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祖森研究组Cell子刊发表重要免疫发现

2016-07-23 11:26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7月22日讯 来自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四川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自然杀伤细胞样B细胞(NKBs)能致敏先天淋巴细胞对抗微生物感染。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范祖森(Zusen Fan)研究员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其课题组主要从事免疫细胞发育分化、肿瘤干细胞、肿瘤靶标发现与肿瘤个体化治疗等领域的研究。迄今在Cell、Cell Stem Cell、Nature Immunology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人们普遍认为肝癌干细胞对肝细胞癌(HCC)的异质性和复发率有很大贡献,但还不了解它们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分子机制。2016年5月,范祖森研究员领导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鉴定了一种支持肝癌干细胞自我更新的lncRNA(lnc-β-Catm)。这项重要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Structural & Molecular Biology杂志上(中科院Nature子刊发重要成果:帮助癌症干细胞的lncRNA )。

  自然杀伤(NK)细胞在早期免疫应答中发挥了关键作用,但人们对NK细胞的发育机制还知之甚少。2016年3月,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范祖森团队对此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NK细胞发育和先天免疫需要FoxO1介导的自噬。

  2015年9月,范祖森研究员和上海交通大学的韩泽广教授合作证实,IRTKS通过PCBP2 SUMO化 (SUMOylation)介导的MAVS降解负向调控了抗病毒免疫。这一研究发现发布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中科院、上海交大Nature子刊发表免疫新成果)。

  在这篇新文章中,范祖森和合著作者们指出NK细胞和1型先天性淋巴细胞(ILC1s)可以生成大量的干扰素-γ (IFN-γ),激活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然而目前仍不清楚感染过程中NKs和ILC1s被致敏的机制。

  在这里他们证实一个淋巴细胞亚群:NKB细胞存在于脾脏和肠系膜淋巴结(MLN)中。NKBs有着不同于T细胞和B细胞的一些独特特征,在感染早期生成了白介素-18 (IL-18)和IL-12。NKB细胞通过分泌IL-18和IL-12在清除微生物感染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遭到细菌挑战时,NKB前体细胞(NKBPs)会快速地分化为NKBs,激活NKs和ILC1s对抗微生物感染。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或许可以利用NKBs来开发出针对感染性疾病的有效新疗法。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