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额窦炎吃什么药_ 上额窦炎的并发症是什么

2017-01-09 09:48 来源:网友分享

一、上额窦炎吃什么药

  (1)血管收缩剂 可使粘膜血管收缩消肿,有利于通气引流,其中以0.5%阿拉明(间羟胺)效果最好,继发性血管扩张作用轻,而且对粘膜纤毛无抑制作用。

  (2)抗生素 各种抗生素皆可使用。因病菌对各种抗生素有不同的抗药性,使用前需行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若无条件做药敏试验,可以加入高效广谱抗生素。因慢性上颌窦炎,特别是牙源性者,多为厌氧菌感染,冲洗液中必须加甲硝唑和氯霉素方能达到治疗目的。

  (3)肾上腺皮质激素 选用水溶液为宜,如醋酸氢化可的松,不宜用酒精溶液,以免对粘膜有刺激作用。此类药物可使粘膜消肿,并协助抗生素发挥消炎作用。

  (4)酶类药物 能使窦内粘稠脓质液化,有利于排出窦外。经验证明,抗生素与酶类药物合用并无禁忌。常用酶类药有链球菌液酶500~5000U/ml,链球菌导酶1000U/ml,去氧核糖核酸酶50000~100000U/ml。

  5.上颌窦穿刺术失误 据国内资料,321例穿刺术失误率为4.1%。①穿刺到上颌窦以外,如眶内、颊部软组织、翼腭窝内、下鼻道粘膜下。②刺入上颌窦内侧壁或外侧壁的粘膜下。均因技术不熟练或用力太大所致。穿刺后需用空针抽吸,如抽不出空气,应考虑刺失误,不可勉强注水冲洗,以免引起并发症。

二、上额窦炎的检查

  1.询问病史 注意既往急性鼻炎、急性鼻窦炎的情况和治疗经过,询问有无鼻变态反应史。

  2.鼻镜检查 注意中鼻甲有无肥大或息肉,中鼻道有无阻塞及脓性分泌物,鼻中隔有无偏曲。再用1%麻黄素棉片收缩鼻粘膜,然后做头位试验,使患侧上颌窦居上,数分钟后观察患侧中鼻道有无脓液流出。

  3.X线摄片 取鼻颏位(water位),观察两侧上颌窦的密度,与眼眶密度相对比,大于眼眶密度者表示阴影模糊,应怀疑粘膜增厚或窦内有脓性分泌物,应进一步检查。

  4.上颌窦造影 在上颌窦冲洗后,将碘油2ml注入窦内,变换头位,再行X线摄片,观察粘膜有无增厚和息肉,以及窦内肿瘤、囊肿和窦腔其他情况,粘膜厚度在3mm以上者为增厚。

  5.粘膜清除功能试验 在碘油造影后第4天再行摄片检查,粘膜清除功能正常者碘油应已排空,若仍有碘油潴留在上颌窦内,表示粘膜失去清除功能。

  6.上颌窦口阻力测定 上颌窦穿侧,向窦内注水,当液体平稳流出时,测量测压管的水柱压力。若经冲洗注药3~4次后窦口阻力仍在6kPa,需行手术治疗。

  7.上颌窦内窥镜检查 该项检查是诊断上颌窦病变的最新方法,由Messerklinger等人于70年代应用于临床,可在冷光源照明下于窦内取病理活检,或者摄片、录象,可克服检查的盲目性,提高诊断率。

三、上额窦炎的并发症

  (1)昏厥 是神经精神因素引起反射性血管运动中枢功能紊乱,导致大脑贫血而发生的一时性意识丧失。过度精神紧张、疼痛、体弱、饥饿、疲劳、室内水蒸气过多、空气不流通等,易发生。作者认为医护人员语言行为粗暴,使患者失去信任,亦有一定关系。故穿刺前应向患者详细解释,并不时询问病人感觉。昏厥的早期症状为乏力、胸闷、恶心、耳鸣、黑朦、眩晕、端坐不稳,但来不及向医生诉说即昏倒并失去意识。检查可见患者面色苍白,有汗,呼吸表浅,脉搏缓慢,血压略低,重者对刺激无反应并有瞳孔散大。此过程很短,约数秒至数分钟,患者意识逐渐恢复。让患者取卧位或头低位,保持呼吸通畅,针刺人中穴,吸入氧气,饮热水一杯,不宜再行穿刺。

  (2)虚脱 为急性全身血管张力减低和心力衰竭的表现。易发生在慢性消耗性疾病、应激反应不足及肾上皮质素分泌低下者,疼痛和精神紧张为其诱因。症状比昏厥严重,表现为皮肤苍白,紫绀,脉搏微弱而频数,呼吸表浅,血压降低,体温降低,意识朦胧,不能很快恢复。虚脱一般是可逆的,但若不能及时抢救,可有生命危险。对长期卧床患者施行上颌窦穿刺时,需做好充分准备,如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并给予激素,穿刺时宜取卧位,对已发生虚脱者应注意血压、脉搏和呼吸,可即时静脉注射10%葡萄糖液40~60ml。

  (3)空气栓塞 此并发症较少,但有致命危险。因穿刺时针头刺入上颌窦粘膜的静脉内,冲洗后又向窦内用力注入空气,以排队窦内遗留的液体所致。空气经面静脉、颈内静脉而至右心,或气泡向上进入脑部延髓,栓塞呼吸中枢而死亡。患者在注气中可感到术侧颈部有气泡声,随即面色发绀、倾倒,意识丧失,迅速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抢救时应迅速使患者取头低位,卧于左侧,以避免更多气泡进入脑内、左心系统和冠状动脉,行人工呼吸,给氧气吸入,无效时需行心脏按摩和心脏穿刺吸出心脏中气体。

四、上额窦炎的病因

  上颌窦炎病期长短不一,病理变化也不一致,可分息肉、乳头、滤泡、腺体各和纤维五型。各种炎型常互相混合或变化,现分述如下:

  1.息肉型 亦称肥厚型和水肿型,常与变态反应有关。粘膜呈不同程度的水肿,内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嗜酸性白细胞浸润,重者呈息肉性变化和囊性变,久这滑壁发生疏松变化。

  2.乳头状增生型 粘膜由假复层柱状上皮变为复层鳞状上皮,表层增厚突起呈乳头状,与病毒感染和细菌侵入有关。

  3.滤泡型 粘膜有大量淋巴细胞聚集,呈滤泡状。

  4.腺体型 有粘液腺和浆液腺增生,腺管阻塞也形成囊肿。

  5.纤维型 亦称硬化型或萎缩型。常有小动脉内膜炎和动脉周围炎,使动脉阻塞,粘膜供血不足,腺体退化,分泌减少、变稠,甚至可引起粘膜萎缩、纤毛消失和结痂形成。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内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