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鹅口疮原因 护理宝宝鹅口疮的方法

2017-07-12 06:18 来源:网友分享

一、什么问题宝宝得鹅口疮

  1.身体抵抗力还不够强大。新生宝宝的口腔黏膜娇嫩,抵抗力弱,稍有擦损,都会使病菌有机可乘,侵入宝宝的伤口继发感染。
  2.盲目用药。现代医学证实,婴幼儿患鹅口疮还与长期、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类固醇药物有关,造成婴幼儿体内正常菌群的紊乱。
  卫生习惯找原因:
  1.乳头不洁或喂养者的手指伸入宝宝口腔内导致感染。妈妈的内衣、手部的触摸、毛巾等等都会是造成妈妈乳头不洁的根源。而用手指触摸宝宝的口腔,则会将致病菌直接带入宝宝口腔。
  2.带菌的医护人员或卫生条件不达标的育婴室,都有可能造成宝宝感染致病菌。
  3.忽略用品的清洁消毒。玩具、毛巾、奶瓶、奶嘴、尿布……这些和宝宝时刻亲密接触的物品,如果没有做到及时的清洁和消毒,就有可能成为病菌的传播源。
  4.忽略宝宝的口腔清洁。宝宝喝完奶后,须做口腔清洁的工作。否则存留在宝宝口腔内的奶汁也会因长时间变质导致病菌滋生。

二、如何护理鹅口疮

  鹅口疮是好发于儿童时期的一种常见口腔疾病,由真菌传染导致。鹅口疮常会造成宝宝口腔的疼痛,宝宝因此拒绝吃奶或食量减少。如果宝宝得了鹅口疮父母也不用惊慌,采取适当的干预、护理措施宝宝会很快康复。
  1. 观察情况:注意观察患儿每天口腔黏膜及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吮乳情况。如果患儿出现烦躁、口臭、流涎、便秘,吃奶时啼哭并(或)伴有吞咽、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去医院。
  2. 对症处理:发热的患儿应密切监测体温,肛温高于38℃可行温水浴,适量添加淡盐水或温开水服用;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汤;口臭可用3%双氧水每天两次擦洗口腔;对于破溃处应遵医嘱及时用药。
  3. 注意卫生:注意患儿口腔及母亲乳头的清洁。母亲喂奶前后应用温水将乳头清洗干净,喂奶后给婴儿喂服少量温开水;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经常清洁消毒;注意手卫生。
  4. 饮食营养:乳母饮食应清淡,忌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品。
  5. 加强抵抗力:对于新生儿应减少其交叉感染的机会,合理喂养;对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应进行适当的活动、合理添加辅食、预防感染。
  清洁、安全、卫生、营养,还有您的细心和爱心是帮助宝贝远离鹅口疮的法宝。

三、什么情况说明宝宝得了鹅口疮

  鹅口疮,又称雪口病,任何年龄都可发,但2岁以内的婴幼儿最多见。
  ●此病初起时,口腔粘膜充血和发红,有大量散在的似白雪样、针尖大小的柔软小斑点,不久即可相互融合为白色斑片,像奶凝块一样,可铺满整个口腔粘膜;
  ●好发于颊、舌、软腭及口唇部的粘膜,白色的斑块不易用棉棒或湿纱布擦掉;
  ●在感染轻微时,除非仔细检查口腔,否则不易发现,也没有明显痛感,或仅有进食时痛苦表情。严重时宝宝会因疼痛而烦躁不安、胃口不佳、啼哭、哺乳困难,有时伴有轻度发热;
  ●受损的粘膜治疗不及时可不断扩大,蔓延到咽部、扁桃体、牙龈等,更为严重者病变可蔓延至食道、支气管,引起念珠菌性食道炎或肺念珠菌病,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少数可并发慢性粘膜皮肤念珠菌病,可影响终身免疫功能。甚至可继发其他细菌感染,造成败血症。

四、如何解决宝宝鹅口疮呢

  1、用药治疗
  (1)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鹅口疮比较容易治疗,可用制霉菌素研成末与鱼肝油滴剂调匀,涂搽在创面上,每4小时用药一次,疗效显著。
  (2)全身用药
  症状严重的宝宝也可口服一些抗真菌的药物,如制霉菌素或克霉唑等,进行综合治疗。
  用棉花千蘸些制霉菌素溶液(每10毫升冷开水中含20万单位制霉菌素)涂在口腔患处,或用1%龙胆紫涂口腔;或用2—3%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洗口腔;或涂些冰硼散或硼砂甘油。以上药物每天可涂3—4次。
  吃奶后用1%龙胆紫溶液滴于新生儿的舌下,让其舌头活动而转涂到整个口腔。一般每日滴2—3次,同时补充复合维生素B和维生素C,每日二次,每次各一片,压碎成粉,加水溶解后喂。
  (3)妈妈饮食
  哺乳妈妈的饮食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品。一次喂乳不宜过饱,便秘者可喂服青菜汤。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经常清洁消毒。
  2、按摩治疗
  (1)清天河水300次,退六腑300次。
  (2)清肝经300次,清心经300次,揉小天心50次。
  (3)患儿俯卧,家长以手掌蘸少许麻油,沿脊柱两侧以小鱼际着力上下推擦背、腰部,以热为度。
  (4)清胃经50次,揉板门50次,然后,从横纹推向板门20次。
  (5)按揉大椎穴1分钟。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鹅口疮

挂号科室:口腔科

温馨提示:
哺乳期的母亲在喂奶前应用温水清洗乳晕。

鹅口疮(thrush)又名雪口病白念菌病(moniliasis),鹅口、雪口、鹅口疳、鹅口白疮。是由真菌传染,在粘膜表面形成白色斑膜的疾病多见于婴幼儿。本病是白色念珠菌感染所引起。这种真菌有时也可在口腔中找到当婴儿营养不良或身体衰弱时可以发病。新生儿多由产道感染,或因哺乳奶头不洁或喂养者手指的污染传播。鹅口疮是由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口腔黏膜炎症,又称口腔念珠菌病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多见于婴幼儿 常见症状:口腔黏膜白斑、口角生疮、口腔难愈的白色片状物、口腔念珠菌感染、口腔粘膜上白色较硬的隆起斑块、口腔痛、咽炎、舌炎、龈炎、白色乳凝块样物[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儿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