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万的空巢青年你在他乡还好吗

2017-04-15 12:50 来源:网友分享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16》显示,2015年全国一人户家庭数占总户数比例超13%,浙江一人户家庭数有57146户——这个数字在2014年时,还只有3537户。另外,国内20岁至39岁的独居者约有2000万人,这些年轻人远离故乡、亲人,独自在城市打拼,他们被称为“空巢青年”。

这几天,临近毕业季,“空巢青年”这个词突然间又火了起来。

《中国青年报》通过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64.3%的受访者表示自己身边的“空巢青年”多,缺乏感情寄托(57.9%)和居住条件差(57.8%)被认为是他们面临的两大困境,其他还包括:生活拮据窘迫(49.5%)、社交圈子窄(48.1%)、缺少照顾和关爱(41.9%)、作息混乱(39.6%)、娱乐生活贫乏(33.2%)、上升通道受阻(12.9%)等。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里“空巢青年”数量正在激增,他们坚持在理想与现实的缝隙中寻觅未来,已然成为眼下无法忽视的社会现象。在城市居住房价、物价等各方面成本高,他们生活的压力大,在生活中孤单和寂寞感强烈,从外地来大城市,没有结婚、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总会觉得在这个城市的是个外来人,受到排斥,所以对城市的归属感不强。

教育学家熊丙奇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年轻人为了追求更好的发展机会,离开父母独自在城市奋斗,不少家长也支持孩子这一选择。”

公共管理博士、浙江省心理健康促进会会长倪荣表示,一部分独居青年是自己主动选择的结果,他们普遍家庭经济实力较好、追求个人的自由。而另一部分是非自愿空巢,他们为了理想在大城市打拼,随着高房价的叠加效应,导致他们的生存压力更大,让他们有着难以言说的孤独和艰辛。

浙江省社科院副研究员王平认为,“空巢青年”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社会心态,很多人拥有着“空巢”心态,在主客观条件的共同影响下,选择了独居。对于空巢青年来说,王平建议应该根据自己的爱好,积极参与公益志愿组织,在公益活动中,互相联络情感,既拓展社交范围,又能服务社会,增加归属感,“其实在互联网上也可以找到符合自己价值追求的社交活动,并寻找机会进行线下活动,使虚拟与现实融合起来。”

倪荣则鼓励更多的“空巢青年”学会单身和独居,并享受由此带来的生活。(综合自浙江在线、央广网)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魅力生活健康男女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