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研发现人体传输技术了

2017-06-02 08:50 来源:网友分享

  将人体变为数据线,怎么听来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不过,人体传输技术已经将它变为了现实。

  今年的ces上,在爱立信ceo卫翰思主题演讲的最后,公司移动接入平台的工程师anders stenkvist拿着一部“特殊”的手机走上了舞台,他将与卫翰思一起为现场的观众带来一份惊喜。

  “这项技术真的非常、非常新,刚刚从实验室里出来,还很原始。不过,它的确已经能够正常工作了。”stenkvist强调着,言语中透着激动和紧张,接着他话锋一转,调侃道“当然,只是在有些时候。”台下立刻爆发出一阵笑声。

  stenkvist用这部特殊的手机拍摄了一张现场的照片,他想让台下的观众都能够立刻看到,但仅靠小小的手机屏幕显然不行,他需要把这张图片传到大一些的显示设备上。于是,他请卫翰思先把一只手轻轻放在手机上,再用另一只手去摸一台与电视连接的接收器。就在卫翰思的右手触到接收器的瞬间,手机上的照片也出现在了电视的屏幕上――卫翰思“化身”成为一根人肉数据线,将照片传到了电视上。现场的观众愣了愣神,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

  人体传输

  卫翰思所演示的是爱立信开发的一种名叫connected me的人体传输技术。

  stenkvist手中拿着的智能手机中装有一个特殊的数字回路,可以进行数据传输。该回路连接一块金属板,金属板能够将信号发送至人体内,而在连接电视的接收器上同样装有相应的回路和金属板,可以检测到流经人体的微弱信号。

  通过调整发射机电极的电压并监测接收机电极上的电位差,信号得以发送,这时在人体中除了存在电位差,还流过一个小电流。这一物理现象被称为“电容耦合”,人体传输的实现正是基于这一原理。

  根据爱立信官方公布的数据,目前connected me技术已经能够实现6-10mbps的传输速率。与现有的传输技术相比,人体传输更加便捷,并且能够大大提升用户体验。

  人体传输技术并非爱立信所独有。早在1996年的计算机经销商博览会上,ibm就已经展示过这项技术的雏形。日本电信电话公司(ntt)最近10年也一直在持续开发这一技术。2005年,ntt曾宣布成功开发出能够投入实际应用的人体传输技术,并将之命名为redtaction,当时所能达到的传输速度为2mbps。此外,松下、索尼和微软也都曾开发类似的技术,不过由于过于超前,一直没有真正推向市场。

  卫翰思此前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曾表示,历史上每一次伟大的技术变革都要经历两个阶段,技术诞生至少需要20年的导入期,在那之后,才会快速发展并被市场认可。

  掐指算来,人体传输技术至今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这也解释了为什么爱立信会在这个时间节点上隆重推出connected me。

  从年初拉斯维加斯的ces到巴塞罗那的mwc大会,再到最近新奥尔良的ctia美国无线通信展,卫翰思每次出场都会不遗余力地向外界介绍connected me。如此卖力宣传,爱立信显然是认为人体传输技术的引爆点即将到来。

  14年前,为了推广自己发明的蓝牙技术,爱立信联合诺基亚、东芝、ibm和英特尔成立了蓝牙共同利益集团(bluetooth sig),最终使得蓝牙技术得以普及。如今,爱立信正在尝试复制当年的成功,将connected me打造成下一个蓝牙。

  虽然不是最早开发出人体传输技术的公司,但是种种迹象都表明,爱立信希望依靠这个阶段的突然发力,一举奠定其在人体传输领域的领导地位,以便在将来的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

  不过,对于这样一项新奇又涉及人体的技术,安全性自然是人们颇为关心的问题,对此,爱立信方面称:“爱立信所做的一系列测试表明,实验用的设备完全符合对商用设备的要求,而且还留有宽裕量。”

  不只是人肉数据线

  connected me现在已经能实现传送照片、音乐和高清视频,但是爱立信所“兜售”的绝不是“人体数据线”的概念那么简单。作为一种新奇的技术,人体传输可以带来许多全新的应用场景。

  nfc无疑是业内这两年最为热门的技术之一,nfc支付的产生将过去的“刷卡”变成了“刷手机”,很酷吧?但是与人体传输的直接“刷手”相比,nfc就要逊色多了。

  正在举行的伦敦奥运会上,nfc已经惊艳亮相。据悉,全伦敦有超过6万家商户支持nfc支付。不过,就在奥运会开幕之前,安全软件厂商mcafee却给它泼了一盆冷水。mcafee发出警告称,搭载nfc的设备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

  相比之下,用人体传输技术完成支付则会更加安全和便捷。“nfc需要在安全设置上花很大一部分精力,而如果使用以人为中心的网络的话,只要在手机里预存银行卡信息和密码,点击一下触摸屏,整个安全认证就能传过去了,这就降低了安全认证的难度。”爱立信中国市场与战略部市场经理田清鹤介绍说,“而且你不通过我本人,是无法进行安全验证的,所以支付也会变得更加安全。”

  在医疗领域,人体传输技术同样大有可为。田清鹤向记者描绘了这样一幅图景:目前的胃镜检查需要将装有摄像头的光导纤维通过食道插入患者的胃中,整个过程十分难受。但是未来随着人体传输技术的进步,只需在一片药片中植入微型的摄像头,再让患者吞咽下去就可以获取体内的影像。

  “我们提出来(connected me),是为了给业界提供一些思考。”田清鹤说,而更多创新的应用场景还需要爱立信在产业链上的伙伴共同推动。

  对于爱立信而言,当务之急是让市场进一步接受这种技术,虽然人体传输技术已经有近20年的历史,但是它究竟会在未来什么时候爆发,谁也说不好,而在这之前,所有押宝这项技术的厂商们还需要继续苦苦等待。

  connected me这个名字背后其实也蕴含着爱立信的产品逻辑,那就是要打造以人为中心的社会网络。

  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和家用电器的智能化,设备间的连接需求正变得愈来愈多,比如在家中正在pc上阅读资料,但是突然需要外出,此时pc与手机的同步就变得格外重要,云计算的应运而生解决了部分问题,但是将个人信息上传至企业的云端,这意味着用户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将个人的部分隐私权利让渡给了企业,用户不得不承担隐私泄露的风险。

  而以connected me为代表的人体传输技术则体现出了与云计算完全不同的技术逻辑:个人依旧是信息的主宰,设备间的互联由用户自己主导,自始至终,信息传输的主动权都牢牢掌握在用户自己的手中。

  虽然业内的it厂商都在主推云计算的概念,但是随着隐私问题的不断凸显,人体传输技术能够后来居上也未可知。将来的某一天,人体传输或许能够发展成为与云计算并行不悖的另一条道路,正如今天苹果与谷歌在封闭和开放路线上的选择一样。

  虽然目前发布的connected me还只是demo版本,但是爱立信已经为它的大规模普及做好了准备。

  田清鹤告诉记者,connected me的部署成本很低,所有的电子元件都可以在市场上轻松获得,而且,其传输速率已经与wifi相差无几,能够应对用户的各种需求。所以,目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connected me发布后不久,卫翰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自信地表示,connected me将带来通信领域一次新的革命,它的意义甚至可以与100多年前无线电波飞跃大西洋相媲美。

  人体传输是否真的如卫翰思所说能掀起新一轮的产业革命,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可以确定的一点是,随着技术的不断积累与进步,人类与机器的分界正在变得愈发模糊。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国内新闻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