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麻痹后遗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 怎样康复训练呢

2017-08-06 13:32 来源:网友分享

一、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最主要的目的是恢复或补偿儿麻后遗症患者已丧失的运动功能,进而提高上肢的日常活动能力以及下肢站立和行走功能,争取达到生活自理,早日回归社会。经常训练的内容主要有增强肌力训练、扩大关节活动范围训练,矫形器制作和使用。以及手术后肢体功能恢复训练。

  康复训练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点:

  (1)掌握适当的训练尺度、数量和方法。训练量不够,无明显效果;而训练过量又可造成肢体的损害,比如:肌肉拉伤、关节肿胀、骨折脱位等等。所以必须掌握好这个尺度,训练量要适当。

  (2)训练应一步步来,不可操之过急。活动次数由少到多,关节活动范围由小到大,使用的力量由轻到重。训练量逐步增加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3)任何训练都不应该引起明显疼痛。有时训练中可产生轻微疼痛,但在停止活动后,疼痛应消失。如果训练时发生严重疼痛,休息后又不消失,常常是损伤的信号,要停止训练。

  如果训练后疼痛剧烈,甚至出现下肢浮肿,表明运动过量,也应该暂时停止训练。

  (4)训练不应感到疲劳。如有疲劳感觉时,应休息5~10分钟再训练,以免过度劳累造成伤害。

  一般认为小儿麻痹症在发病两年以后留下后遗症,病情不再进展,但也不易好转,患儿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残疾状态,不会再复发小儿麻痹症。但近年来许多医学专家通过实践提出了不同看法:他们指出有一部分患过小儿麻痹症现已“痊愈”的人,在患病30~40年以后病情仍可复发,出现新的类似小儿麻痹症的症状,被称为小儿麻痹后发综合征。患者表现为:极度疲劳,肢体软弱无力逐渐加重,肌肉、关节疼痛以及肢体瘫痪和肌肉萎缩。这一情况提醒我们,患过小儿麻痹症现已稳定的患者,如果出现以上的症状,应该立刻去医院看病,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二、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危害

  小儿麻痹后遗症又称脊髓灰质炎后遗症。是由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的脊髓神经感染性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夏、秋季发病率最高。6个月~5岁的小儿最易染病。现代医学认为本病是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由脊髓灰质炎病毒,经飞沫和粪便两个途径传播,也可通过病毒污染了的食物、水、手及各种用品如衣服。玩具、书籍等,经口而入,使小儿患病。病毒主要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受侵部位发生炎症病变,致使相应肌肉弛缓性麻痹。中医学把本病归属"痿证"范畴。痿是指肢体筋脉弛缓,手足萎软无力,不能随意活动的病症。认为主要由风、寒、湿邪侵入肺胃二经,使气血流通不畅,筋肉脉络失于濡养所致。或因久病肝肾亏损,则见筋骨肌肉萎缩,甚至畸形。

  临床表现为:病初可有发热、头痛、多汗、全身不适、便秘或腹泻等症。一般在热退后,则出现不规则、不对称的肌体瘫痪,常见于四肢,以下肢瘫痪最多。大多数病儿在一年内可部分或完全恢复正常,一年后仍无恢复者则留下瘫痪后遗症。患肢肌肉有不同程度的萎缩,活动受限制,肢体常出现细、软、凉和各种畸形等。

  小儿麻痹症是由一种肉眼看不到的病毒所引起的疾病。多发生在小儿,以小儿的肢体肌肉弛缓瘫痪、萎缩变细和丧失运动功能为主要特点,常常留下终身残疾,给患儿带来极大的危害。过去认为5岁以下小儿易患此病,且以肢体麻痹瘫痪为主要表现,所以被称为“小儿麻痹症”,又常被简化俗称为“儿麻”。

  患病之初,患儿感到头痛、咳嗽、咽痛、疲乏无力,好像患了感冒。轻者1~2天症状消失,不留任何后遗症。重者则在感冒症状同时发生高烧、上吐下泻,之后还会出现肢体肌肉麻痹不能活动,并伴有疼痛,稍一触碰患儿上下肢,孩子就会哭闹,拒绝合作,病情严重者还有可能死亡。许多患儿在病情进展中,突然发生肢体瘫痪,在几天内达到高峰。以后瘫痪的肌肉和不会动的肢体活动会渐渐好转。尤其在得病最初3个月内恢复较快,以后渐渐变慢。如果两年后仍不见恢复,则再恢复的可能性就很小了,这时可针对患儿留有的后遗症情况,施行手术治疗。

