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小人造病毒结构将有助于基因治疗

2016-09-30 11:59 来源:网友分享

  2016年09月30日讯 英国研究人员最新合成出一种人造病毒结构,直径远远小于现有的人造病毒及天然病毒,有望在基因治疗领域发挥实用价值。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等机构研究人员在最新一期《美国化学学会杂志》上报告说,这项研究的主要特点在于,研究人员在合成这种人造病毒结构过程中,没有使用大型且结构复杂的蛋白质来制作病毒结构外壳,而是以非常短小的蛋白质“碎片”来拼装。

  据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介绍,这种人造病毒结构的直径只有12纳米(1纳米等于10亿分之一米),是全球已知病毒中体积最小的一个。此外,这种人造病毒结构比较有可塑性,能够灵活地适应包裹不同大小的基因。

  研究人员说,未来可以将这种人造病毒结构当成一个载体,将大小不一的基因包裹其中,从而安全地将基因运送到人体细胞中,且不产生副作用。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兴医疗技术,是指将外源正常基因导入目标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基因缺陷和异常引起的疾病。病毒自身不能复制,当接触到宿主细胞时就脱去其蛋白质外壳,将自己的遗传物质注入宿主细胞内。近年来,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模拟病毒感染宿主细胞的方式,用人造病毒结构作为载体进行基因治疗。

  人造病毒简介

  纽约州立大学斯托尼布鲁克分校的研究人员于2002年制造出这种“假”脊髓灰质炎病毒。研究人员说,他们重新排列了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脱氧核糖核酸(DNA)的4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胞嘧啶和胸腺嘧啶。这些碱基组成和排列顺序决定生物的遗传性状。碱基通过不同的排列组合成氨基酸,进而构成蛋白质。同一种氨基酸可通过不止一种碱基排列组合形成,但不知为何,生物体通常总是偏爱特定的碱基组合。

  人造病毒具有对光发生反应、能释放出活性氧的高分子“外壳”,壳内包裹着治疗用基因,直径约有100纳米。把这种人造病毒放入细胞内,在细胞内被负责物质搬运的小泡吸收,一经照射光线,高分子外壳即释放出活性氧破坏小泡的膜,在壳中包裹的治疗用基因进入细胞并进到细胞核内。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医药科研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