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16 09:00 来源:网友分享
湿热型腹泻是怎么形成的?导致这种原因有很多种。
比如孩子着凉了,或者吃的食物并没有消化掉等等。我们在遇到这类情况要尤其注意,别让孩子再吃生冷的东西。孩子腹泻的原因多见于受凉,应注意喂养的时候要保证孩子吃饭的卫生,不能再受凉。如果情况没有好转,可以服用思密达,再用儿脐贴结合。为了孩子情况好转,希望大人要重视起来,注重一下日常的生活习惯,适当的进行改善
同时,湿热型腹泻是肠道感染中最常见类型的一种,多发于夏秋之交。多因外受湿热疫毒之气侵及肠胃,传化失常而发生泄泻。外受湿热疫毒之气侵及肠胃,郁遏于中焦,湿热郁蒸,气血阻滞,气血与湿热疫毒相搏结化为脓血;传化失常而发生泄泻。
所以说,受凉,受寒是导致腹泻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夏秋季节,在天气湿热的情况下,是很容易发生湿热型腹泻的,特别是广东这种湿热潮湿的天气,特别容易发生湿热型腹泻。
平时消化不好也是很容易导致湿热型腹泻的,食物没有消化掉,肠道出了问题,也是导致湿热型腹泻的重要原因之一。
多吃水分充足的食物
多吃流食,如牛奶、菜汁、果汁、蛋汤、软面、稀粥等水分丰富的食物,以补充腹泻时损失的大量水分。
补充维生素
添加含维生素B、C丰富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西红柿、茄子、黄瓜、柑橘等,这些食物不仅能补充维生素,还具有止泻的作用。另外,吃些鸡蛋羹也不错,它对于胃肠黏膜有着很好的治疗作用。
好转时饮食状态要过渡
当腹泻好转,恢复正常进食时,不要马上就恢复腹泻前的饮食状态,要按照从稀到稠、从软到硬的规律逐渐过度,少量多餐,否则容易伤胃。
白头翁、黄连
黄柏据现代医学研究白头翁、黄连、黄柏有广泛的抗菌作用。对痢疾杆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绿脓杆菌,伤寒,副伤寒,霍乱,阿米巴滋养体等均有抑制作用。白头翁对肠粘膜有收敛作用,故能止泻止血,并配伍其它中。
藿香正气散 (水.丸)
处方来源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国药典》(1990年版)。剂型 丸剂;胶囊;软胶囊;冲剂药物组成 藿香、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白术、陈皮、厚朴、桔梗、甘草。加减功效 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主治 外感风寒,内伤湿滞。霍乱吐泻,发热恶寒,头痛,胸膈满闷,脘腹疼痛,舌苔白腻,以及山岚瘴疟等。用于治疗感冒,急性胃肠炎,急、慢性结肠炎,荨麻疹,酸中毒,体癣皮炎等。
薏米赤小豆汤
薏米赤小豆汤是清除体内湿气最好的偏方。(武国忠:薏米赤小豆粥-- 祛湿 百病不生)
大便急迫而不爽,水泄色黄,或夹脓血,腹痛肠鸣,大便臭秽,肛门有灼热感,烦热,口苦喜饮,小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常见症状有泄泻腹痛,泻下急迫,或泄而不爽,粪色黄褐色,气味臭秽,肛门灼热,烦热口渴,小便短黄,苔黄腻,脉滑数。
湿热型肠道感染是肠道感染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多发于夏秋之交,外受湿热疫毒之气侵及肠胃,郁遏于中焦,湿热郁蒸,气血阻滞,气血与湿热疫毒相搏结化为脓血;传化失常而发生泄泻;肠中有热则泻下急迫;湿热互结则泄而不爽;湿热下注则肛门灼热;湿热内盛则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沿数则均力湿热之象。
湿热型肠道感染多见于疾病的急性期。活动期病情危重或疾病发展的高峰期,高热不退,症状逐渐加重。单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按中医辨证属于湿热型肠道感染,则可用中药灌肠治疗,可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湿就是我们常说的水湿,分外湿和内湿两种。
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因脏腑正常功能失调所致。消化不良,暴饮暴食,食用过多油腻、甘甜、厚味的食物,就会加重脏腑负担,位于中焦脾胃肝胆最易受损,特别是脾最易受湿困,脾不能正常运化进而使机体"水湿内停"。
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居住环境潮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的。外湿束缚体表,脾运化功能受阻或脾运不健,水湿滞留,致使湿从内生。因此湿与脾脏的关系最为密切。热则是一种热象。如辛辣或者热性的食物吃多了,人体会滋生内热。体内阳气过盛,阴并制阳,也易产生热象。水湿滞留过久会化热,而阳热的人则因水湿入侵而形成湿热。
湿热是指人体内的湿与热同时存在的现象。湿热体质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状态。所谓湿热内蕴是指湿热蕴于中焦脾胃及肝胆。水湿阻滞气机,与热邪相合,形成湿热交困的局面。阳热因受水湿困阻而难以正常运行,水湿受阳热熏蒸而使阳气更受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