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博拉病毒非常可怕 它有什么症状呢

2017-07-20 14:11 来源:网友分享

一、什么是埃博拉病毒

  埃博拉(英语:Ebola)是一个用来称呼一群属于纤维病毒科埃博拉病毒属下数种病毒的通用术语,可导致埃博拉病毒出血热,人一旦罹患此病可能致死。它包含数种不同程度的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泻、肤色改变、全身酸痛、体内出血、体外出血、发烧等),感染者症状与同为纤维病毒科的马尔堡病毒极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为中风、心肌梗死、低血容量休克或器官衰竭。

  此病毒以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河命名(该国旧称扎伊尔),此地接近首次爆发的部落。刚果仍是最近四次爆发的所在地,包括2005年5月的一次大流行。

  埃博拉病毒是人畜共通病毒,主要的感染途径是透过患者体液传染,如血液、汗、呕吐物、排泄物、尿液、唾液或精液等,目前并无飞沫感染的证据。尽管世界卫生组织苦心研究,至今仍没有辨认出任何有能力在爆发时存活的动物宿主,目前认为果蝠是病毒可能的原宿主。因为埃博拉的致命力,加上目前尚未有任何疫苗被证实有效,埃博拉被列为生物性危害第四级病毒,也同时被视为是生物恐怖主义的工具之一。

二、埃博拉病毒的致病性是什么

  来自扎伊尔、象牙海岸和苏丹 的埃波拉毒株其抗原性和生物学特性不同。第4个埃博拉毒株(Reston)能引起人以外的灵长目 动物致命性的出血性疾病;文献报导有极少数人感染此病毒,临床上无症状。1976年在苏丹流行时,病死率为53.2%;在扎伊尔,高达88.8%。因此,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 ”。

  有些患者在感染埃博拉病毒48小时后便不治身亡,而且他们都“死得很难看”,病毒在体内迅速扩散,大量繁殖,袭击多个器官,使之发生变形,坏死,并慢慢被分解。病人先是内出血,继而七窍流血不止,并不断将体内器官的坏死组织从口中呕出,最后因广泛内出血、脑部受损等原因而死亡。照顾病人的医生护士或家庭成员,和病人密切接触后可被感染。有时感染率可以很高,如苏丹流行时,与病人同室接触和睡觉者的感染率为23%,护理病人者为81%。医院内实验人员感染和发病也有好几起。

三、埃博拉病毒有什么症状呢

  症状因人而异,会突然出现。

  潜伏期

  典型埃博拉病毒出血热的潜伏期约2-21天。

  初期症状

  最初的症状包括:发高烧(最少38.8摄氏度或101华氏度)、严重头痛、肌肉、关节或腹部疼痛、严重乏力和疲倦、咽炎喉咙痛、作呕和头晕。怀疑疫症爆发前,早期症状会被错误诊断为疟疾、登革热、伤寒、痢疾、感冒或其他细菌感染,这些病都较常见。 寒

  中期症状

  埃博拉病毒进而可能会引致腹泻、深色或带血的粪便、咖啡样吐血、因血管胀大而眼睛变红、因皮下出血而皮肤出现红斑丘疹、紫斑和内出血。身体任何孔都会出血,包括鼻、口、肛门、生殖器官或针孔。

  其他症状包括低血压(低于90毫米汞)、低血容量、心悸、体内器官严重受损(尤其是肾、脾和肝) 并引致弥散性全身坏死, 及 蛋白尿。

  末期症状

  由中期症状病发开始到死亡(通常因为低血容量性休克以及脏器衰竭) 通常需要7至14日。染病后第二个星期,病人一是退烧,一是出现多个器官衰竭,甚至出血不止。

四、埃博拉病毒如何检查呢

  埃博拉病毒是高度危险的病原体,必须在专门的实验设施内进行病毒的分离与鉴定。在非洲疫区主要通过检测埃博拉病毒的特异性IgM和IgG抗体 以及检查病毒抗原或核酸等进行诊断。

  1、病毒特异性抗体的检查

  病人血液中的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在发病后2~9天出现,持续存在到发病后1~6个月;IgG抗体在发病后6~18天出现,持续存在到发病后2年以上。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出的病毒核心蛋白羧基端多肽为抗原,建立的检测埃博拉病毒IgG抗体的ELISA方法,特异性和敏感性较高。但对于部分急性期血清中特异性抗体滴度很低的患者,应同时进行病毒抗原或核酸的检测。

  2、病毒特异性抗原和核酸的检查

  已经证实检测埃博拉病毒抗原与检测病毒核酸的一致性几乎达到100%,敏感度很高。并且,用射线照射标本并灭活病毒后,再检测病毒抗原或RNA时,实验安全性增高,且实验结果也不受显著影响。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内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