分享
肿瘤属于慢性全身性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会出现远处转移,进而影响全身的代谢活动,出现全身多器官衰竭等导致死亡。大部分口腔癌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晚期,失去了手术的机会,而放化疗都属于姑息性治疗手段。且多次放化疗以后,患者免疫功能下降,抵抗力降低,更容易出现远处转移。即使能够手术切除,口腔癌手术后也容易复发及出现远处转移。口腔癌治疗后的5年生存率约在30%~55%。
口腔癌是一类慢性的病理过程,在其进入典型的或明显的癌症病变之前,需经历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口腔粘膜的癌前病变过程。其中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就是口腔癌最常见的癌前病变之一。 口腔溃疡反复发作,可引起口腔扁平苔薛、白塞氏病,并发地图舌、裂纹舌、唇炎、口角炎等多种疾病,最终可能发展为口腔癌。因此如果有长期嘴里反复长溃疡的人,一定要注意做好预防,避免溃疡反复发作,做到“防癌于未然”。
1、颜色改变:口腔如果变成白色、褐色或黑色,提示粘膜上皮细胞可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口腔粘膜变粗糙、变厚或呈硬结,出现口腔粘膜白斑、红斑。
2、溃疡不愈:口腔溃疡的病程一般不超过两周,如果烧灼感、疼痛等症状超过两周仍不见好,要警惕口腔癌的可能。口腔癌常见类型之一就是溃疡型。
3、边缘隆起:并有坏死组织覆盖,疼痛明显。
4、疼痛明显:口腔癌早期可以无痛或仅有局部异常摩擦感,溃破后疼痛明显,随着肿瘤进一步侵犯神经,可引发耳部和咽喉痛。
5、淋巴结肿大:口腔癌容易向附近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有时原发病灶很小,甚至症状还不明显,但颈部淋巴结已经发生转移。因此如颈部淋巴结突然肿大,需检查口腔。
6、功能障碍:肿瘤可能侵犯张闭口肌肉和颞下颌关节,导致开闭口运动受限。
1、长期嗜好烟、酒:口腔癌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饮酒史,而不吸烟又不饮酒者口腔癌少见。美国资料显示吸烟不饮酒或酗酒不吸烟者口腔癌发病率分别是既不吸烟也不饮酒的2.43倍和2.33倍,而有烟、酒嗜好者的发病率是不吸烟也不饮酒者的15.5倍。酒本身并未证明有致癌性,但有促癌作用。酒精可能作为致癌物的溶剂,促进致癌物进入口腔粘膜(口腔黏膜【译】口腔某一部位粘膜的正常色泽、外形、完整性与功能等发生改变的疾病。)。
2、口腔卫生差:口腔卫生习惯差,为细菌或霉菌在口腔内滋生、繁殖创造了条件,从而有利于亚硝胺及其前体的形成。加之口腔炎,一些细胞处于增生状态,对致癌物更敏感,如此种种原因可能促进口腔癌发生。
3、异物长期刺激:牙齿根或锐利的牙尖、不合适的假牙长期刺激口腔粘膜,产生慢性溃疡乃至癌变。
4、营养不良:与缺乏维生素A有关,因为维生素A有维持上皮正常结构和机能的作用,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口腔粘膜上皮增厚、角化过度而与口腔癌的发生有关。人口统计学研究显示摄入维生素A低的国家口腔癌发病率高。维生素C缺乏尚无资料证明与口腔癌有关。也有认为与微量元素摄入不足有关,如食物含铁量低。总蛋白和动物蛋白摄取量不足可能与口腔癌有关。锌是动物组织生长不可缺少的元素,锌缺乏可能导致粘膜上皮损伤,为口腔癌的发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要求 口腔癌患者在治疗后,张口、吞咽困难,一般采用鼻饲管或者给患者留置胃管,插入管时动作轻柔,以保证患者的营养充足。对于口腔癌患者的饮食要十分注意,不仅要营养,还要合理搭配。提高患者的抵抗能力及后期的恢复。经常饮食一些果汁、菜汁等其蔬果类食物,有利于创伤面的复合。
饮食操作 鼻饲温度37~39℃,不可过低或过高,速度不宜过快,量不宜过多,200-250ml/次,6~8次/d,以免引起恶心、呕吐、胃部不适。每次鼻饲后用少量温开水冲胃管,进流质食物,以后逐步过渡半流食、软饭、普食。当患者适应普通食物时,应减少流食的摄入,增加患者对普通食物的适应力。
口腔癌患者在治疗后一段时间内是不能用口摄食的,治疗后创伤面的机体不能正常代谢,增加了机体代谢的负担。患者在治疗后要充分保证机体的营养,对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及治疗的恢复有很大帮助。
温馨提示:
发现假牙下组织有疼痛、发炎,要及时就医坚持定期检查,经常刷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