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表性胃炎的药物治疗方法 浅表性胃炎形成的原因

2017-07-26 16:21 来源:网友分享

一、造成浅表性胃炎的因素有哪些

  1、细菌、病毒及毒素

  多见于急性胃炎之后,胃粘膜病变经久不愈或反复发作,逐渐演变而成浅表性胃炎。

  2、鼻腔、口腔、咽部慢性感染

  鼻腔、口腔、咽部等部位的慢性感染病灶,如齿槽溢脓、扁桃体炎、鼻窦炎等细菌或其毒素的长期吞食,可反复刺激胃粘膜而引起浅表性胃炎。经发现90%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胃内有慢性炎症改变。

  3、吸烟

  烟草中主要有害成分是尼古丁,长期大量吸烟可使幽门括约肌松弛,十二指肠液反流,以及胃部血管收缩,胃酸分泌量增加,从而破坏胃粘膜屏障导致慢性炎性病变。根据 Eward发现,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40%可发生胃粘膜炎症。

  4、药物

  某些药物如水杨酸制剂、皮质激素、洋地黄、消炎痛、保泰松等,可引起慢性胃粘膜损害。

  5、刺激性食物

  长期食用烈酒、浓茶、咖啡、辛辣及粗糙食物,以及过饥或过饱等无规律的饮食方式均可破坏胃粘膜保护屏障而发生胃炎。

  6、循环及代谢功能障碍

  胃粘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及其对各种损伤因素的防御能力,均与充足的粘膜血流量密切相关。充血性心力衰竭或门静脉高压时,使胃长期处于瘀血和缺氧状态,导致胃粘膜屏障功能减弱,胃酸分泌减少,细菌大量繁殖,容易造成胃粘膜炎性损害。慢性肾功能衰竭时,尿素从胃肠道排出增多,经细菌或肠道水解酶作用产生碳酸铵和氨,对胃粘膜产生刺激性损害,导致胃粘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

  7、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经纤维胃镜发现或证实胆汁返流是引起慢性胃炎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手术后十二指肠液或胆汁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胃蛋白酶反向弥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反应,导致慢性胃炎。

二、浅表性胃炎的常见症状

  1、上腹痛:

  最常见症状是上腹疼痛,约占85%。浅表性胃炎患者的上腹部疼痛多数无规律,与饮食无关(有的患者空腹舒适,饭后不舒),一般为弥慢性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等。常因进冷食、硬食、辛辣或其他刺激性食物而症状加重,少数与气候变化有关。这种上腹疼痛用解痉剂及抗酸剂不易缓解。

  2、腹胀: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多有腹胀。常常因为胃内潴留食物、排空延迟、消化不良所致。

  3、嗳气:患者有嗳气,表明胃内气体增多,经食管排出,使上腹饱胀暂时缓解。

  4、反复出血:反复出血也是浅表性胃炎的常见症状。出血原因为在慢性浅表性胃炎基础上并发的一种胃黏膜急性炎症改变。

  5、其他:食欲不振、反酸、恶心、呕吐、乏力、便秘或腹泻等。

  6、体征:浅表性胃炎缺乏典型的阳性体征,检查时有上腹压痛,少数患者可有消瘦及贫血。

三、浅表性胃炎吃什么药可以缓解

  1、保护胃粘膜用药

  1)硫糖铝:属于胃黏膜保护剂,针对低酸或胃酸正常者。药片为每日3-4次,每次1.0g;悬液为每日4次,每次5毫升于饭前半小时服用。

  2)生胃酮:增强胃黏膜粘液分泌,保护胃黏膜不受胆汁损伤。每次100mg每日3次于餐前半小时服用,2周后改为每次50mg,4-5周为一疗程。

  3)思密达:强有力的固定细菌和病毒,覆盖胃黏膜,通过与粘液的作用可提高消化道粘膜胶质的韧性,以对抗各种攻击因子。成人1袋/次,每日3次,本品为处方药,请按医生处方购买。

  2、消除损害胃粘膜因素用药

  1)阿莫西林:幽门螺旋杆菌检查结果为阳性的,需使用抗生素治疗,阿莫西林成人0.5g/次,每隔6-8小时1次,可有效控制hp感染,不过现在阿莫西林胶囊属于处方药,提醒各位患者凭医生处方购买。

  2) 盐酸雷尼替丁胶囊 :针对高胃酸患者,缓解胃酸过多所致的胃痛。达到治疗浅表性胃炎的目的。

  3) 吗丁啉 :属于控制和改善胆汁反流的药物,可有效增强胃动力,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可增加胃肠道的蠕动和张力,促进胃排空,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运动,协调幽门的收缩。

四、浅表性胃炎患者饮食原则

  (1)饮食宜软:主要是不吃坚硬食物,不吃难消化的食物,如葵花子、炒花生米等干果以及油炸、筋韧、半熟之物。这些食物如不细细咀嚼,不仅不易消化,甚或刺伤胃络,引起糜烂或出血,胃病之人,主食以及瓜菜、鱼肉之类,最好能软烂一些,以便于消化吸收。出血性、糜烂性胃炎,溃疡病必须软食,甚或流食、半流食。

  (2)饮食宜少:少食可以养胃。浅表性胃炎患者晚饭宜少;食物黏、硬、难消化的宜少;食物荤、腥、油腻的宜少;腌制的食物宜少;饮酒宜少。

  (3)饮食宜缓:主要指细嚼慢咽。饮食缓嚼有益于人者有三:①细嚼则食之精华能滋养五脏。②脾胃易于消化。③不致吞、呛、噎、咳。研究证明,食物入口后必须咀嚼30下再咽下去,就基本上达到了防癌效果。

  (4)饮食宜洁:饮食宜清洁,不吃不干净的食物。生吃蔬菜、瓜果要洗净,以防农药、化肥的污染中毒。饮食宜洁包括制作过程、厨师的卫生,储存,及器皿、餐具俱应清洁。“秽饭、馁肉、臭鱼,食之皆伤人”。吃黄曲霉菌污染的花生易患肝癌;有的食用混有润滑粉的大米,因粉内含有石英纤维极多而易生胃癌。

  (5)饮食宜淡:“胃喜淡薄而畏多谷”,淡味的食品是养胃的,素淡的食品也便于人体消化吸收,浅表性胃炎患者更应多吃。

  (6)饮食宜温:温的食物对胃是个保护。但是,温的同时忌热烫食物,热烫食物对胃、食道的损害非常大。50℃的热水如连续喝1个月,可造成食道上皮细胞增生。80℃的热水会立即对食道及胃等造成损伤。有胃病的人喜欢吃热烫食物,这样进胃以后才舒服,其实这对胃和食道是最大的损伤,望胃病患者切记。

  (7)饮食宜鲜:一是指适量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蔬菜、水果的抗癌作用现已被充分肯定;二是吃新鲜食物,不食陈腐和过夜的食物,包括一些腌制食品;三是多食一些保鲜食品。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浅表性胃炎

挂号科室:消化科

温馨提示:
饮食要有规律,定时定量,不暴饮暴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减轻胃部负担。

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85%左右。浅表性胃炎的基本病变是上皮细胞变性,小凹上皮增生与固有膜内炎性细胞浸润,有时可见到表面上皮及小凹上皮的肠上皮化生,不伴固有腺体的减少。病变部位常以胃窦明显,多为弥漫性,胃镜检查为胃粘膜充血、水肿及点状出血与糜烂或伴有黄白色粘液性渗出物。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20--50岁人群 常见症状:上腹部灼痛、隐痛、胀痛、腹胀、嗳气[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内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