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疲劳症”其实是人类的“冬眠”现象

2016-09-08 16:09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9月06日讯 研究者们最近发现了一类慢性疲劳症(CFS)的特有化学标记物,而且这一特征与其它物种在受到环境压力时出现的“冬眠”现象十分相似。

  慢性疲劳症影响了美国250万人,而且没有对应的治疗方法。这一发现能够帮助研究者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在机制,并且能够为未来的治疗提供线索。

  慢性疲劳症又被称为肌痛性脑脊髓炎,能够对患者造成长达半年之久的疲乏症状。在这一时期内,患者会不时表现出头痛,睡眠障碍以及记忆问题等等。

  女性相比男性更容易受到上述疾病的困扰,主要患者年龄位于30-50岁。

  为了研究该疾病的生物学原理,研究者们招募了84名志愿者(45名患者与39名健康人)进行试验。

  通过采集样本,他们筛选到了612个代谢标记,参与了血浆中63种不同的生化反应。

  通过比对健康人与患者之间的代谢物差异,作者们发现患有CFS的患者在其中20个代谢通路中出现了异常,而80%的代谢物水平也有明显下降。

  这意味着患有CFS的患者在代谢上述化合物时相比正常人有明显的障碍。这一特征与蠕虫在进行冬眠时的情况十分相似。

  理解CFS与冬眠活动之间的关系能够帮助解释造成上述疾病的根本原因。冬眠本是动物对环境胁迫产生的本能反应,而CFS差不多也是相似的机制。

  当然,虽然CFS与冬眠之间的联系这一假说十分有意思,但现有的试验数量还不足以验证上述说法。不过,由于目前的针对性治疗基本上也是瞎猜,所以这一新的发现有希望促成第一个科学的治疗方法的问世。

  相关结果发表在《PNAS》杂志上。

  慢性综合疲劳症简介

  慢性疲劳综合症是指健康人不明原因地出现严重的全身倦怠感,伴有低热、头痛、肌肉痛、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精神症状,有时淋巴结肿大而影响正常生活的一种临床综合症。

  疲劳是一种自然现象,由于工作、学习任务繁重,生活节奏紧张所致。疲劳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 面。生理疲劳主要表现为肌肉酸痛、全身疲乏等;而心里疲劳主要表现为心情烦躁、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迟钝等。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