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性心动过缓的症状有哪些 窦性心动过缓的治疗_

2017-11-01 07:59 来源:网友分享

一、窦性心动过缓的病症

  窦性心律慢于每分钟60次称为窦性心动过缓。可见于健康的成人,尤其是运动员、老年人和睡眠时。其他原因为颅内压增高、血钾过高、甲状腺机能减退、低温以及用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胍乙啶、甲基多巴等药物。在器质性心脏病中,窦性心动过缓可见。窦性心动过缓的症状主要表现为: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一般无症状。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时常可引起心绞痛、心功能不全或晕厥等症状。3、窦性心动过缓的症状还表现在心电图方面,心电图显示窦性p波,p波速率低于每分种60,pr间期大于0.12秒。轻重不一,可呈间歇性发作。多以心率缓慢所致心、脑、肾等脏器血供不足症状为主。轻者乏力、头晕、记忆力差、反应迟钝等,严重者可有黑蒙、晕厥或阿-斯综合征发作。部分严重患者除可引起心悸外,还可加重原有心脏病症状,引起心力衰竭或心绞痛。心排血量过低严重影响肾脏等脏器灌注,还可致少尿等。

二、窦性心动过缓治疗方法

  1.治疗原则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钟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5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或可考虑安装起搏器。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应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2.一般治疗

  (1)对窦性心动过缓者均应注意寻找病因,大多数窦性心动过缓无重要的临床意义,不必治疗。

  (2)在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心率很慢可使心排血量明显下降而影响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液供应,症状明显,此时应使用阿托品(注射或口服),甚至可用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以提高心率。亦可口服氨茶碱。

  (3)对窦房结功能受损所致的严重窦性心动过缓的患者,心率很慢、症状明显,甚至有晕厥发生、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者,需要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突然出现窦性停搏。

  (4)对器质心脏病伴发窦性心动过缓又合并窦性停搏或较持久反复发作窦房阻滞而又不出现逸搏心律、发生过晕厥或阿-斯综合征、药物治疗无效者,应安装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

  (5)由颅内压增高、药物、胆管阻塞等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应首先治疗病因,结合心率缓慢程度以及是否引起心排血量的减少等情况。适当采用提高心率的药物。

三、窦性心动过缓的病因与诊断

 

  病因:

  1.心内因素

  (1)迷走神经兴奋 大多通过神经(主要为迷走神经兴奋)、体液机制经心脏外神经而起作用,或是直接作用于窦房结而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2)窦房结功能受损 指由窦房结受损(如炎症、缺血、中毒或退行性变的损害等)而引起的窦性心动过缓。此外,可见于心肌受损如心肌炎、心包炎、心肌硬化等。也可能为一过性的窦房结炎症、缺血及中毒性损害所致。

  (3)急性心肌梗死 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率为20%~40%,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早期发生率最高(特别是下壁梗死)

  2.心外因素

  心外因素所致的窦性心动过缓,绝大多数伴有迷走神经亢进现象,是神经性的,心率不甚稳定。当自主神经张力改变时,如深呼吸、运动、注射阿托品等后常有心率的变化,P-R间期可略有延长。

  诊断:

  1.二度窦房阻滞当发生2∶13∶1窦房阻滞时,心率很慢,类似窦性心动过缓。两者可依据下列方法鉴别,经阿托品注射或体力活动后(可做蹲下、起来运动),窦性心动过缓者的窦性心率可逐渐加快,其增快的心率与原有心率不成倍数关系;而窦房阻滞者心率可突然增加一倍或成倍增加窦房阻滞消失。

  2.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二联律未下传的房性期前收缩P′波,一般是较易识别的。值当P′波重叠于T波上不易分辨时可被误认为窦性心动过缓。

  3.房性逸搏心律较少见,其P′波形态与窦性心律的P波明显不同,但如果房性逸搏点位置接近窦房结时,则其P′波与窦性P波在形态上不易区别。其鉴别点为:

  (1)房性逸搏心律通常持续时间不长,运动或注射阿托品可使窦性心率加快、房性逸搏心律消失。

  (2)房性逸搏心律规则,而窦性心动过缓常伴有窦性心律不齐。

四、窦性心动过缓的预后与预防

  预后:

  窦性心动过缓的预后与心率快慢及基础心脏状态有关。如心率40~60次/分钟,血流动力学改变不大,且无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则其无明显症状,预后良好;如心率慢且有严重的器质性心脏病,心脏每搏排血量不能代偿性增大,则每分钟的排出量减少冠状动脉、脑及肾血流量减少,就会出现气短、心前区疼痛、头晕等症状,严重时刻出现晕厥这种情况多见于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心脏功能低下等预后较差。若心率低于40次/分钟时,心排血量明显降低,预后不良。在急性心肌梗死时心率慢可致室性异位心律的发生。

  预防:

  1.积极防治原发病及时消除原发病因和诱因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如心室率<50次/分钟,且血流动力学改变明显,出现心、脑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时要及时安置人工心脏起搏器,以防止心脑综合征和猝死的发生。

  3.慎用减慢心率和心脏传导的药物,对此类药物的应用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剂量,避免过量和误用,对病窦和房室传导阻滞患者要禁用洋地黄制剂、β受体阻滞药及明显减慢心率的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

  4.注意生活和情志的调理,应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血管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