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率和超重率 避免肥胖的方法

2018-08-15 07:32 来源:网友分享

一、什么叫肥胖

  人怎样才算肥胖呢?世界卫生组织虽然规定有肥胖的标准,但这是以西方人群的研究数据为基础制定的,不适合亚洲人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流行病学研究室周北凡教授在刚出版的《大众医学》A7期上撰文介绍说,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根据20世纪90年代中国人群有关数据的汇总分析报告,首次提出了适合中国成人的肥胖标准:

  体重系数大于等于24为超重,大于等于28为肥胖;男性腰围大于等于85厘米,女性腰围大于等于80厘米为腰部肥胖标准。国际上通用体重系数(BMI)来衡量肥胖。体重系数等于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腰围是衡量腹部肥胖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反映了腹部脂肪蓄积的程度,而腹部脂肪的蓄积与一系列代谢异常有关。

  中国肥胖问题工作组的这项汇总分析报告表明:体重系数增高,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率也会随之上升,超重和肥胖是冠心病和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体重系数每增加2,冠心病、脑卒中、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分别增加15.4%、6.1%和18.8%。 一旦体重系数达到或超过24时,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血脂异常等严重危害健康的疾病的概率会显著增加。

  对于不同的人种,同样的BMI可能代表的肥胖程度不一样。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地区的BMI水平在整体上低于欧洲国家,但据多项研究表明,亚洲人在较低的BMI水平时已经存在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高的危险。也就是说,中国人在BMI低于25时,患高血压的危险性就开始增加。

二、现在肥胖情况

  2014年,世界上最悠久、最受重视的高影响因子医学期刊《THE LANCET》刊载了一项世界肥胖人口大规模研究报告,报告是由美国华盛顿大学带领的国际研究团队对1980年至2013年间188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肥胖和超重进行的研究。

  报告显示,近30年全球肥胖和超重人口数量和比例一直在增加。全球肥胖和超重总人口已有1980年的8.57亿人增至2013年的21亿,整体成人肥胖和超重人口增加了27.5%,儿童肥胖和超重人口增加了47.1%。

  至2013年全球肥胖人口有6.71亿,超过一半生活在美国、中国、德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墨西哥和印度尼西亚等10个国家。超重和肥胖已不仅仅是发达国家才有的问题,全球62%的肥胖人口集中在发展中国家,并且发展中国家超重和肥胖增长率持续增加。同时,根据数据显示,全球女性肥胖率高于男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5年发布的《世界卫生统计(2015)》显示,2014年全球肥胖人口占13%,其中男性肥胖率为10.7%、女性肥胖率为15.2%。18岁及以上成年人口中超重人口占39%,其中男性为39%、女性为40%;接近20亿成人超重,近10亿人口为肥胖症患者同时,5岁以下儿童人口超重率占6.3%(2007—2014年)。

三、肥胖的病因

  外因以饮食过多而活动过少为主。热量摄入多于热量消耗,使脂肪合成增加是肥胖的物质基础。内因为脂肪代谢紊乱而致肥胖。

  1.遗传因素

  人类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有一定的遗传背景。有研究认为,双亲中一方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约为50%;双亲中双方均为肥胖,其子女肥胖率上升至80%。人类肥胖一般认为属多基因遗传,遗传在其发病中起着一个易发的作用。肥胖的形成还与生活行为方式、摄食行为、嗜好、气候以及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有关。

  2.神经精神因素

  已知人类和多种动物的下丘脑中存在着两对与摄食行为有关的神经核。一对为腹对侧核,又称饱中枢;另一对为腹外侧核,又称饥中枢。饱中枢兴奋时有饱感而拒食,破坏时则食欲大增;饥中枢兴奋时食欲旺盛,破坏时则厌食拒食。二者相互调节,相互制约,在生理条件下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使食欲调节于正常范围而维持正常体重。当下丘脑发生病变时,不论是炎症的后遗症(如脑膜炎、脑炎后),还是发生创伤、肿瘤及其他病理变化,如果腹内侧核破坏,则腹外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贪食无厌,引起肥胖。反之,当腹外侧核破坏,则腹内侧核功能相对亢进而厌食,引起消瘦。

  3.内分泌因素

  许多激素如甲状腺素、胰岛素、糖皮质激素等可调节摄食,因此推想这些激素可能参与了单纯性肥胖的发病机制。肥胖者对胰岛素抵抗而导致高胰岛素血症,而高胰岛素血症可使胰岛素受体降调节而增加胰岛素抵抗,从而形成恶性循环。胰岛素分泌增多,可刺激摄食增多,同时抑制脂肪分解,因此引起体内脂肪堆积。性激素在单纯性肥胖发病机制中可能起作用。进食过多可通过对小肠的刺激产生过多的肠抑胃肽(GIP),GIP刺激胰岛β细胞释放胰岛素。在垂体功能低下,特别是生长激素减少、促性腺及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引起的性腺、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情况下可发生特殊类型的肥胖症,可能与脂肪动员减少,合成相对增多有关。临床上肥胖以女性为多,特别是经产妇或经绝期妇女或口服女性避孕药者易发生,提示雌激素与脂肪合成代谢有关。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时,皮质醇分泌增多,促进糖原异生,血糖增高,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多,于是脂肪合成增多,而皮质醇促进脂肪分解。

  4.棕色脂肪组织异常棕色脂肪组织

  是近几年来才被发现的一种脂肪组织,与主要分布于皮下及内脏周围的白色脂肪组织相对应。棕色脂肪组织分布范围有限,仅分布于肩胛间、颈背部、腋窝部、纵隔及肾周围,其组织外观呈浅褐色,细胞体积变化相对较小。白色脂肪组织是一种贮能形式,机体将过剩的能量以中性脂肪形式贮藏于间,机体需能时,脂肪细胞内中性脂肪水解动用。白色脂肪细胞体积随释能和贮能变化较大。棕色脂肪组织在功能上是一种产热器官,即当机体摄食或受寒冷刺激时,棕色脂肪细胞内脂肪燃烧,从而决定机体的能量代谢水平。以上两种情况分别称之为摄食诱导产热和寒冷诱导产热。当然,此特殊蛋白质的功能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由此可见,棕色脂肪组织这一产热组织直接参与体内热量的总调节,将体内多余热量向体外散发,使机体能量代谢趋于平衡。

  5.其他如环境因素等。

四、如何预防肥胖呢

  1.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良好的饮食方式是保障我们身体健康的关键,要学会均衡安排一天的饮食,养成定时、定量进食的习惯,坚持清淡饮食,少吃甜食,多吃水果、蔬果。

  2.晚餐少吃,减少肥胖

  晚餐吃的过多时人体就会产生多余的热量,时间长了会造成皮下脂肪过盛,身体自然会出现肥胖,所以要尽量避免晚餐大吃大喝。

  3.养成晚锻炼的习惯

  老话说的好:“饭后走一走,能活九十九”,可见饭后运动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晚饭后进行适当的身体运动,可以使体内脂肪氧化消耗,长期形成习惯,自然而然减少肥胖的产生。

  4.保持充足睡眠,提高睡眠质量

  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增加,人们睡眠的时间就会减少,睡眠的质量也就会降低。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生物钟的进食循环,并导致人体对进食产生错误判断,不知不觉中就吃进了多余的热量。

  5.学会自我调节,保持情绪稳定

  良好的情绪是保持人体内部系统生理功能正常运转的条件,而生理系统的正常运转是人体结构包括肌肉保持平衡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调节并有效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保持比较稳定的情绪状态。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有料健康驿站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