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流疫苗接种人群排序并非歧视:更利于疫情防控

2016-12-14 11:20 来源:网友分享

  关于疫苗的扩大接种

  近一段时间常有人问我:对甲流疫苗的注射,北京市政府是分步走的,第一批是针对重点人群,是针对户籍人群的,下一步有没有针对流动人口注射的打算呢?也许这个问题已经不再需要我来回答,很多朋友都看了上周的一则关于“北京扩大甲流疫苗接种范围”的新闻:从11月21日起,北京将免费接种甲流疫苗的人群扩大至在京长期居住的全部人口,北京市首个将甲流疫苗接种打破户籍限制,常住北京的全部人员凭个人身份证均可在全市402家接种点免费接种甲流疫苗。目前,402家可以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的网点已经对外公布;这些接种点有部分设在医院内,但大多数都是分布在全市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关通知上周已陆续下发到各个区县卫生部门和甲流疫苗接种网,建议市民去接种点前先拨打电话咨询。

  关于接种人群的优先顺序,我倒觉得首先应该强调一点:北京市没有采取歧视性的政策,即使我们采取了最强有力的措施,包括我们提前做了更加充分的准备,但对于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口众多国家来讲,要在短时间内满足所有的人口的疫苗接种都不可能完全做到。疫苗的研发、生产是有一个过程的,而且还有产能问题,也就是指生产量、生产线,包括投入生产的人员等等,所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所有的人口。但是在一个疾病流行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因此才会提出所谓的重点人群和接种次序;如果连最基本的社会秩序都得不到维护的话,那么可能后续的影响会更大。有人说“排了疫苗接种次序就是某种歧视性的政策”,其实不然,依据流感病毒的特征,优先考虑老年群体和患有各种慢性病的人,其主要目的就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降低病死率;将儿童、青少年作为优先接种的对象,是基于他们不但容易感染病毒,而且感染以后易出现较严重的临床表现,需要住院的概率高于其他人群。此外,儿童、青少年感染病毒后更容易将病毒带入家庭,构成进一步的威胁,造成更广泛的社区传播;所以我建议公众不要把关注的重心放在这儿,而是重点关注在疫情来临的时候,我们这个社会能不能通过大家的努力,去展现出一个优秀民族的特征。

  关于疫苗的安全性

  关于接种甲流疫苗的问题,我们了解到的信息显示,目前社会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种是担心副作用而不愿意接种甲流疫苗,另一种倾向则是担心自己接种不上;还有个别人对顺序安排各类人群接种也有些意见。对于前者,从全球目前的情况来看,在已接种的数千万人中,确有一些人出现发热、头疼等一过性的症状,甚至个别人发生过敏性反应。即使如此,其发生几率并未见高于季节性流感疫苗接种时发生副作用的发生几率。就其原因,就是全球流感疫苗研发的技术已十分成熟,而且各国科学家近几年来一直在对现有技术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储备,在需要时能迅速生产出产品供人群接种。我国使用的技术与国际上同步,而且经历了sars疫苗、禽流感疫苗的研发等过程,进一步验证了这些技术的成熟度,而且在产品正式接种前进行了大规模人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临床观察,证明疫苗是安全而有效后才供人群接种,完全没有必要过分担心。

  关于疫苗的生产工艺

  不止一个人这样问我:“为什么接种疫苗可以达到免疫效果?疫苗到底是什么做的?技术原理是什么?你们怎么判定它的安全性?”实际上,我已经通过不同的途径告诉过大家,第一、对于疫苗接种来说,北京所做的工作是最稳妥的;第二,我也在疫苗开始接种的时候就告诉大家,安全性没问题。或许我说的比较绝对,但其实这并不是什么费解、高深的专业知识,我希望大家都有所了解:流感疫苗生产的工艺或者原理是根本不含病原体的全部,而只是留下刺激肌体免疫系统产生抗体的那部分抗原,我们把它叫裂解技术,把病毒裂解了,致病的可能的成份都驱除掉,把最需要的东西留下来。当你了解了这些知识后,你是否也认为:流感疫苗本身就是最安全的疫苗呢?因此我们才会承诺:流感疫苗的安全性绝对没问题,相对于其他的疫苗来讲,它更安全,发生的不良反应是所有的疫苗里面最低的。

