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倒吸气是什么原因 宝宝倒吸气怎么办

2018-10-17 08:12 来源:网友分享

一、宝宝倒吸气的原因

  其实,这个让妈妈们担惊受怕的现象,叫喉软化症,也称喉软骨软化,或先天性喉鸣,资深一些的妈妈都知道这叫喉喘鸣。

  喉软化症是最常见的喉发育先天异常,是吸气时,声门上方的结构塌陷导致的一系列表现。由于喉喘鸣严重的宝宝会出现呼吸、喂养困难,会特别令妈妈担心和焦虑,因为护理不当,未能及时发现呛奶,会导致宝宝窒息,甚至危及宝宝生命。

  正常的喉头,声门上的结构(会厌和楔状结节、杓状会厌襞)都是正常的,右侧塌陷的喉头,声门上结构都是塌陷的。当塌陷的时候,气道出现梗阻,吸气的时候就会出现进气不畅,出现气流的涡旋,就出现了喘鸣。

  喉软化症的表现

  ●在新生儿期(约生后2周左右出现,也有些在生后2-3月出现)出现的吸气时的湿性的喉鸣,部分像鼻塞的声音。

  ●严重者出现胸骨上、剑突下吸气性凹陷。部分患儿出现喂养困难、漏斗胸、肺心病。

  ●症状在喂奶、哭闹活动后、仰卧位、睡眠时更为明显,在俯卧位时减轻(该位置时,会厌不压到声门上);而严重喉软化症时,哭泣时喘鸣最明显。上呼吸道感染时,症状会加重。

二、宝宝倒吸气的病理分析

  近年在病理与生理学研究方面的新进展较多,文献报道显示解剖结构形态、神经支配与功能以及炎症因素都与喉软化症的形成密切相关,“Ω”结构的会厌只有在病理基础存在时,才可能产生致病作用。

  解剖学因素

  关于解剖学因素,下列解剖结构异常是重要的相关因素:杓会厌皱襞向内塌陷、楔形软骨扩大;软化或过长的管状会厌结构;杓状软骨的向前、向内塌陷;吸气时会厌向后接触咽后壁或向内塌陷接触声带;杓会厌襞过短,楔状软骨和小角软骨向前塌陷。

  神经肌因素

  神经肌肉功能不全或缺陷是另一个可能的核心病理生理机制,茎突咽肌、腭咽肌、舌骨舌肌和二腹肌协调运动起到扩张声门上结构的作用。继发于神经肌肉功能失调的肌张力低下,导致喉喘鸣和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塞与呼吸困难。

  炎症因素

  文献提及胃食道反流与喉软化症密切相关。由于声门上结构向内塌陷引起的吸气时胸腔负压增加,增加胃内容物向食道内的反流,同时加重声门上结构后壁的水肿,继发喉软化症。这一现象可能是为什么新生儿出生后没有喉软化症症状的注释。这些水肿的黏膜再吸气相时向声门内塌陷,但其因果关系尚难以确定。传统观点认为喉软骨发育不成熟导致软化在吸气时向内塌陷的倾向,然而该假说无法解释在早产儿中喉软化症的发生率并没有升高的现象。同时,缺乏至关重要的组织学异常的证据。

三、宝宝倒吸气的诊断

  对可疑病例使用软管喉镜有助于确诊,清醒状态软管喉镜检查可见典型的病理表现。依据发病时间、典型的病史和症状、吸气期喉喘鸣和三凹征,对需要明确分型或重症者需行软管喉镜检查。

  常规影像学检查价值较小,准备手术干预时需对上气道行全面的内镜评估,排除可能同时存在的其他畸形。软管喉镜检查是诊断喉软化症的必须检查项目,有助于阻塞程度、部位及分型的判断。操作要求无麻状态,直立位,细的小儿软管喉镜经鼻腔插入评估声带运动状态。观察吸气期声门上塌陷状态,杓会厌襞是否短小,楔状软骨和小角软骨吸气期向喉内塌陷程度。依据软管喉镜检查结果可以对其进行分型,诊断为重度喉软化症,是外科治疗决策的重要参考指征。

  在诊断过程中,还应关注是否伴有咽部软化存在的可能。对声门上成形术治疗喉软化症效果不良时,也应考虑到是否存在咽部软化的可能。

四、宝宝倒吸气的治疗

  一般处理

本病多数预后良好,大多数病例无需进行任何治疗即可自愈。小儿的体位调整对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价值,仰卧和激惹会使症状加重。同时,避免或减少胃食管反流发生,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原发性或继发性胃食管反流。

  外科治疗

外科治疗技术近年出现了巨大进展,传统的气管切开术是20世纪80年代之前惟一有效的手段,直至自愈。目前仅用于极度严重病例,只在出现严重威胁生命的气道阻塞症状时采用。新的手术技术和方法较多,Lane等首次描述用杯状显微钳和剪刀,去除声门上后部多余的阻塞组织治疗该病。之后Zalzal等对会厌成形术(epiglottoplasty)进行了描述。通过修整会厌边缘、杓会厌襞、杓状软骨和楔状软骨多余的黏膜,解决了声门上组织吸气期内陷的问题,并称之为会厌成形术。Roger等报道115例杓会厌襞切开术的回顾性研究结果,成功率达98%,仅2例手术失败,行气管切开术补救,7例再次手术。Olney等的临床研究结果提示直接喉镜和气管镜不应作为喉软化症常规检查的一部分,只有在临床和体检发现气道复合病变存在时需要实施。单纯喉软化症喉喘鸣消失的平均时间为36周,到72周75%婴幼儿喉喘鸣消失。约15%~20%患儿需行声门上成形术。Reddy等评价单侧与双侧声门上成形术的结果,回顾性研究106例,59例双侧声门上成形术,47例单侧声门上成形术。96%临床症状显著缓解,15%单侧声门上成形术须行对侧手术,3%双侧声门上成形术出现声门上狭窄,而单侧声门上成形术未出现声门上狭窄。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