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上火的食疗方法 秋天养生的方法

2017-04-17 09:36 来源:网友分享

一、秋天上火吃哪种食物能败火

  1、海带
  海带味咸,性寒,是化痰、消炎、平喘、排毒、通便的理想排毒食物。海带不仅有助于清除体内的积热,还可以对付因出汗过多出现的体力透支。海带中含有的多种营养物质具有辅助降低血压、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对心脑血管疾布者大有裨益。
  2、茭白
  茭白是我国的特产蔬菜,与莼菜、鲈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菜”。由于其质地鲜嫩,味甘实,被视为蔬菜中的佳品。茭白甘寒,性滑而利,既能利尿祛水,辅助治疗四肢浮肿、小便不利等症,又能清暑解烦而止渴,用一点腊肉和茭白一起炒,味道更加香哦。
  3、莲藕
  藕是个宝,因为藕性甘、味平,可以清热去火、润肺止咳。藕的营养价值很高,富含铁、钙等微量元素,植物蛋白质、维生素以及淀粉含量也很丰富,有明显的补益气血,增强人体免疫力作用。故中医称其:“主补中养神,益气力”。另外藕含有大量的单宁酸,有收缩血管作用,可用来止血。藕还能凉血、散血,中医认为其止血而不留瘀,是热病血症的食疗佳品。
  4、黄瓜
  黄瓜具有明显的清热解毒、排毒养颜、生津止渴功效,黄瓜酸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排出毒素。黄瓜含有的丙醇二酸能抑制脂肪产生,而纤维素能促进人体肠道内腐化物质的排除和降低胆固醇,达到减肥强体的目的。

二、立秋后应该如何养生

  1、衣:春捂秋冻
  我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养生保健谚语。因此,秋季穿衣也要顺应“阴津内蓄,阳气内收”的需要,适当地冻一冻。
  但秋冻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遇冷不穿衣。初秋,暑热未尽,凉风时至,当天气骤然变冷时,适当地增衣是必要的,否则不但不能预防疾病,反而会招灾惹病。这时,应适当增衣,以让自己略感凉而不感寒为宜,而不是穿得暖暖和和、裹得严严实实。
  2、食:不宜大补
  经过一个漫长炎热的夏季,人们的脾胃多有损伤,消化功能尚处于脆弱状态。因此,刚入秋时不宜大补,应以调理脾胃功能为主,为秋冬寒冷季节进补打下良好基础。
  3、住:早卧早起,防治空调病
  立秋后,起居调养宜早卧早起,因为早卧可调养人体中的阳气,早起则可使肺气得以舒展。秋季适当早起,还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对于预防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有一定意义。一般来说,晚9点至10点入睡,早晨5点至6点起床比较合适。
  另外,立秋以后,早晚天气偏凉,所以空调开放时间不宜过长,夜里最好不开或只开除湿。这样,既可降温祛暑,又可预防空调病。同时,处在空调环境中的人们要经常喝点姜汤。因为生姜具有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三大功效,可有效防治空调病。
  4、行:多做户外运动,仍要防暑
  立秋并非意味着真正的秋天到来,此时炎夏的余热未消,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天气才会真正地凉爽起来。因此,立秋后应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此外,立秋后还适宜多做些户外活动,适当多些日晒。上午10点前可增加些室外活动,还可根据自身身体情况和需要,做些健身操、小球类运动,周末还可尝试登山等户外活动。

三、秋季皮肤干燥原因

  1、睡眠及精神状态:常熬夜会使皮肤松弛,出现黑眼圈,色斑;长时间精神紧张,心情压抑等不良情绪可使皮肤灰暗,色斑形成。
  2、慢性疾病:肝肾是代谢器官,一旦功能不全,就会影响全身的代谢,毒素不可以及时排出皮肤就会晦暗无光泽。
  3、药物因素:长时间服用抗生素,止疼药,含砷制剂,或者接触焦油类物质,会引起皮肤粗糙,脱皮,或者色素改变。
  4、饮食不良:长时间不吃或者不爱吃蔬菜水果,会使体内维生素缺乏,也会出现皮肤粗糙蜕皮,甚至色素沉着。
  5、还有的人长时间不晒太阳,妨碍皮肤里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有活性的VD3,影响了钙磷的吸收,就会导致粗糙,脱皮,黑色素减少,减弱皮肤抵抗力和免疫力,甚至增加皮肤肿瘤的发生率。
  6、平日喝水太少也会形成皮肤的干燥脱水,使皮肤粗糙脱皮。
  7、皮肤内的螨虫病,也会使皮肤粗糙脱皮。可试着用西施兰对付它。

四、秋季进补需清补

  秋季进补需谨慎,应以清补平补为主。怎样才能做到清补平补呢?
  所谓“清补”主要是指补而不腻,适当食用一些健脾、清热、利湿的食物或药物,一方面可使体内湿热之邪从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后遗症”,另一方面调理脾胃功能,为中、晚秋乃至冬季进补奠定基础。此时不妨适当多喝点绿豆粥、荷叶粥、红小豆粥、红枣莲子粥、山药粥等食物。
  对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而言,此时一定要与滋腻的养阴之品如鹿角胶、阿胶等“划清界限”,否则,易加重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脾胃虚弱者可适当多喝点健脾利湿的薏米粥、扁豆粥。
  初秋也常有“秋老虎”光临。中秋时节若出现高温、天晴少雨、持续干旱、空气干燥时,“温燥”便不请自来,常损伤人体津液,引起皮肤干燥、舌红少津、毛发干枯、大便干结、口鼻咽干、胸痛干咳、少痰等症状。晚秋时节,凉燥伤肺使人咳嗽痰稀、咽干唇燥、鼻塞不通。但无论温燥还是凉燥,总以皮肤干燥、津液缺乏为特征。
  预防秋燥,中、晚秋应食用一些性质平和且具有滋阴润燥、养肺生津作用的药物或食物,如用白木耳或黑木耳炖冰糖服用;用玉竹、沙参与鸭一起煲汤服用;黑芝麻炒熟、研末,用蜂蜜调服。还可适当多吃一些水果,其中以梨、甘蔗为首选,其次,像荸荠、香蕉、枇杷等也是良好的润燥之物。但凡脾虚湿重而泄泻者,肺寒咳嗽而痰粘者,则不宜多吃。
  秋季进补应以清补、平补为主。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此外,秋季进补还应因人而异,因此,身体虚弱、患有慢性疾病者,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进补。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饮食健康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