  有的朋友或许希望我用数据来说明流感疫苗的安全性,很多人都认为最有力的证据就是数据了。那么目前北京市有多少人注射了甲流疫苗,接种的不良反应率是多少呢?现在我们能估计到是180万左右的接种量,真正接到的属于真正的不良反应的,也就是极少可能出现的异常反应,大概是十万分之几,相对于其他的疫苗,包括计划免疫疫苗在内,流感疫苗甚至比其它疫苗还低,所以大家没有必要过分担心这个问题。而且我们在疫苗第一批产品出来,正式接种之前的安全性观察是由我们的疾控中心来做的。在选取的观察样本量,也就是人群数量来讲,我们用了超出了这门学问本身需求的样本量的十倍样本量做安全性观察,也就是努力扩大观察范围,尽量得到更稳妥的结果。因为我们把安全性是放在首位的,所以大家应该可以放心。

  其实在北京实行全民接种之前,我们也听过一些议论。北京市是全国最早开展甲流疫苗接种的,我们最开始接种的时候,也有相当一部分人人云亦云的揣测疫苗的安全性,甚至还有极个别的谣言说“中国另外一个地方打疫苗打死人了”。当时我们就觉得奇怪,第一批疫苗安全性观察是由我们的疾控中心来做的,而且北京是全国最早开始对我们关注的重点人群来进行预防的,其他的地方都没有疫苗,怎么可能因为注射而死人?所以,这只能说明有极个别的人别有用心。说完疫苗的安全性问题,我再来说一说信息的宣传与知识的普及。其实卫生部门并不是简单的对百姓说:“你必须听我们的,我们才是信息的主渠道。”因为这样做也没有必要,更多的时候,希望大家能够看到或者关注我们的政府在做什么、我们的卫生部门在做什么,我想这样可能更有说服力,能够让公众更理性的看待疫苗。

  关于疫苗的不适宜人群

  大家在接种前一定要看一下疫苗注射说明书,上面提到了几种病,到底哪些人不适宜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呢?这的确是一个涉及具体专业知识的问题,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疫苗的生产有它本身的特点,我们一般称为它的工艺、流程和所使用的原材料。首先对流感病毒来讲,甲流疫苗和机械性的疫苗生产的原理是一样的,技术也是一样的,先做病毒培养,等得到一定的量后再裂解、制备。流感病毒培养靠鸡胚,也就是孵小鸡的鸡胚细胞,用鸡胚卵来培育是最敏感的,可以让病毒繁殖的更多、达到我们所需要的一定数量。所以转到禁忌人群这个话题上来,我在此必须提醒大家:不管是甲流疫苗还是季节性疫苗,如果你对鸡蛋的成分过敏,就一定不能去接种。因为病毒培养的过程中肯定会带有鸡蛋里面的某些成分,即使不多,但可能多少都会带一点。另外要提醒的是神经系统有一些比较特殊的疾病的人群,比如感染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等,这是很多人都知道的类似于这样的一些问题。还有一类人群也不适于接种甲流疫苗,就是患有慢性病、并处于活动期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没有彻底治好的,比如说糖尿病、肿瘤、肝炎等等,这些都属于慢性病,也包括心脏有问题在内;这类慢性病处于活动期的、需要住院、甚至需要大量药物维持的人群要暂缓接种疫苗。再一类是现在患有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人群,包括正在发烧的或者类似于这样有感染的,这都是我们明确在说明书里面谈到的。

  是否接种甲流疫苗,我们还是要依据自身的疾病和当前身体状况来考虑,不能只请医生或者负责接种的医务人员根据疫苗说明来决定,因为那样可能不全面。如果你是过敏体质的人,你不知道你对什么东西过敏,或者你可能对很多东西都过敏,那么我们就尽可能的避免这种接种风险。

