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缺血是什么 这些原因会导致脊髓缺血

2017-06-27 11:51 来源:网友分享

一、脊髓缺血的基本信息

脊髓缺血是指脊髓由于血液供应缺乏,从而损伤脊髓内神经元,造成不可逆的脊髓功能损害。由于对脊髓血管解剖和血流测定方法技术的改进使临床上对脊髓缺血的认识有了进展。临床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无力与间歇性跛行。

脊髓缺血(ischemia of spinal cord)所引发一系列损伤性生化改变将导致细胞内钙聚集,氧自由基含量增高,从而损伤脊髓内神经元,造成不可逆的脊髓功能损害。由于对脊髓血管解剖和血流测定方法技术的改进使临床上对脊髓缺血的认识有了进展。脊髓缺血不少来自脊髓以外的原因,而脊髓本身原无病变,脊髓本身如有血管性病变如脊髓血管畸形或脊髓动脉粥样硬化等也可导致脊髓缺血。

  运动单位由脊髓前角细胞及其轴突所支配的一组肌纤维组成。MUP是单个前角细胞支配的所有肌纤维电位的总和。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病变时,随着可兴奋运动单位数的减少,MUP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异常改变。尽管增加了肌肉收缩的力量,MUP的募集依然受到限制;肌肉大力收缩时,肌电图构成所谓的单纯相[5]。脊髓前角细胞病变越重,这种改变越明显。主动脉阻断及去阻断时脊髓发生缺血再灌注损伤,前角细胞受损,轴索减少,导致运动单位减少,MUP发生病理改变。

二、脊髓缺血的病因机制

  脊髓缺血可以发生在主动脉造影或主动脉瘤手术切除时对血供的干扰。有时可由于主动脉粥样硬化、脊髓血管畸形,微栓塞,血管痉挛和供血不足引起其他如梅毒性脊髓动脉炎、腰椎管狭窄、脊髓创伤、红细胞增多症、静脉血栓形成,全身疾病引起血压过低都可导致脊髓缺血。脊髓缺血所引发一系列损伤性生化改变将导致细胞内钙聚集,氧自由基含量增高,从而损伤脊髓内神经元,造成不可逆的脊髓功能损害,国外学者在兔脊髓缺血模型研究中,发现受损神经元内有凋亡小体,提示凋亡促进神经细胞死亡。

  研究认为,只有脊髓发生不可逆损伤之前,脊髓功能的监测才具有实际意义。因此,早期监测和发现脊髓缺血性损害对保护脊髓功能措施的及时采用和调整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缺血缺氧性损害可使组织细胞的功能、代谢异常或细胞膜结构破坏,导致细胞内物质外漏,使细胞外液中生化代谢产物或特异性蛋白质或酶含量增加。因此,能够通过早期检查血液中某些特异性的生化标志物来判断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有无及其程度。研究表明,只要能排除非神经系统疾病,检查血液中的肌酸激酶(CK)含量的变化可以准确反映脑组织细胞受损的程度。临床观察证实,血液中CK—BB活性的变化不仅与脑梗死或脑外伤的病情密切相关,还可用于患者预后的判断。实验通过兔。肾下主动脉阻断制造脊髓损伤模型,观察血清中CK—BB含量的变化。结果显示,脊髓缺血时CK—BB的含量显著增高,再灌注后CK—BB进一步增加,且再灌注60 rain的CK—BB值与术后7 d的后肢神经功能评分呈负相关。这表明监测血清中CK—BB含量的变化可判定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有无及其程度的轻重,且与神经功能评分所得结果高度一致。

三、脊髓缺血的症状有哪些呢

  脊髓缺血比脑缺血少见。主要原因为:脊髓动脉硬化比脑动脉少;脊髓供血网络丰富;脊髓对缺血有较强耐受力。由脊髓本身病变所引起的脊髓缺血,症状可为短暂性的,也可呈永久性的。

  短暂性脊髓缺血(transient cerebral ischemia)类似短暂脑缺血发作,发作突然,持续时间不超过24h,恢复后完全不留后遗症,间歇性跛行和下肢远端发作性无力是本病典型临床表现,这种“间歇性跛行”发作时,双下肢症状可不一致,体检可发现膝腱反射亢进及锥体束征阳性,但往往仍有动脉搏动存在。跛行间歇期,上述症状消失。少数也可表现为发作性截瘫等症状。脊髓缺血逐渐严重后也可呈进行性截瘫,产生感觉缺失平面及膀胱等括约肌障碍。

  并发症:主要是脊髓外原发病表现,以及进行性截瘫卧床导致的继发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等。

四、脊髓缺血患者的两个护理措施

  心理支持:心理护理能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增强患者自信心。当术后出现肢体不能活动,感觉缺失,患者及家属表现出恐惧和焦虑。患者意志消沉,心灰意冷,常常会问:“我是否瘫痪了?”家属则会说:“是手术开坏了。”而且情绪急躁。对患者及家属的反应,保持冷静、理解和同情的态度,经常巡视病房,关心患者。在做好护理的同时给予鼓励、安慰,把有利于患者恢复的信息及时告诉患者及家属。当开始甲泼尼龙冲击治疗、患者病情出现好转时,我们除严密观察恢复进展外,极力安抚患者,及时把患者的病情好转情况和检查结果告知患者及其家属。。

  功能锻炼:适时合理的功能锻炼能够刺激、促进肌力的恢复。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后,患者的感觉、活动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此时,神经功能处于恢复期,及时指导、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经临床观察,此时指导功能锻炼效果最好。原则是根据患者当时的肌力情况决定如何锻炼。如下肢锻炼时,若患者只能够进行足背伸活动时,那么就指导进行足的背伸锻炼。当肌力恢复至Ⅱ级,可帮助、指导下肢进行平移训练。当肌力恢复至Ⅳ级时,可指导进行直腿抬高锻炼等。锻炼的时间、频率根据患者的体力确定,以不引起明显疲劳为度。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健康ICU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