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部淋巴结炎是什么 发病原因有哪些

2017-11-16 09:28 来源:网友分享

一、颈部淋巴结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颈淋巴结炎分为急性颈淋巴结炎和慢性颈淋巴结炎。颈部急性淋巴结炎常见于儿童,多由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龋齿、咽炎、口腔炎、外耳道炎等炎症引起,通过淋巴引流途径引起颈部淋巴结感染。病原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溶血性链球菌为主。慢性淋巴结炎常因急性淋巴结炎治疗不彻底,原发灶未解除或机体抵抗力差演变而来。

  1.全身症状

  急性淋巴结炎常有畏寒、发热、乏力、全身不适及食欲减退等。

  2.原发感染病灶症状

  可有咽痛、吞咽疼痛、喉痛、咳嗽、牙痛等。

  3.局部症状

  一侧或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可有压痛,质中,表面光滑,可活动。肿大淋巴结数目及大小不一,多为蚕豆到拇指大小。急性淋巴结炎局部常有红肿、发热、疼痛。慢性淋巴结炎急性发作时症状同急性淋巴结炎。经抗感染治疗后淋巴结缩小,但仍可摸到,可活动,无压痛。

二、中医药治疗颈部淋巴结炎

  (1)内治法

  ①风热痰结(颈痈):多发于颈两侧,初起颈淋巴结处肿块,肿胀疼痛。经治疗如不消散,皮色转红,肿势高突,疼痛加重,按之软有波动感即已成脓。溃后脓出呈黄白稠厚状,则肿退痛减,渐至愈合。常伴见恶寒发热、头痛、口干、便秘、尿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疏风清热,化痰散结。

  方药: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淡竹叶10克、牛蒡于10克、荆芥10克、白芷10克、贝母15克、赤芍10克、瓜蒌20克、黄连10克。高热者,加生石膏30克、山栀lO克、黄芩10克。

  肿块坚硬者,加丹参20克、皂刺10克、蒲公英30克。

  ②热毒蕴结肝脉(腋痈):多发于腋下淋巴结肿块,皮肤色不变,灼热疼痛,上肢活动不便,如疼痛加重,皮色转红,按之有波动感,寒热不退,则内已成脓。’一般为脓出稠厚,肿消痛止。常伴见恶寒发热,口干苦,纳呆,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疏肝散结。

  方药:柴胡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半夏10克、龙胆草10克、赤芍15克、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夏枯草10克、枳壳10克。如脓成者,加皂角刺10克、炮甲片10克、生大黄5克。

  ③湿热下注(胯腹痈、委中毒):多发于腹股沟或胭窝部淋巴结肿块,坚硬疼痛,皮色转红,灼热疼痛。若痛势不减,呈跳痛,则内已成脓,患肢伸屈及行走困难。溃破脓出,则逐渐愈合,常伴见发热恶寒,患肢沉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消肿。

  方药:牛膝10克、苍术10克、黄柏12克、地丁30克、金银花20克、车前子(包)10克、滑石(包)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通草6克、赤茯苓15克、萆薛10克。如脓成者,加丹参20克、皂角刺10克、炮甲片10克、蒲公英30克。

  ④气营两饬(溃脓后收口期):疮口脓水清稀,局部筋脉损伤,新肉难长,伴周身乏力,纳差,舌淡苔偏厚,脉细微数。

  治法:益气和营敛疮。

  方药:生黄芪2D克、白术12克、太子参18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木香4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山萸肉15克、牛膝10克、防风15克、五味子6克、麦冬10克。

  (2)外治法

  ①初起可外敷金黄膏、玉露膏。

  也可用仙人掌捣烂掺醋外敷,或鲜公英或鲜地丁捣烂外敷。

  ②脓成期:宜切开排脓。

  ③溃后:九一丹或八一丹药线引流。外盖金黄膏或红油膏,脓尽改用生肌散或白玉膏。

三、颈部淋巴结炎的偏方

  偏方一

  治法:疏风清热,化痰散结。

  方药: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淡竹叶10克、牛蒡于10克、荆芥10克、白芷10克、贝母15克、赤芍10克、瓜蒌20克、黄连10克。高热者,加生石膏30克、山栀lO克、黄芩10克。

  肿块坚硬者,加丹参20克、皂刺10克、蒲公英30克。

  偏方二

  治法:清热解毒,疏肝散结。

  方药:柴胡10克、黄芩10克、山栀10克、半夏10克、龙胆草10克、赤芍15克、金银花20克、连翘10克、夏枯草10克、枳壳10克。如脓成者,加皂角刺10克、炮甲片10克、生大黄5克。

  偏方三

  治法:清热利湿,活血消肿。

  方药:牛膝10克、苍术10克、黄柏12克、地丁30克、金银花20克、车前子(包)10克、滑石(包)10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通草6克、赤茯苓15克、萆薛10克。如脓成者,加丹参20克、皂角刺10克、炮甲片10克、蒲公英30克。

  偏方四

  治法:益气和营敛疮。

  方药:生黄芪2D克、白术12克、太子参18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木香4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山萸肉15克、牛膝10克、防风15克、五味子6克、麦冬10克。

四、颈部淋巴结炎发病的原因

  1、非特异性淋巴结炎。由所属部位的某些急慢性炎症引起。如化脓性扁桃体炎、齿跟炎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一般初肿时柔软,有压痛、表现光滑、无粘连,肿大到一定程度即止;慢性时则较硬,当炎症消散后仍可逐渐缩小或消退。

  2、淋巴结结核。肿大的淋巴结常发生在颈部血管周围,大小不等,可互相粘连或与周围组织粘连,如内部发生干酪性坏死,则可触到波动。晚期破溃后形成瘘管,愈合后可形成瘢痕。

  3、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质地坚硬,有橡皮样感,一般无压痛。胸部肿瘤和肺癌可向右侧锁骨上窝或腋部淋巴结转移;胃癌多向左侧锁骨上窝淋巴结转移。

  全身性淋巴结肿大可见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各型急、慢性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患,其特点是淋巴结肿胀的部位可以遍及全身,大小不等,无粘连,活动度较好。

  发现表浅淋巴结肿大,应及时查明原因,首先应全面地分析病史,并作系统的体格检查,根据淋巴结肿大的范围及活动度、大小等情况,选择进行血液化验、骨髓象检查及X线检查。必要时需对肿大的淋巴结进行穿刺涂片或手术切除淋巴结组织送作病理检查。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内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