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2 10:27 来源:网友分享
喉炎是指喉部黏膜的病菌感染或用声不当所引起的慢性炎症。因病变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喉炎、慢性肥厚性喉炎和慢性萎缩性喉炎。声音嘶哑是最主要的症状,声音变低沉、粗糙,晨起症状较重,随活动增加,咳出喉部分泌物而逐渐好转。禁声后声嘶减轻,多讲话又使症状加重,呈间歇性,日久演变为持续性。
猩红热是由A组乙型(β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为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猩红色皮疹和疹后脱屑。少数病人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并发症。简史简史古代中医将猩红热描述为阳毒、斑、疾疹、痧症等。猩红热一年四季都有发生,尤以冬春之季发病为多,夏秋季节较少。多见于小儿,尤以3-7岁儿童居多,少数患儿于病后2-3周可发生风湿热或急性肾小球肾炎。当儿童上了幼儿园或者小学,在群居生活中尤其注意猩红热具有传染性,因为细菌容易在这些环境里进行传播。
猩红热一年四季都有可能发生,冬春交替之季是猩红热的高发季节。为了有效治疗本病并作出对应的预防措施,妈妈首先需要了解猩红热病因。
猩红热致病菌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其直径0.6-1.0μm,呈链状排列。依据其表面抗原M,可分为80种血清型。该M蛋白是细菌的菌体成分,对中性粒细胞和血小板都有免疫毒性作用。链球菌能产生A、B、C三种抗原性不同的红疹毒素,其抗体无交叉保护力,均能致发热和猩红热皮疹。
此外,溶血性链球菌还鞥你产生链激酶和透明质酸梅,前者可以溶解血块并防止血液凝固,后者可以溶解组织间的透明质酸,是细菌在组织内扩散。细菌的致热性外毒素可引起发热、头痛扽全身中毒症状。
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对热及干燥抵抗力不强,经55摄氏度处理半小时后可全部灭活,也和容易被各种消毒剂杀死,但在0摄氏度环境中可以生活几个月。
发病机制: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进入人体后,主要产生3种病变:
1、感染性病变。细菌自呼吸道侵入并黏附于咽峡部,并引起炎症,使咽部和扁桃体红肿,产生浆液性纤维蛋白性渗出物,有时可有溃疡形成。细菌由局部经淋巴间隙进入附近组织,引起扁桃体周围脓肿、鼻窦炎(nasosinusitis)、中耳炎、乳突炎、颈淋巴结炎、蜂窝织炎等,少数重症患儿可出现败血症和迁徙性化脓病灶。
2、变态反应性病变。可能A群链球菌与被感染者的某些组织有相似的抗原,而产生免疫反应,或因抗原抗体复合物沉积在某些组织引起病变,主要引起心、肾及关节的变态反应性病变。
3、中毒性病变
链球菌产生红疹毒素,红疹毒素可使皮肤血管充血、水肿,上皮细胞增生,白细胞浸润,以毛囊周围最为明显,形成典型的猩红热样皮疹。最终表皮死亡脱落。红疹毒素经咽部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后,引起全身中毒症状,如发热、头晕、头痛、食欲缺乏、纳差等。
链球菌的存活能力很强,其中的M蛋白能对人体内的一些免疫分子如白细胞产生抵抗作用。链球菌在60℃的环境下30分钟可被杀死,因此家长要注意将孩子常用的物件经常高温消毒,才能有效预防本病。
猩红热的潜伏期为2-5天,发病急,患病的儿童会突然出现高热、咽喉疼痛、反胃恶心、剧烈头痛等症状。随着疾病的发展,在病程的不同时期,猩红热症状也有所不同:
1、潜伏期:通常为2-3天,短者1天,长着5-6天。外科性兄红热潜伏期较短,一般为1-2天。
2、前驱期:从发病到出疹为前驱期,一把你不超过24小时,少数病例可达2天。起病多急骤,当局部细菌繁殖到一定数量,并产生足够的外毒素时,即可出现症状,有畏寒、高热伴头痛、恶心、呕吐、咽痛等。孩子在起病时烦躁或惊厥。检查时可见咽部炎症,轻者仅咽部或扁桃体充血,重者咽及软腭有脓性渗出物和点状红疹或出血性红疹,或可见假膜形成。颈及颌下淋巴结肿大及压痛。
3、出疹期:多见于发病1-2天出疹。出疹从耳后,颈及上胸部,然后迅速波及躯体及上肢,最后到下肢。
猩红热的特征之一:皮疹特点是全身皮肤弥漫性发红,其上有点状红色皮疹,高出皮面,扪之友粗糙感,压之退色,有痒感,疹间无正常皮肤可见,以手按压则红色可暂时消退数秒钟,出现苍白的手印,此种现象称为贫血皮肤划痕。
