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8 07:45 来源:网友分享
1.好发于肛门齿线以上,截石位于3、7、11点处。
2.主要症状:环状混合痔主要症状为大便时出血,或伴痔核脱出。
3.初期痔核较小,质柔软,痔面鲜红色或青紫色,排便时痔核不脱出肛门外。排便时出血或便后出血,呈点滴状或喷射状,血色鲜红,不与粪便相混,呈间歇性发作。
中期(Ⅱ期)痔核较大,隆起,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自行回纳。便后出血比初期减少。
后期(Ⅲ期)痔核更大,质地较硬,表面微带灰白色,便时痔核脱出肛门外,甚至行走、咳嗽、喷嚏或站立时也会脱出,不能自行回纳,须用手推回,或平卧、热敷后方能回纳,便血不多或不再出血。
4.一般无疼痛感觉,中、后期可有肛门坠胀、瘙痒。如痔核脱出嵌顿,可致肿痛,糜烂、坏死,甚至化脓,继发肛瘘等证。
5.一般无全身症状。后期有的可继发贫血、大便困难、小便不易排空等症状。
1、痔环切术
1882年由whatehead报道,主要适用于环形脱出的内痔或环状混合痔,后于20世纪40年代由saresola和klose加以改良,称之为saresola?klose法或klose法,又称whitehead法。该手术的基本要点是在齿线上0.3~1.0 cm处环行切开黏膜,沿内括约肌表面向上分离,环行切除宽约2~3 cm的直肠下端黏膜、黏膜下组织及全部痔组织,将直肠黏膜和肛管黏膜皮肤缝合。该方法优点是痔块完全被切除,术后复发率低,但缺点是在切除全部痔核的同时也切除了肛门全周的皮肤黏膜,因而是一种非生理性、破坏性很大的术式,手术复杂,且手术时间长,术中出血多,术后易并发感染、缝合处裂开、感觉性排便失禁、肛管狭窄、黏液渗出、黏膜外翻、畸形和肛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因而未被广泛使用。
2、外剥内扎术
外剥内扎术最早由miles在1919年提出,1937年英国圣·马克医院的milligan和morgan对该手术方式进行了改良,目前一般称为milligan?morgan手术,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手术方式之一。该手术要点是在痔下端皮肤与黏膜交界处作尖端向外的v 形切口,沿内括约肌表面向上剥离到内痔顶端,在痔块根部缝合结扎,在距结扎线0.3cm处切除痔块。其优点是手术简单,对于单发或相互之间相对孤立的混合痔治疗效果好。缺点是每次切除痔核不能超过3个,切除过少对广泛病变的环状混合痔达不到治愈目的,术后肛门水肿,切口感染的机会大,而且术后肛门残留赘皮多,不利于便后肛门清洁,容易复发,术后剧烈疼痛、尿潴留、大出血、肛门肛管狭窄、肛门肛管皮肤缺损、大便失禁等严重并发症和后遗症,影响肛门形态和功能的完整性。
3、外剥内扎改良术
3.1 分段齿形结扎术1982年丁泽民采用分段齿形结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此法采用放射状切口,使痔核下端分离及结扎顶点的连线均呈曲线,不在同一水平面上,以保证内痔脱落后的创面呈齿形,由于保留了肛管皮桥、黏膜桥,进行了齿形分离结扎,这对避免肛门狭窄、肛门松弛、黏膜外翻等后遗症有重要作用,但不能很好地解决术后疼痛、水肿、出血及皮赘形成。
3.2分段切除结扎术分段切除结扎术是目前治疗混合痔和环状混合痔的常用方法之一,有的术式加做内括约肌部分切断术,以防止肛管狭窄,有的术式做了部分缝合。如陈克金采用改良式分段外剥内扎术治疗重度环状混合痔。邓正明以改良环状混合痔术式治疗混合痔,结合外剥内扎术及齿状分段结扎术的特点而成,并间断缝合。王民基采用保留齿状线及皮瓣矫正术治疗环状混合痔。随后蔡巧英等采用痔结扎切除结合肛门成形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此方法在痔结扎切除的基础上结合肛门成形术,与单纯痔结扎切除术相比,进一步切除肛缘多余的皮赘和内痔黏膜,较单纯痔结扎切除术治疗更彻底,但由于对皮桥下较明显的痔核未行皮下潜行剥离,仍有水肿出现,创口常有肉芽长出,缝合处裂开,出现多余皮赘。
