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1-22 16:51 来源:网友分享
宫颈癌是目前唯一一个病因明确的妇科恶性肿瘤,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持续感染相关。HPV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具有球形外壳,直径55nm,主要感染皮肤粘膜上皮,导致不同病变。目前已经鉴定的HPV病毒超过200种,至少30种与生殖道粘膜感染相关。HPV妇女一生中80%可感染HPV,通常在8-10个月内被自然清除,只有少数(5%)妇女呈持续感染状态。
高危因素
与宫颈癌相关的其它高危因素有:
1、 性行为:过早开始性生活,多个性伴侣;
2、 月经及分娩因素:经期卫生不良,经期延长,早婚,早育,多产等;
3、 性传播疾病导致的宫颈炎症对宫颈的长期刺激;
4、 吸烟:摄入尼古丁降低机体的免疫力,影响对HPV感染的清除,导致宫颈癌特别是鳞癌的风险增加;
5、 长期服用口服避孕药:服用口服避孕药8年以上宫颈癌特别是腺癌的风险增加两倍;
6、 免疫缺陷与抑制:HIV感染导致免疫缺陷和器官移植术后长期服用免疫抑制药物导致宫颈癌的发生率升高;
7、 其它病毒感染:疱疹病毒II型(HSV-II)与宫颈癌病因的联系不能排除。
1、阴道分泌物增多。临床上大约75%~85%的子宫颈癌患者有不同程度的阴道分泌物增多。大多表现为白带增多,后来多伴有气味和颜色的变化。白带增多是由于癌瘤刺激所致,病变后由于癌肿组织坏死,伴感染,则会从阴道流出带恶臭味的脓性、米汤样或血性白带。
2、阴道不规则出血。尤其对于绝经多年的老年妇女,出血量不多,而且不伴有腹痛、腰痛等症状,极易被忽视。其实,这种阴道不规则出血常是子宫颈癌的早期征兆,许多老年患者就是以此症状而来就诊,得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故应当引起老年人的高度警惕。
3、接触性出血。出血是宫颈癌最突出的症状,宫颈癌中约有70%~80%的患者有阴道出血现象。多表现为性生活后或行妇科检查,或用力大便时,阴道分泌物混有鲜血。老年妇女若遇到性生活后出血,不要总认为是由于性生活用力不当而引起的,而忽略宫颈癌存在的可能。若每次性生活后都出血,更应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一旦确诊为宫颈癌前病变,一定要提高重视。但同时也要注意不能过于紧张,要在战略上藐视它,战术上重视它”,即查即治、做好复查和预防可以很好的控制它。
检出子宫颈癌前病变时,宫颈癌前病变治疗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据研究,CIN1患者有接近60%自然逆转的机会,所以如果病灶不是太大,只需密切随访或局部物理治疗,如电灼、激光和微波治疗就已经足够,这种治疗只需在妇科门诊完成,治疗过程基本无痛苦。对CIN2/3患者可通过局部切除法治疗,常用的有子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子宫颈锥形切除术,通过局部切除病灶,既保留了生育功能,又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像子宫颈电环切除这种手术只需在局部麻醉下施行,大约5~10分钟便完成,手术后可能会有一段时间的阴道排液,4~6周手术伤口便愈合,手术后3个月可恢复夫妻生活。
宫颈癌前病变不可怕,早发现早治疗,治愈率甚至可以达到100%。专家建议女性朋友们在21岁或有三年性行为后开始进行子宫颈癌筛查直至65岁结束,每年一次子宫颈细胞学刮片检查。宫颈癌前病变及时检测诊断,施以合理治疗,就能达到预防子宫颈癌的目的。
宫颈癌是女性中仅次于乳腺癌的第二种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是威胁妇女生命的主要杀手之一。宫颈癌由人乳头瘤病毒(HPV)长期、持续感染宫颈所致。因此,理论上它是一种可以预防的肿瘤。子宫颈癌具有较长的癌前病变过程,早期诊治的效果很好。因此,它也是一种有机会可以治愈的肿瘤。关键在于对适合的建康女性进行HPV疫苗接种,以及对子宫颈癌前病变(宫颈内皮上瘤变,CIN)的正确诊断和处理。HPV疫苗的使用,是宫颈癌的一级防治措施。能使大多数妇女免于罹患子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
但可以预料,随着时间推移,病毒会进化逃逸对策,因此,绝不能取代后述的二级防治措施。目前认为HPV的适用人群为,9-26岁的无性生活的妇女。一旦有性生活后,免疫效力下降。目前认为,免疫效力至少5年。对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和处理,是宫颈癌的二级防治措施。推荐21岁以上的妇女或者有性生活3年以上的妇女,至少每2年做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目前广泛采用的是液基细胞学检查,即TCT)。根据情况,必要时可能需要做阴道镜检查或宫颈锥形切除。可以说,如果这样定期做防癌检查,宫颈癌很难发展成为晚期。对确诊的子宫颈癌的手术切除、放射治疗加上化学药物治疗(放化疗)是宫颈癌的三级防治措施。
温馨提示:
分娩时注意避免宫颈裂伤如有裂伤,应及时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