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30 08:01 来源:网友分享
脾脏是一个血供丰富而质脆的实质性器官,被与其包膜相连的诸韧带固定在左上腹的后方,有下胸壁、腹壁和膈肌的保护。外伤暴力很容易使其破裂引起内出血。脾是腹部内脏中最容易受损伤的器官,发生率几乎占各种腹部损伤的20%~40%,已有病理改变(门脉高压症、血吸虫病、疟疾、淋巴瘤等)的脾脏更容易损伤破裂。脾破裂分为外伤性破裂和自发性破裂。接下来为大家具体介绍。
脾损伤分级:Ⅰ级 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实质轻度损伤,术中见脾裂伤长度≤5.0,深度≤1.0厘米;Ⅱ级 脾裂伤长度>5.0,深度>1.0厘米,但脾门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累;Ⅲ级 脾破裂伤及脾门部或脾部分离断,或脾叶血管受累;Ⅳ级 脾广泛破裂,或脾蒂、脾动静脉主干受累。
病因
(1)物理性损伤特别发生在车祸,身体碰撞性体育活动;
(2)较少见,在暴发型E-B病毒疾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或移植后E-B病毒中介的假性淋巴瘤)脾快速肿大的自发性并发症。
在后者,一个脆弱,急性肿大的脾脏可能被过于仔细的医生或医学生在用力追踪性扪诊时导致破裂。在物理性损伤后,临床上常见脾包膜破裂伴大量血液流入腹腔。这可通过腹部平片(左腰肌阴影消失)和腹部叩诊作出诊断。由于用力扪诊所引起的轻的脾内有限的出血。如同硬膜下血肿一样,脾内血肿可通过伴随血红蛋白分解为较小的分子部分的渗透性肿胀,在几周或几月内逐渐增大。较慢肿大的脾脏可引起左上腹疼痛,饱胀感,这可作为CT诊断的证据。手术截除的脾脏病理检查可见脾组织被大量含有高铁血红蛋白和其他血液分解产物的巧克力囊肿所取代。
肝脏和脾脏是人体腹腔内最易破裂的器官。肝破裂和脾破裂是常见的外科急症,两者可单独发生,也可同时发生。
引起肝脾破裂的主要原因是肝脏或脾脏受到直接或间接的暴力冲击, 如交通事故,高处摔跌、重物撞击,利器刺伤以及爆炸等胸腹部外伤所致,肝脏破裂还见于肝部癌肿的破裂,脾脏如因病变肿大时,质量很脆,也较易破裂。据统计,肝脾破裂占腹腔内脏器破裂总数的70%左右。
肝破裂时,由于肝被膜和肝实质同时破裂,大量血液和胆汁流人腹腔,临床症状以腹内出血和腹膜刺激为主。患者所出现症状的早晚。严重程度与破裂范围大小和出血量有关。出血的早期有面色苍白、四肢发冷、心跳加快、尿量减少等症状,出血较多时有神志淡漠。反应迟钝、口唇和指(或趾)端发绀。四肢厥冷、脉快而细弱,尿量减少、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当腹膜出现刺激征时有腹肌强直、腹壁紧张以及明显压痛和反跳痛。
脾破裂后,失血迅速,很快出现出血性休克。同时,血流入腹腔,刺激腹膜,可引起腹痛、呕吐和腹膜刺激征。但是,也有部分伤员在脾破裂之后一至二周内才出现症状,称之为“迟发性脾破裂”。
肝脾破裂来势凶险, 一旦怀疑肝脾破裂时均应及时送医院抢救。 凡怀疑为‘迟发性脾破裂”者, 更应住院观察一至二周。
脾破裂的临床表现以内出血及血液对腹膜引起的刺激为其特征,并常与出血琩和血速度密切相关。出血量大而速度快的很快就出现低血容量性休克,伤情十分危急;出血量少而慢者症状轻微,除左上腹轻度疼痛外无其他明显体征,不易诊断。随时间的推移,出血量越来越多,才出现休克前期的表现,继而发生休克。由于血液对腹膜的刺激而有腹痛,衩起在左上腹,慢慢涉及全腹,但仍以左上腹最为明显,同时有腹部压痛、反跳痛和腹肌紧张。有时因血液刺激左侧膈肌而有左肩牵涉痛,深呼吸时这种牵涉痛加重,此即Kehr征。实验室检查发现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进行性降低,提示有内出血。
治 疗:
1.防治休克。
2.抗生素治疗。
3.纠正水电解质紊乱。
4.诊断明确或有探查指征,应尽快剖腹探查。手术的基本方法是脾切除,保脾术仅适用于无休克,一般情况较好的病人。
5.营养维持,对症治疗。
预防常识:
腹部外伤,尤其是左下胸或左上腹部受伤后,患者感左上腹剧痛并延及全腹,伴恶心呕吐,面色皮肤粘膜苍白,脉搏增快,腹部拒按,不敢翻身走动,动时腹痛加剧,或腹胀逐渐加重,均提示有脾破裂腹腔内出血可能。此时,应让患者保持安定,迅速送往医院诊治,注意不宜应用如吗啡类止痛较强的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延误治疗而造成严重后果。
(一)腹腔灌洗 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对损伤脏器不能特异定位,也不能说明损伤的程度。同时存在少数假阳性或假阴性结果。必须结合临床及其他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二)B型超声 这是一种非侵入性检查,较常用,能显示破碎的脾脏,较大的脾包膜下血肿及腹腔内积血。
(三)CT检查 能清楚地显示脾脏的形态,对诊断脾脏实质裂伤或包膜下血肿的准确性很高。
(四)核素扫描 可采用99m锝胶态硫扫描或γ照相等技术诊断脾损伤,方法安全。
(五)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 这是一种侵入性检查,操作较复杂,有一定危险性。但诊断脾破裂的准确性颇高,能显示脾脏受损动脉和实质的部位。仅用于伤情稳定而其他方法未能明确诊断的闭合性损伤。
应该强调的是脾破裂常合并有其他脏器损伤,如肝、肾、胰、胃、肠等,在诊断和处理时切勿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