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功能衰竭的早期症状是什么_ 肾衰竭的病因

2017-11-24 08:33 来源:网友分享

一、肾衰竭的疾病病因

  肾小管坏死导致肾衰,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的病因多种多样,可概括为两大类:

  一、肾中毒

  对肾脏有毒性的物质,如药物中的磺胺、四氯化碳、汞剂、铋剂、二氯磺胺;抗生素中的多粘菌素,万古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Ⅰ、先锋霉素Ⅱ、新霉素、二性霉素B、以及碘造影剂、甲氧氟烷麻醉剂等;生物毒素如蛇毒、蜂毒、鱼蕈、斑蝥素等,都可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二、肾缺血

  严重的肾缺血如重度外伤、大面积烧伤、大手术、大量失血、产科大出血、重症感染、败血症、脱水和电解质平衡失调,特别是合并休克者,均易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

  此外,血管内溶血(如黑尿热、伯氨喹所致溶血、蚕豆病、血型不合的输血、氧化砷中毒等)释放出来的血红蛋白,以及肌肉大量创伤(如挤压伤、肌肉炎症)时的肌红蛋白,通过肾脏排泄,可损害肾小管而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

  三、急性肾小管坏死

  具体发病过程,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它的发生与下述有关:

  ①肾小球滤过率极度降低(常在5ml/min以下,多数仅为1-2ml/min)产生的机理可能是由于前述多种原因引起肾小管缺血或中毒,发生肾小管上皮细胞损伤,使近曲小管对钠的的重吸收减少,以致原尿中的钠、水量增多。当其流经远曲小管的致密斑时,刺激肾小球旁器(juxta glomerular apparatus)释放肾素,使肾脏内血管紧张素Ⅱ活性增高,引起肾小球小动脉的收缩、痉挛、导致肾小球特别是皮质外层肾小球的血流量下降,滤过率极度减少。此外,也可能因肾脏缺血时,肾入球小动脉灌注血量减低,直接刺激球旁细胞释放肾素而使血管紧张素Ⅱ增多,导致入球小动脉收缩,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及醛固酮分泌增多,促进钠离子及水份滞留。另一些学者认为肾小球滤过率下降是由于毛细血管内皮损伤、肿胀,致滤过膜通透性降低所引起。

  ②肾小管腔阻塞,受损伤后坏死、脱落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和炎症渗出物、血(肌)红蛋白等,结成团块和管型,阻塞管腔,使原尿下流受阻,因而少尿;另一方面管腔积尿肿胀,又会增加肾内压力,使肾小球滤过率进一步下降。

  ③肾小管管壁破裂,原尿外溢。肾小管受损伤后,管壁破裂,管内的原尿向管外溢出,因而少尿;同时又造成肾间质水肿,增加肾内压力,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④有人认为各种原因(休克、创伤、挤压伤等)引起的肾缺血所致的急性肾衰,其主要原因在于发生缺血后的再灌注,而缺血早期的肾滤过减少或停止(少尿或无尿)是肾脏的一种自身保护机制,减轻肾小管细胞的重吸收负担,减少氧耗,增加对缺氧的耐受力,一旦肾缺血得到改善(再灌注)、便可产生大量超氧阴离子,引起严重的肾组织损伤,总之,急性肾衰是多种生理异常所组成的具有特征性综合征,各种发病机理在病程的各个不同时期有其不同的意义。

二、肾衰的临床症状表现

  急性肾小管坏死(ATN)是肾性急性肾衰竭最常见的类型,通常按其病因分为缺血性和肾毒性。但临床上常常是多因素,如发生在危重疾病时它综合包括了除毒病,肾脏低灌注和肾毒性药物等因素。

  临床病程典型可分为三期:

  1、起始期

  肾衰竭图册此期患者常遭受一些已知ATN的病因,例如低血压、缺血、脓毒病和肾毒素等。但尚未发生明显的肾实质损伤。在此阶段急性肾衰竭是可预防的。但随着肾小管上皮发生明显损伤,GFR突然下降,临床上急性肾衰竭综合征的表现变得明显,则进入维持期。

  2、维持期

  又称少尿期。典型的为7-14天,但也可短至几天,长至4-6周。肾小球率保持在低水平。许多患者可出现少尿(<40Oml/d)。但也有些患者可没有少尿,尿量在400ml/d以上,称为非少尿型急性肾衰竭,其病情大多较轻,预后较好。然而,不论尿量是否减少,随着肾功能减退,临床上均可出现一系列尿毒症表现。

  感染是急性肾衰竭另一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在急性肾衰竭同时或在疾病发展过程中还可合并多个脏器衰竭,患者死亡率可高达70%。

  3、恢复期

  肾小管细胞再生,修复,肾小管完整性恢复。肾小球滤过率逐渐回复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少尿型患者开始出现利尿,可有多尿表现,每日尿量可达3000-5000ml,或更多。通常持续1-3周,继而再恢复正常。与肾小球滤过率相比,肾小球上皮细胞功能(溶质和水的重吸收)的恢复相对延迟,常需数月后才恢复。少数患者可最终遗留不同程度的肾脏结构和功能缺陷。