3.3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外剥内扎合皮桥整形缝合术是目前常用的环状混合痔手术方式,其手术要点是在外剥内扎的基础上再在两个切口之间,行皮桥整形切开缝合,即于齿线下0.15 cm行横形切断皮桥,清除皮桥下曲张之静脉团、结缔组织及切除冗长之皮赘,上下皮桥断端用1 号丝线缝合,使游离之肛管皮桥固定于内括约肌下缘,力求皮桥缝合无张力,肛管覆盖皮肤平整。本术式改良了传统的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按自然分界在肛缘采用微小切口剥离切除外痔,结扎较大内痔核,较小的内痔以消痔灵注射处理,保留足够的皮肤黏膜桥,尽量保存肛垫及atz 区上皮组织,可防止肛门狭窄的发生,术后肛门反射及控便功能恢复良好;肛缘残留的痔核采用横形断桥,潜行剥离皮下曲张的静脉团、结缔组织,切除冗长的皮赘,横向缝合吻合皮桥,缝合切口皮肤时,使保留的皮肤黏膜桥紧贴创面、固定于内括约肌下缘,解决了皮桥松弛,防止黏膜外翻,符合肛门整形的要求。既能将环状痔核彻底处理,又能保持肛管解剖生理功能,有效解决了临床治疗环状混合痔中遇到的难题。
3.4翼形切缝结扎内注术翼形切缝结扎内注术由徐廷翰在外剥结扎内注术基础上,结合肛门整形术创制,其手术要点是查肛扩肛显露痔疮,用蚊式钳钳夹内痔,用化痔易在痔核内作柱状扇形双层注射。然后将环状外痔以高突部为中心分段作扁棱形即翼形切口切除外痔和剥离曲张静脉丛,再将扁棱形切口两侧对合缝合,并用中弯于剥离外痔根部相应内痔下端钳夹并缝扎。该方法使切口呈翼形,加宽了肛管通道的直径,虽然多切口切除了肛周增生皮肤也不会造成肛门狭窄,较彻底地清除了病变组织,使肛门外形规整,又良好地保护了肛门的正常功能。但仍有肛门水肿、组织增生、伤口裂开的发生。
环状混合痔病例的选择:以脱垂内痔部分为主要病变的环状混合痔为宜,外痔部分为主的环状混合痔应行改良外剥内扎术(外痔部分切除,内痔部分注射硬化剂或部分切除后注射硬化剂);术前已反复行硬化剂治疗的病例应慎之。本组1例术后3个月便后肿块脱出,但较前小,原因可能为术前反复行硬化剂治疗致黏膜下层部分纤维化,故而环切后上提不佳。
外痔部分切除应注意保留适当皮桥,切除不易过于彻底,以预防肛门狭窄,因术后创面挛缩,血供减少,残留皮赘还有进一步萎缩可能,即使少许残留,一般无不适,这亦符合痔的治疗重在消除、减轻痔的主要症状而非根治的原则。
荷包线位置选在齿状线上4cm左右,这样吻合在齿状线上1~2cm。过高,上提悬吊肛垫作用减弱,不能很好消除脱垂症状;过低,吻合口涉及痔核,术中、术后吻合口易大出血。
根据痔核脱垂情况决定行荷包线数目及牵引线的张力,脱垂严重,可行双荷包线同时牵引线张力大些,这样环切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宽度增加,病理肛垫上吊明显。本组3例行双荷包线,治疗效果满意。
荷包线应缝在黏膜下层,过浅黏膜容易撕裂;过深则容易涉及肠壁肌层,甚至女性阴道后壁,悬吊减弱,且易致阴道直肠瘘。
混合痔是人类特有的疾病,它的发生、发展有其规律性,只要预防得当,可以减慢减少,或者减少混合痔的发生或减轻症状。
①荤素搭配,粗细得当:在饮食方面,要注意荤素均不可过度,粗、细粮调济合适,这样才能使大便不至于稀溏、干燥。
②定时排便,忌忍忌努: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不强忍排便意识,不努便,减轻肛门直肠部的充血症状。
③忌辛辣刺激食物:忌过食生葱、姜、蒜,以及胡椒,特别是辣椒等食物。
④劳逸结合:工作和生活中,要劳逸结合,过度劳累、负重或下蹲久行、久坐等都可使肛门直肠部静脉淤积或活动过少,静脉曲张。
⑤提肛运动当提倡:无论劳作负重、久行下蹲,还是久坐,最终都能引起肛门直肠部位静脉淤积、曲张,因此,加强局部的运动对减少局部静脉淤积,以及静脉曲张都有很大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