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5 21:10 来源:网友分享
12月22日为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冬至。民间自冬至起“数九”,到“三九”前后,地面积蓄的热量最少,天气最冷,所以说“冷在三九”。 节气运行到冬至这一天,阴极阳生,此时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最易吸收外来的营养。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
增苦少咸 养肾防寒
肾为一身阴阳之根本,元阴元阳储藏于肾。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养肾至关重要。
五味咸入肾,但冬天时不能猛吃盐,尤其是在冬至左右,阳气初生时,这时吃得太咸,反而会损伤肾。《黄帝内经》中有“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的提示。宜常食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荞麦、黑豆、黑芝麻、黑木耳、海藻、海带、紫菜、海参,性味平和、补而不腻、食而不燥,食之可益肾强肾。冬至后多食根性食物,如萝卜、红薯、土豆、山药,根性食物得地气而有生发之气,食之能兼助升发。
早卧晚起 补肾固阳
《黄帝内经》说“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储蓄。“冬三月,此谓闭藏”。即关闭所有开泄的气机,收藏住。
中医说,冬天爱睡觉与阳气不足有关。阳主动,阴主静,当阳气不足时,人往往易犯困。而阳气的发源地在肾。冬天本是补肾季节,从冬至开始,阳气慢慢生发,这时再从肾上加把火,阳气就越来越足了,人们也越来越健康。当阳气充足,自然就不会犯困了。
节欲保精 负日之暄
男性需节欲保精。冬季闭藏,万物休整,神志深藏于内。人在这时只要顺应这一时令,遵循“冬藏”养生之道,做到多“储蓄”、少“透支”,就能健康长寿。
古代晒太阳称为“负暄”。晒太阳不失为养肾的好方法,《本草拾遗·火部》中说日光浴可“除湿止寒,辟舒经络。痼冷,以体曝之,则血合而病去”。中医认为,前为阴,后为阳,在晒太阳的时候,最好多晒后背。
艾灸一灸 预防感冒
冬至是一年中艾灸养生的最佳时机。此时艾灸可将节气、艾灸和穴位三者结合,更好地温阳补气、温经散寒,提高抗寒和抗病能力。艾灸发挥效力需要一定时间,最好在冬至前4天开始,加上冬至及其后4天,一共持续9天。
最适合的穴位是神阙穴。神阙的位置是肚脐。神阙穴是五脏六腑之本,为任脉、冲脉循行之地、元气归藏之根,为连接人体先天与后天之要穴。顺便灸一灸关元穴,此穴位于神阙下三寸,具有培元固本、强身健体的作用。
艾灸时可以肚脐为中央,沿着肚脐周围熏灼腹部。这样的灸法有利于冬至一阳生,可以一冬不感冒,甚至第二年都很少生病。
喝神仙粥 驱散风寒
冬至过后,感冒的人前赴后继。每天晚上熬点“神仙粥”,在寒冷的冬天给自己和家人添加一件抵御风寒的外衣。生姜3片,连须葱白5段,糯米50克,食醋15毫升。糯米洗净与生姜放入锅中熬煮,两开后放入葱白,粥快熟时,放入米醋,再熬一两分钟即可。趁热吃,吃完后便盖被静卧,直至有汗发出。
中医认为,生姜性味辛、温,入肺、胃、脾经,发表散寒、温肺止咳。此外,葱白也具发表功效。它如同一个勤劳的修水工,把堵塞在身体毛孔的风寒驱逐出去。所以冬天感冒时,不要忘了熬一锅热乎乎的神仙粥。
按按“迎香” 畅通鼻塞
迎香穴位于鼻翼外缘处,是大肠经上的穴位。肺与大肠相表里,按摩大肠经,自然会疏通肺,呼吸到新鲜空气。因感冒而感觉鼻子堵塞时,先将两手搓热,然后用掌心贴脸颊,自上而下又自下而上地搓面50次,至面部有火热感,然后再把两食指指尖按住鼻子两侧的迎香穴位置,按揉64次。这个小动作,不仅可以缓和鼻塞,使头脑清醒,还有预防感冒的功效。
保护头项 勤于锻炼
中医说“头为诸阳之首”,阳气很容易从头部散调,所以头部保暖很重要,出门时不妨戴个帽子或围条围巾。围围巾或戴帽子的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护住我们脑袋后面的风府穴。
坚持锻炼也是抵御风寒的秘诀。中医说,动则生阳,经常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可以很好地巩固体内的阳气,为抵御风寒之邪增一股生力军。散步、练太极均可,每天太阳出来后,锻炼半个小时,持之以恒,必然会轻松赶走风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