三、肾衰的治疗方法

  一,西医肾衰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卧床休息补充足够营养等;

  2、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3、控制感染选用敏感抗生素;

  4、透析治疗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或腹膜透析;

  5、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再生修复。中医根据CRF常见的原发病、演变经过、临床表现和预后情况,一般认为中医古代文献中关于本病的描述,散见于水肿、呕吐、癃闭、虚劳、肾风、溺毒、关格等病证之中。本病多是水肿、淋证、消渴、尿血、眩晕等病迁延日久的结果。诸证消退后,长期呈虚劳的表现,其后期呕吐常与癃闭并见,再结合本病的严重预后,故应属于中医“关格”的范畴。

  二,中医肾衰治疗:

  中医对急性肾功能衰竭的辨证以热证、实证为多,后期可伤及正气,一般分为热邪炽盛、火毒淤滞、湿热蕴结、邪陷心肝、内闭外脱、气阴亏损等证型。治疗以祛邪为主,适当佐以扶正,常用清热解毒、清营凉血、活血化瘀、开闭固脱、救阴敛阳、回阳救逆、益气养阴等法治疗。

  中医对于肾衰主要根据病人的情况,灵活运用以降浊还原丸为核心的降浊还原法中成药治疗,标本同治,缓解外在症状的同时可稳定下降肌酐尿素氮等内在指标,改善肾脏的营卫,吸取了各家治疗慢性肾衰的经验和教训研究的结果。 具有降浊解毒,消肿散结,健脾益肾,活血化瘀的作用。组方从慢性肾衰的病因病机出发,采用标本同治,辩证综合施治的思路,不仅考虑到其邪毒雍盛的临床症状,而且着眼于脾肾两虚,本虚标实的实质。在降浊解毒的同时,采用健脾益肾之法,从而做到祛邪不伤正,补益不留邪,较之活血化瘀,养阴益气,温补肾阳等单一疗法有所改进。

  肾衰是由于湿、热(寒)、毒、淤的阻滞和脏腑功能虚损所致。邪毒的阻滞以血肌酐、尿素氮升高为主要表现,虚损以脾虚肾损为主。脾虚肾损是本,血肌酐、尿素氮是标。邪聚正散失矛盾的主要方面,由于邪盛是导致肾衰加重的直接原因,故因以祛邪为基本治疗法则。它们之间又有相辅相成、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因此,降浊解毒、健脾益肾是整个病程的治疗原则。

  降浊还原法是从肾衰的病因病机出发,采用标本兼顾、辩证综合施治的思路,改进了中医药届采用活血化瘀、养阴益气等单一疗法。纠正了西医届治标不治本的透析疗法。这也是本疗法能取得较高疗效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目前综合多种治疗手段的良好选择。

  降浊还原法除可改善血液循环,提高人体非特异免疫作用外,有解毒、分解、排泄血肌酐、尿素氮,以及通过血色素、降低血压、恢复肾功能,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

四、肾衰竭患者的护理方法

  一、要注意防止咽部,肺部,泌尿道感染,以免感染加重慢性肾衰。

  二、避免受凉,劳累,腹泻,创伤等。因为每感染一次,病情就可能加重一次。

  三、感染后应及时使用抗菌素控制感染,严禁使用庆大霉素,卡那霉素,两性霉素,避免对肾脏有毒性药 物,否则会加重加速肾功能恶化。

  四、控制高血压,因为高血 压可导致肾功能恶化加快,一般血压维持在135/85mmHg以下为宜。

  五、应积极治疗,减少蛋白的丢失,长期大量蛋白尿可促使肾功能恶化。

  六、患者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预防感冒,避免受凉;不吃保健补品、补药,以防上火增重。

  2·务必树立信心,坚持治疗,调整情绪,保持心态平和、乐观。

  3·肾衰尿毒症患者每日应进食半磅牛奶,1个鸡蛋,1两瘦肉。增减用量。

  4·血钾者忌食高钾食品如海产品、蘑菇、火腿、木耳、干果类、玉兰片、香蕉、柑橘、土豆、萝卜干、茶叶、酱油、味精等。

  血尿酸高者尤其忌食动物内脏、虾蟹鱼蚌、啤酒、菇类、豆类(包括菜豆)、菠菜、芹菜等。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肾功能衰竭

挂号科室:肾内科

温馨提示:
忌油炸及辛辣刺激食物,辛辣食物如辣椒、洋葱、 生蒜、胡椒粉等。

肾脏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的病理状态。按其发作之急缓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肾功能衰竭系因多种疾病致使两肾在短时间内丧失排泄功能,简称急性肾衰。慢性肾功能衰竭是由各种病因所致的慢性肾病发展至晚期而出现的一组临床症状组成的综合证。根据肾功能损害的程度将慢性肾功能衰竭分为4期:①肾贮备功能下降,患者无症状。②肾功能不全代偿期。③肾功能失代偿期(氮质血症期),患者有乏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所有群体 常见症状:恶心、呕吐、头痛、乏力、烦躁不安、嗜睡、少尿、无尿、昏迷[详细] 是否医保:医保疾病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

肝肾科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