猩红热特征之二:在皮肤皱褶处,如腋窝、肘弯和腹股沟等处,皮疹密集成线,压之不退,称为帕氏线。
猩红热特征之三:前驱期或发疹初期,舌质淡红,其上被覆盖灰白色苔,边缘充血浮肿,舌刺突起,2-3天后舌苔由边缘消退,舌面清净层牛肉样深红色,舌刺红肿明显,突出于舌面上,形成“杨梅”样舌。
猩红热其他特征:猩红热患儿还可出现口周苍白区,系口周皮肤与面颊部发红的皮肤比较相对苍白,但其诊断价值不及以上特征重要,因其他发热性疾病如肺炎,麻疹有时亦会出现类似情况。
4、恢复期:皮疹于3-5天后颜色转暗,逐渐隐退。并按出疹先后顺序脱皮,皮疹愈多,脱屑愈明显。轻症患儿呈细屑状或皮状屑。重症患儿有时候呈大片脱皮,以指、趾部最显。此时全身中毒症状以及局部炎症也很快消退。此期约1周左右。
猩红热临床一般分为五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猩红热症状表现不一:
1、普通型:95%以上的患儿属于此型,病程1周左右。临床表现为发热、有全身中毒症状,咽峡炎和典型的皮疹,颌下及颈淋巴结呈非化脓性炎症。
2、轻型:近年轻型患儿所占比例增加,病程短。临床表现为低热、轻度咽痛,皮疹稀少,仅见于躯干部,消退很快,脱屑不明显,但仍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
3、中毒型:中毒性猩红热一般比较少见。表现主要为中毒症状明显,患儿高热、头痛、剧烈呕吐,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及感染性休克。咽峡炎不重,但皮疹很明显,可为出血性。但若发生休克,则皮疹常变成隐约可见,病死率高。
4、脓毒型:此型较为罕见,表现为咽部严重的化脓性炎症,渗出物多,形成脓性假膜,局部黏膜可坏死而形成溃疡。细菌扩散到附近组织,形成鼻窦炎、化脓性中耳炎、乳突炎及颈淋巴结炎,甚至颈部软组织炎。还可引起败血症和迁徙性化脓性病灶。
5、外科型或产科型:如中毒症状较轻,则预后较好。病原菌从伤口或产道侵入而致病,故无咽峡炎。皮疹在伤口或产道周围首先出现,由此向全身蔓延。
在春冬交替季节,妈妈要警惕儿童患猩红热,观察孩子的身体,若孩子出现上述病症,则需要马上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治疗,切勿耽误。
1、病原治疗。在猩红热早期进行病原治疗,可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首选青霉素,儿童2万-4万U/kg体重,分2-4次,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用青霉素治疗后,80%的患儿24h即可退热。平均1.1天咽拭子培养可阴转,4天咽炎消失,皮疹消退。普通型患儿连用5天即可。
对于较严重的中毒性或脓毒型猩红热患儿可适当加大青霉素剂量,加至10万-20万U/(kg·d),静脉滴注,连续用药到热退以后3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剂量20-40mg/(kg·d),分3次或4次口服。也可用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复方磺胺甲噁唑)。亦可选用氯霉素、林可霉素或头孢菌素等。对带菌者可用常规治疗剂量的青霉素,连续7天,一般均可阴转。
2、对症治疗:若患儿发生感染性休克,应积极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给血管活性药物等。并发风湿病的患儿,可给抗风湿治疗。阿司匹林剂量儿童为0.1/(kg·d),分3次或4次口服,症状控制后,药量可减半。积极的抗风湿治疗,可预防心脏瓣膜病变的发生。发生了肾炎的患儿,可按内科治疗肾炎的方法处理。
3、一般治疗。患儿需卧床,给予足够的水分和热量。患儿的饮食以流质、半流质为宜;家长需保持患儿的皮肤清洁,可给患儿涂抹炉甘石洗剂以减少瘙痒。
由于猩红热属于传染性强的疾病,因此患儿确诊后需要隔离一周,避免交叉感染。家长在发现孩子出现猩红热症状后,应马上带孩子到就近的医院就诊,最好选择人较少的医院,避免患儿到人多集中处。
温馨提示:
猩红热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经呼吸道感染而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