  有的网友提得问题更具有针对性:对青霉素过敏能不能打?的确在过去的安全性观察过程里面,很难发现对青霉素过敏的人也对流感疫苗的成份过敏,很少见或者说几乎没有,所以之前没有把它作为一个特意的禁忌症标示出来。但是我们随着接种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并接受了甲流疫苗,在接种比例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最近这段时间我们发现有一个对头孢(也就是对青霉素药物之一)过敏的人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反应,经过及时救治才恢复。所以现在我们在基层的接种点,包括我们基层的社区的医务人员在执行接种的过程里面,也是为了稳妥起见,腾出大量的精力、组织更多的力量保护更多的人,尽可能的避免在接种过程中,出现一些不必要的、严重的过敏反应。

  如果你对青霉素过敏,我们也许就不能排除你是不是除了青霉素以外,对其他的东西都不过敏,这很难做到,因为这不是简单的一刀切问题。所以我个人建议,鉴于上述种种原因,这类人群暂缓接种更稳妥。同时也要建议不适于接种疫苗的人群采用其他措施加强自我保护,比如勤洗手、多开窗通风、尽可能少去人多的地方等等。在日常生活里面养成良好健康习惯,尽可能的规避感染风险,对预防呼吸道传染病侵袭来说,与接种疫苗同样有效。而且,如果周围的人都接种疫苗了,对这部分不适于接种的人群来讲,他们的安全性相对也增加了。所以没有必要认为没有接种疫苗就一定有多大的风险,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手段规避这种风险。

  关于疫苗的接种意义

  目前我们鼓励大众注射甲流疫苗,以流行病学角度来看,当疫苗接种达到较大规模的人群比例,形成所谓免疫屏障的时候,才能减缓流行的势头,或者说就可以使疫情不再广泛流行了;按照季节性流感疫情的防控策略,重点人群中50%甚至的人接种疫苗,才可达到起码的免疫屏障。但是从目前接种疫苗的人群数量来看,还远远达不到这样的程度。所以就整个社会而言,我们还得通过其它办法或措施来减缓病毒的传播。不过,像北京、上海、广州等人群聚集、人员流动频繁的大城市,加之众多甲流感染者是轻症或无症状隐形“传播链”,目前已很难准确划分甲流免疫的重点人群。

  那么疫苗接种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能在人群中建立起免疫屏障呢?目前确切的接种疫苗数是可以获得的,但是,自然感染包括隐性感染和显性感染的具体人数,要通过有代表性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才能获得。没有研究表明在北京1800多万人的样本里,人群感染达到什么程度才能形成免疫屏障。但是,在一个封闭的人群里,如果自然感染加上疫苗免疫达到50%时,就可以延缓病毒在这个封闭人群中的传播。目前疫苗的主要作用不是形成免疫屏障。中国有13亿人,北京市有1800万人,我们的疫苗产量是有限的,疫苗的核心作用是为了降低疾病的危害程度,尤其是那些有慢性基础病的高危人群,要避免他们得病之后带来更多的住院、重症和死亡。其次,在疫情流行高峰来临之前,给容易传播的人群接种疫苗,比如学龄儿童,可以延缓和降低疫情的流行高峰。卫生部门制定的疫苗接种优先人群也是根据这个策略制定的。

  在这里和大家交换一下我的个人想法,咱们就拿一个最简单的数学公式作为例子:一个感染者在人群中与人接触的过程中只传给一个人,这样一个传一个,就难以造成大面积的流行;但是如果一个感染者能同时传给两个或以上的人,就容易造成流行,这是最简单的道理,用数学公式来表达,接触的频率、接触后传播的效率等因素综合得到的结果就大于一。这个道理十分浅显。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一传一”的东西,不发展成为“一传二以上”的,不让最后得出来的结果等于二甚至大于二,而是要让它等于一甚至小于一,这才是我们的真正目的。这里一种措施是用疫苗保护一部分人,我们现在的量不可能满足所有的人,我们能保护一部分人。同时还有一些我们现在还得不到疫苗的,即使要得到可能要等到明年了,进入流行季节了怎么办?通过我们刚才谈到过的各种其他的手段、措施、行为、习惯,也就是科学的东西的总结,来规避这种风险,我们仍然有可能做到让它等于一或者是小于一,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但是我也相信经过努力我们能做到。

