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降低负面舆论影响 促更多人无偿献血

2017-06-03 09:43 来源:网友分享

  卫生部网站消息,卫生部今日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通报无偿献血工作进展情况,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指出,社会对无偿献血还存在认知上的“误区”,需要积极回应公众关心的问题,降低特殊事件和负面舆论对公众参与无偿献血的消极影响,动员更多的人参与无偿献血。

  卫生部指出,目前,全国年采血量为3935吨,每天需要有约7万人献血,按医疗服务量的增长进行初步测算,到2015年,每天需要有约12万人献血。事实上,献血是不会造成传染病的传播;无偿献血者及其亲属均可根据《献血法》和各地的用血返还政策享受无偿用血的优惠;根据财政部、发改委、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关于完善政府卫生投入政策的意见》规定,血站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其经费来源及支出均由政府财政安排。

  邓海华指出,《献血法》颁布实施后,我国无偿献血和血液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在采供血服务体系以及血液质量和安全管理方面成效显著,但是血液供应紧张状况在一些地方依然难以缓解,个别地方呈现常态化趋势,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一是临床血液需求的快速增长。使血液供应面临着新的压力和严峻的挑战。2010年与2009年相比,手术人次增长18.6%,而采血量增长只有7.7%。

  二是无偿献血基础薄弱。我国人口献血率只有8.7‰,低于世界高收入国家的45.4‰(丹麦最高为67‰),和中等收入国家的10.1‰,也低于香港的30‰和澳门的23‰,离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10‰也有一定的差距。

  三是仅靠卫生行政部门和血站系统开展宣传,效果不显著。

  四是血液需求的区域分布和流向不均衡。大量患者流向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大城市和中心城市,导致这些城市用血量大,血液缺口明显,无偿献血的动员和招募工作难度大。

  卫生部强调,血液是宝贵的资源,临床合理用血既是保护血液资源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患者医疗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建立采供血机构质量、安全、服务体系为基础,为临床提供安全、足量的血液及血液制品为目的,为献血者、用血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血液工作无小事,加强血液管理,确保血液供应和安全,是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要职责。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国内新闻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