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25 18:30 来源:网友分享
皮疹和皮肤病可发生在艾滋病感染早期和潜伏期内,艾滋病进展到终末期后皮疹症状会加重,艾滋病皮疹是一种皮肤病变。从单纯的皮肤颜色改变到皮肤表面隆起或发生水疱等有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一般来讲,艾滋病皮疹是细小的暗色斑块,略有隆起。它通常在颈部出现,也可能在前面(胸部)或背部。有时皮疹将可见于四肢。皮肤苍白的人皮疹会是深红色或红褐色,肤色较深的人则常出现紫色皮疹或黑色。
艾滋病初期和潜伏期伴随着皮疹, 艾滋病患者多数易患有各种皮肤粘膜感染;最常见的是口腔粘膜念珠菌病,表现为舌和颊粘膜上的白斑,常在红色基底上出现,这种感染无症状,也可播散到口咽或食道,引起严重的吞咽困难,常见的是口腔粘膜感染是复发性单纯疱诊性口炎,病变常复发,长期持续,常见累及唇和咽,这些都是皮肤和黏膜的症状表现。
在艾滋病皮疹等皮肤病症状中,艾滋病的最初表现中有严重的慢性溃疡性肛门周围单纯疱疹病损,带状疱疹水痘皮疹在艾滋病患者中的发生率也增高,带状疱疹常撒播到几个皮神经区;疣是另一种常见的皮肤病毒感染,同性恋者患艾滋病可发生大的肛门周围尖锐湿疣,这与肛交性行为是分不开的。
最大的原因就是,初期和晚期的艾滋病感染者的体液中HIV病毒含量超高。研究人员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其感染的最初5个月,平均每千次性行为中有8.2次可能将病毒传染给性伴侣;在此后的1到2年中,艾滋病传染几率降为千分之一点五,而在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死亡前15个月,其将病毒传染给性伴侣的可能性又急剧回升到千分之四点五。
在艾滋病窗口期内,由于没有HIV抗体制约,病毒会疯狂复制,达到一个高峰,HIV病毒含量越高,传染性就越强,这个传染性可能是呈几何倍数的增长。
潜伏期内的艾滋病感染者他们体内的HIV病毒会逐渐下降,趋于稳定,这时候就不容易传播病毒了。
在艾滋病晚期,由于,体内的CD4淋巴细胞下降,HIV病毒会逐渐增多,抗体和病毒也形成了一个消长态势,即,抗体减少,病毒载量增加。这时候,艾滋病人的体液中的HIV病毒含量是非常高的,传染性也就越强。
在艾滋病感染的整个周期,其传染几率从最初五个月内的千分之八点二下降到无症状潜伏期的千分之一点五,到艾滋病晚期的最后十五个月艾滋病传染几率又回升至千分之四点五,这也是为什么有些人与艾滋病人一起性接触了几年而没有被传染,而有一些人只与艾滋病感染者/患者有过一次性接触就感染艾滋病的原因。
一、邪毒外侵
艾滋病毒通过性接触、血液接触、母婴传播三种途径进入人体而致命,是一种有高度传染性的疾病。不少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温病范畴。中医经典《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中提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明代吴有性的《温疫论》是一部论述中医对传染病认识的专著,指出“瘟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这里的“异气”,又叫“疠气”。
从中医病因学角度,艾滋病似可归于温病中的瘟疫。而本病又有潜伏期长,发病缓慢,但一旦发病后,病情急剧发展,出现高热不退、皮下出血、痴呆昏迷和泄下无度等症状,而致很快死亡。这种情况,正如清代温病学家王士雄在《温热经纬》一书中所述的:“伏气温病,自里出表,乃先从血分而达气分,…不比外感温邪,由卫及气,自营而血”。这里的“卫气营血”是温病发展的四个阶段,也是温病病情的四个层次,一般的传染病由卫分到气分到营分到血分,称为由表达里,病情由轻到重,而伏气温病则一发病就出现血分、营分证候,病情比较危重。艾滋病多数病例的病情与“伏气温病”很相似,是否可以归于此。
中医对于艾滋病病因总体认识我们考虑是伏气温病,这不但比较符合艾滋病的发病情况,同时也对艾滋病的急骤多变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的艰难复杂,提供中医理论依据。对艾滋病不同期、不同型以及各种机会性感染而出现各异的临床表现,中医将分别予以不同的病因分析。