三、小儿麻痹后遗症

  (一)取穴

  主穴:肩Yu、臂Nao、曲池、手三里、合谷、环跳、风市、四强、阳陵泉、足三里、绝骨、髀关。

  配穴:肝俞、脾俞、肾俞、天宗、秩边。

  四强穴位置:膑骨上缘中点直上4.5寸。

  (二)治法

  本法包括针刺、穴位注射、穴位埋线、电兴奋等法,据不同症情,综合治疗。

  1、针刺:每次选主穴2~3个,据瘫痪部位而定。采用短促而强的刺激,不留针,待肢体功能恢复后,改用平补平泻手法并加用低频电脉冲剌激,留针15~20分钟。本法用于弛缓性瘫痪程度不重者。

  2、穴位注射:维生素B注射液、麻痹灵注射液,任选一种。用于肌肉轻度萎缩,臂或腿细无力,瘫痪程度较重者。每次选3~4穴,其中主穴2~3穴,配穴1穴。进针行短促提插刺激,待得气明显后,注入药液,每穴0.5~0.8毫升,每周2次。

  维生素B注射液:维生素B1100毫克×1支,维生素B12100微克×1支,混合配。

  麻痹灵:加兰他敏1毫克×160支,硝酸士的宁2毫克×60支,当归注射液2毫升×120支,维生素B1注射液100毫克×120支,维生素B12注射液500微克×80支。混合制成2毫升瓶装400支。

  3、穴位埋植:适用于腰臀部、肩臂部及腿部肌肉瘫痪,并有明显萎缩者。每次埋植一个部位,选1~2个穴位。局部常规消毒后,浅层麻醉,作3~5毫米切口,以血管钳插入穴内,进行局部按摩,直至患者感觉较强烈的酸麻感。然后,根据部位和瘫痪情况分别采用穴位结扎、皮肤针穿线埋植或将1厘米长的埋线直接置于切口内。一般而言,肩、臀部瘫痪、萎缩较重时,用结扎埋植法;腰部用穿线埋植法,臂、腿部或萎缩不明显者用埋线法。其具体操作可参考刺灸卷。每20天进行1次。

  4、电兴奋:可采用直流感应电疗机或点送电疗机。本法适宜于无肌肉萎缩之瘫痪肢体。每次选3~4穴。用圆柱形电极上包3~4层纱布,用生理盐水湿润后,进行放电刺激,刺激量不宜过强。每日或隔日1次,穴位可轮用。

  5、艾灸:用艾条灸。适用于肢体发凉,瘫痪明显者。每次选4~5穴,回旋灸,每穴15~20分钟,以局部潮红为宜。每日1次,可嘱患者或家属代灸。

四、小儿麻痹后遗症的分期

  根据有没有肌肉瘫痪可以将小儿麻痹分为瘫痪型和非瘫痪型。非瘫痪型在急性期过后症状完全消失,不留任何后遗症。瘫痪型小儿麻痹一般要经过以下3个发展阶段。

  (l)急性期:从接触感染到出现肢体瘫痪,平均17天。又分为潜伏期7天,瘫痪前期5天,瘫痪期5天。历经潜伏期,为全身反应期,有短期发热,出现类似感冒症状,约2―5天体温恢复正常,突然出现肢体瘫痪。

  (2)恢复期:急性期后,体温正常,一般症状消失,肌肉瘫痪不再发展并开始恢复,这种恢复在头3-6月内速度较快,6个月后逐渐缓慢,发病2年后进入后遗症期。

  (3)后遗症期: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已经停止,但儿麻引起的继发性病理改变将继续发展,相应神经支配的肌肉麻痹,可因姿势、负重等不平衡,出现各种畸形及功能障碍。如果不加以控制和进行有效的康复治疗,畸形会日趋明显和加重。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儿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