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致病菌携带mcr-1基因研究获新发现

2017-03-01 17:07 来源:网友分享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101285)等资助下,浙江大学俞云松教授研究团队与其领导的全国临床和微生物协作网,通过对携带mcr-1基因的质粒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了mcr-1基因的传播机制,临床资料显示mcr-1阳性菌株目前没有对感染病人的预后造成影响。

  为明确mcr-1基因在我国临床感染病人分离菌中的分布、多黏菌素耐药性水平、携带mcr-1质粒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对感染病人治疗选择和预后的影响,俞云松研究团队开展了大范围、大样本量的临床感染病例研究,从2066株临床重要感染类型--血流感染致病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筛选多黏菌素耐药株和mcr-1基因阳性菌株。研究共获得21株mcr-1阳性菌株。研究团队利用常规细菌学药敏实验、分子分型、临床数据统计分析等手段,并通过印迹杂交技术和三代测序等技术,对mcr-1基因的分布、基因定位、传播机制以及对临床预后影响进行了系统研究。

  研究结果显示,从我国临床血流感染病人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mcr-1基因阳性分离株少、散发。患者中多黏菌素的耐药率为1.3%,其中大肠埃希菌为1.5%,肺炎克雷伯菌为0.7%;而mcr-1基因的检出率为1.0%,其中大肠埃希菌为1.3%,肺炎克雷伯菌为0.2%。大肠埃希菌是mcr-1基因的主要宿主。mcr-1基因往往导致低水平的多黏菌素耐药(最低抑菌浓度主要在4-16mg/L范围),且绝大部分携带mcr-1基因的菌株对许多其他类型的抗菌药物保持敏感。只有5株mcr-1阳性菌株同时携带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有1株mcr-1阳性菌株同时携带碳青霉烯酶基因blaNDM-5,但是与mcr-1基因不在同一个质粒上。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