二、肾不藏精
艾滋病的易感人群,经十几年来大范围、大标本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细致。动态跟踪的流行病学调查,大致有这些人群:性乱者、吸毒者及血友病人、同性恋及双性恋、多性伴侣者,甚者正常的夫妻、情侣、受辱妇女等有性交行为的人群,如一方有HIV感染,就可能传染给另一方,有一次性接触即传播H1V者。当然,其传染概率以性乱者、性行为频发者为高。这种人群从中医理论来分析,凡房事过度、性欲妄动、不正常性生活、嫖娼、频繁性交等皆能耗伤肾精,导致肾精匮乏之“精亏状态”。人体肾精亏损是温疫邪毒容易侵入的内在因素,正如清代温病学家叶桂所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肾精不充,人体的阳气、阴血也生化无源,抗病能力大大下降,血络空虚,不但易感温毒之邪,循血络之虚,乘精室之亏,深潜伏匿于营血之舍,消烁正气,伺机发作;而且容易导致其它病因的侵袭(如风、寒、暑、燥、火等外邪),机体各脏器功能及抵抗力低下(如肝、心、脾、肺、肾的阴阳气血),导致各种病机发生发展(如气血两亏、肺气阴虚、脾胃衰弱、肝肾不足等),这是从机体本身的内因,用中医理论来解释艾滋病证候的多样性、繁复性、迅变性和难治性。从病因角度分析中医对艾滋病的总体认识,如上所归纳即外感邪毒及肾精亏损两方面。
(一)肺系病症护理
肺系病症是指有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临床表现,如感冒、鼻塞、咳嗽、咯痰、哮喘、鼻衄(鼻出血)等,可常见于艾滋病人并发感冒、肺结核、卡氏肺囊虫肺炎等。
中医护理要点:
1、病人住处应注意通风,但避免风直接吹到病人,包括电扇、空调引起的空气流动,保持空气新鲜,注意病人保暖,但不要过热。
2、尽量避免烟雾的异味刺激,在室内的病人或其它人员绝对禁止吸烟。
3、如空气过于干燥引起咽干、干咳,可适量增加湿度,如用加湿器。
4、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宜食用百合、鲜藕、银耳、荸荠等。
(二)心系病症护理
心系病症指有心悸、失眠、胸痛、精神恍惚、甚至精神失常等。可见于艾滋病人由于恐惧紧张而致的神经衰弱症候,也可见于贫血、艾滋病脑疾患等。
中医护理要点:
1、要格外注意保持病人安静,避免喧哗,器物碰击造成病人惊恐,心悸加重。
2、要加强精神护理,防止语言中无意伤害病人,尽可能了解病人的思想和情绪变化,作必要的安慰开导工作。
3、可采用梅花针、耳针埋豆等刺激微小的疗法,帮助病人安定;也可以教以气功疗法。
4、饮食护理要针对不同病情,如贫血、心悸可食用红枣、桂元;如内热火旺,可食用新鲜瓜果如西瓜、西红柿、黄瓜、生梨等。
(三)脾系病症护理
脾系病症泛指消化系统疾患,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等。艾滋病人中多见,如隐孢子虫腹泻。霉菌(白色念珠菌等)感染或用化学品、放疗后的毒副反应。
中医护理要点:
1、凡脾系病症首重饮食护理,饮食宜热食热饮,不食冰镇食品及饮料;不吃刺激性食品加烈性酒、辣椒;食不过饱,一般只吃“七分饱”。
2、腹痛、腹胀者可用针灸疗法,对虚寒腹痛、腹泻病人可用温灸或隔姜、隔蒜灸,亦可辅以按摩治疗。
3、呕吐、腹泻严重而致脱水者应注意充分补足液体,口服液体可以用生姜稀粥或西瓜汁等,这样不易引起呕吐,必要时输液。
温馨提示:
艾滋病在日常生活中不会引起传染,暂无预防疫苗,本病的预防在于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名称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后导致免疫缺陷,并发一系列机会性感染及肿瘤,严重者可导致死亡的综合征。1983年,人类首次发现HIV。目前,艾滋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世界人民健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