  爱心提示:

  本身患有慢阻肺等呼吸道疾病或心脑血管病,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或其他慢性病患者及儿童,将是寒冷天气下最宜遭受流感、甲流病毒侵害,并极有可能出现危重症状的人群。上述人群要很好地保护自己,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甲流疫苗。

  在此,也呼吁大家大家多考虑这样的问题:面对一种疫情和疾病,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如何理性的对待?现在甲型h1n1流感属于一个比较高发的时期了,我们如何对自己和身边的人负责?

  我想重复一遍5月份曾经对公众提出的建议:出现流感症状,别带病工作或上课。如果您出现了流感样症状,或者是发热、咳嗽、打喷嚏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请您在家里休息,等症状消失24小时以后再上班。同时也请您关注或提醒您的家庭成员,带病坚持工作在这个时候不值得提倡。各个社会组织都要配合,各单位领导需要理解并采取措施,鼓励员工病休。这既有利于整个社会预防,也有利于防止流感在单位的传播和暴发。这种做法是有科学依据的,也是国际通行的。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对身边的人负责,我们就可以防止疫情快速的向社区蔓延,这道防线我们就更容易的建立起来了;只有我们每一个人都积极参与和配合,甲型h1n1流感才能真正做到可防、可控。

  健康的身体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基础,是做任何事情的首要前提。健康需要有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健康来自我们每一天良好的生活习惯。我在这里希望大家更好、更科学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延伸阅读:

  中国已累计完成2292万人次甲流疫苗接种:国家卫生部26日通报,截至11月25日24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累计完成甲型h1n1流感疫苗批签发300批次5271.7万人份。全国31个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签收疫苗4275万人份;累计完成接种2292万人。

  老人仅5万余人已打疫苗:截至11月23日24时,累计有179.5万人在京接种了甲流疫苗,其中大部分是大中小学生等重点人群,他们的免疫率已达到50%以上;与之相比,60岁以上的老年人接种率较低,目前只有5万余人接种。

  12月中旬前为理想接种期:每年12月中下旬到来年元旦前后,季节性流感病毒都会达到峰值。“而目前甲流疫情已显示出比往年流感发展更要迅猛的势头”,北京市卫生部门呼吁:希望更多的市民能在健康状况允许的条件下,赶在12月中旬前的理想免疫期间,接种甲流疫苗,不仅是保护自己,也能保护周围的人。

  疫苗不良反应累计268例:截至2009年11月22日,北京市共收到与甲型h1n1流感疫苗相关的不良反应268例。其中,接种后出现发热或局部红肿等一般反应的174例,占全部接种人群0.99/万;出现过敏等异常反应的94例,占全部接种人群的0.54/万。不良反应总体较轻,大都不需治疗即可自行消退。

  孕妇打疫苗风险不确定:近日,秦皇岛出现“甲流妈妈”生产后,因为甲流并发症抢救无效离世。有孕妇担心,何时可以接种甲流疫苗?使用甲流抗药物治疗是否会对胎儿有影响?因为缺乏孕妇接种甲流疫苗的临床试验资料,风险性不确定,我国目前尚未将孕妇列为接种对象。对于哺乳期妇女,也没有疫苗成分是否会进入乳汁的研究数据,所以要慎重使用。同时,多数孕妇感染甲流病毒后临床症状较轻,但与普通人群相比,孕妇(尤其是妊娠晚期孕妇)发展为重症的风险较高。目前尚未发现使用奥司他韦或扎那米韦抗病毒治疗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不良影响。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国内新闻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