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血管扩张的发病机制 乳腺血管扩张的治疗方法

2017-11-07 07:09 来源:网友分享

一、乳腺血管扩张的特点有哪些

  1、 发生于非哺乳期, 年轻甚至未婚妇女。我们还治过一例男性,所以与哺乳无关。

  2、 多数伴有乳头发育不良或乳头畸形,像乳头内翻、乳头分裂、乳头扁平等等。

  3、初起为乳晕旁的局部红肿、疼痛,反复发作。长久不愈这是乳腺大导管阻塞,导管内油脂性的物质积聚和外溢,导致导管周围的化学性炎症,大量的浆细胞浸润,所以就称为浆细胞性乳腺炎,是一种免疫性反应。此时的炎症并非细菌感染。一般不发烧,可以自行消退吸收,但反复发作。

  局部的红肿如果破溃,或切开,继发细菌感染,形成瘘管,很难愈合。因为瘘管的内口在乳头下的输乳管或大导管内,此处已化生为鳞状上皮,就像肛瘘的内口一样,不切除这个病灶的核心,也就是瘘管的内口,就不会彻底治愈。

  4、毁形严重:多次的切开、破溃,斑痕累累,乳头扭曲,乳房变形。如果病变多发,反复不彻底的手术,乳房毁形更加严重。

  5、容易误诊、误治:

  急性期如果缺乏专业知识会误诊为一般的小脓肿,以为切开换几次药就能好;多发瘘管,脓水不断,可误诊为乳腺结核;最可怕的是误诊为乳癌做了根治术,如果初起的病灶离乳头较远,或位置深在,这种慢性炎症的肿块,会引起皮肤粘连,与乳腺癌不易鉴别。有人因为病变长期不愈,要求把乳房整个切除(乳房单纯切除术)。

二、乳腺血管扩张有哪些类型

  1、初起阶段: 初起常有乳头破裂,哺乳时感觉乳头刺痛,伴有乳汁淤积不畅或结块,有时可有一二个乳管阻塞不通。继而乳房局部肿胀疼痛,结块或有或无,伴有压痛,皮色不红或微红,皮肤不热或微热。全身症状不明显,或伴有恶寒发热,胸闷头痛,烦躁容易发脾气,食欲不振。

  2、成脓阶段: 患乳肿块不消或逐渐增大,局部疼痛加重,或有搏动性疼痛,甚持续性剧烈疼痛,伴有明显的触痛,皮色红,皮肤灼热,并有壮热不退,口渴思饮,恶心厌食,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压痛。至乳房红肿热痛第10天左右,乳房肿块中央渐渐变软,按之应指有波动感,局部浮肿发热,压痛明显,穿刺抽吸有脓液,有时脓液可从乳窍中流出,全身症状加剧。

  3、溃后阶段: 当急性脓肿成熟时,可自行破溃出脓,或手术切开排脓。若脓出通畅,则局部肿消痛减,发热,怕冷症状消失,疮口逐渐愈合。若溃后脓出不畅,肿势不消,疼痛不减,身热不退,可能形成袋脓,或脓液波及其他乳络形成传囊乳痈。亦有溃后乳汁从疮口溢出,久治不愈,形成乳漏。

三、乳腺血管扩张的发病机制

  乳腺导管扩张症的发病机制在学界尚有争议,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看法:

  1、导管排泄障碍:

  (1)如先天性乳头畸形、凹陷、不洁或外来毛发、纤维等引起乳孔堵塞,导管发育异常,乳腺结构不良,导致上皮增生、炎症、损伤等引起导管狭窄、中断或闭塞。导管排泄不畅,常是溢乳期发展到肿块期的主因。

  (2)导管内分泌物积聚,引起导管扩张。

  (3)部分中、老年妇女,由于卵巢功能减退,乳腺导管呈退行性变,管壁松弛,肌上皮细胞收缩力减退,导致导管内分泌物积聚而管腔扩张引起本病。

  2、异常激素刺激:

  异常的性激素刺激能促使导管上皮产生异常分泌,导管明显扩张。

  一般来说,单有阻塞存在而无异常激素刺激促使上皮分泌,不致发生导管扩张。

  3、感染:

  可能与厌氧菌感染或乳晕部感染有关。

  本病发展到后阶段,乳腺导管分泌物不仅刺激导管扩张,而且可以溢出管外,经分解后产生化学物质,引起周围组织的化学性刺激和抗原反应,引起管周以浆细胞浸润为主的炎症反应,并定名为“浆细胞性乳腺炎”。

四、乳腺血管扩张的治疗方法

  (一)隐匿型的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是经绝期后妇女普遍存在的病理改变,其临床症状多半与自身变态反应发生发展有关。其中有一部分病人可在短期内自行缓解。因此,对于那些症状轻、临床表现仅为乳头溢液的病人,可在密切观察下,适当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及抗组织胺药,以阻止疾病进一步发展。对老年病人可同时应用雌激素治疗。

  (二)肿块型的治疗对于肿块型的治疗,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手术切除是较理想的治疗手段,但由于本病的病理变化差异较大,应根据不同的病例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1.乳管切除术适用于乳晕下肿块及乳头溢液伴有乳晕下大乳管普遍性扩张。方法为:行放射状或乳晕旁切口,对于皮肤松弛的病人可行梭形整形切口,保留乳头,切除扩张的导管及其支配的小叶。此种术式既根除了疾病,又能保留正常乳腺外形,尤其适用于年轻病人。

  2.乳腺区段切除术适用于乳晕外肿块且较局限者。因乳腺导管扩张症常同时伴有乳管周围炎,且绝大多数所属大乳管同时受累,所以术中必须将肿块周围部分组织和所属大乳管连同肿块一并切除。否则,术后仍有形成乳晕下囊肿或乳头溢液的可能。

  3.单纯乳腺切除术适用于弥漫性病变(包括乳腺明显增大伴有放射状条索样肿块者),反复切开引流致疤痕性乳腺伴有感染或乳瘘、乳管切除术后再发性脓肿形成以及同时伴有其他良性乳腺疾病且影响工作、生活或具有恶变潜在性者。

  (三)脓肿型的治疗对合并急性感染、局部脓肿形成的病人应及时切开引流,必要时彻底搔刮脓腔壁,便于肉芽生长。术后随访观察,如肿块仍未消失或伴有乳头溢液、乳瘘形成者,3~6个月后应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切除术。对弥漫性脓肿或潴留性囊肿形成的病人,因其脓肿已形成比较完整的囊壁,单纯切开引流不能彻底根治并容易形成乳瘘,所以手术应将慢性脓肿和病变组织及痿管一并切除。如为老年病人,且病灶较大,亦可行单纯乳房切除术。乳腺导管扩张症的治疗术中应注意严格无菌操作,乳头可用酒精纱布敷盖,切勿刺破脓肿,以尽量避免切口感染。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妇科妇产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