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薇儿莱姆病的症状是什么样的 莱姆病的病因是什么

2018-02-21 06:40 来源:网友分享

一、莱姆病的病理体征

  莱姆病是一种以蜱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是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的自然疫源性疾病。1985年首次在黑龙江省林区发现本病病例,以神经系统损害为该病最主要的临床表现。其神经系统损害以脑膜炎、脑炎、颅神经炎、运动和感觉神经炎最为常见。其中一期莱姆病仅用抗生素即可奏效,至二期、三期用抗生素无济于事,特别是神经系统损害更乏特效疗法。早期以皮肤慢性游走性红斑为特点,以后出现神经、心脏或关节病变,通常在夏季和早秋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男性略多于女性。发病以青壮年居多,与职业相关密切。以野外工作者、林业工人感染率较高。

  1.症状

  (1)潜伏期 3~32天,平均7天左右。临床症状可分三期。

  (2)第一期 主要表现为皮肤的慢性游走性红斑,见于大多数病例。病初常伴有乏力、畏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亦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局部和全身淋巴结可肿大。偶有脾肿大、肝炎、咽炎、结膜炎、虹膜炎或睾丸肿胀。

  (3)第二期 发病后数周或数月,15%和8%的患者分别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和心脏受累的征象。

  (4)第三期 感染后数周至2年内,约80%左右的患者出现程度不等的关节症状如关节疼痛、关节炎或慢性侵袭性滑膜炎。以膝、肘、髋等大关节多发,小关节周围组织亦可受累。主要症状为关节疼痛及肿胀,膝关节可有少量积液。常反复发作。

  2.体征

  (1)皮肤病变 常为首发症状,特征性表现为慢性游走性红斑,初起为红色斑疹或丘疹,逐渐扩大成环状损害。一般出现在蜱叮咬后3~32天,好发于躯干、大腿、腹股沟、腋下等处。

  (2)神经系统病变 约见于15%的患者,与皮疹同时或消退后1~6周出现。表现为脑膜炎、脑神经炎、舞蹈症、小脑共济失调,出现脑膜刺激征、昏迷、面瘫或三叉神经痛等。

  (3)心脏病变 见于8%左右的患者,常于皮损出现3周后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心肌炎、心包炎或全心炎等。

  (4)关节病变 约见于60%的患者,多累及大关节,尤其是膝关节,反复发作肿胀、疼痛,10%的患者可转变为慢性关节炎。

  (5)其他表现 发热、乏力、肌痛、恶心、呕吐、结膜炎、虹膜炎、淋巴结及肝脾大等。

二、莱姆病发病的3个阶段

  莱姆病发病可分为 3 个阶段。

  第 1 阶段或称莱姆病早期,感染尚未在体内播散;

  第 2 阶段或称莱姆病播散早期,伯氏疏螺旋体开始在体内播散;

  第 3 阶段或称莱姆病播散晚期,螺旋体已在体内广泛分布。

  患者可能在莱姆病早期(第 1 阶段)感染后数天或数周后出现症状 / 体征,类似于流感样表现(如发热 / 寒战、全身乏力、头痛、关节痛 / 肌痛、颈强直等);若未行及时治疗,感染进一步波及关节、心脏和中枢神经系统(CNS)。

  疾病发作后最多 2 年时间可进展为关节炎。蜱叮咬的部位可呈现平坦或略微凸起的“牛眼型皮疹”(游走性红斑),还可常常呈现一种中央突出向周围扩展的皮疹。如果不治疗,这样皮疹可持续 4 周或更长时间。

  莱姆病播散早期(第 2 阶段)发生于蜱叮咬后数周至数月,表现为三叉神经痛、面瘫 / 无力、呼吸困难、心悸和胸痛的症状。莱姆病播散晚期(第 3 阶段)发生于感染后数月至数年,主要表现为关节痛和肌痛,其他症状 / 体征包括感觉异常、肌力减弱或运动异常、长期关节炎(莱姆病关节炎)、心律失常、构音障碍、认知障碍等 CNS 问题。

三、莱姆病的治疗方法

  针对蜱咬伤的个人应密切观察至少 30 天时间,用以发现皮疹等莱姆病发病症状 / 体征。当满足下列情形时,在蜱咬伤后不久尽快使用单剂量多西环素进行治疗:

  1. 可能携带莱姆病的蜱虫粘附在人体上(即通常情况下,医生体检时发现蜱)至少 36 小时时间

  2. 患者≥8 岁,在清除蜱后 72 小时内开始接受抗生素治疗

  3. 患者不在孕期或哺乳期

  4. 当地蜱虫携带伯氏疏螺旋体的比例≥20% 抗生素治疗疗程为期 10 天至 4 周时间(如多西环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头孢呋辛、头孢曲松);

  抗生素的选择取决于疾病发病阶段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对于出现关节僵硬的患者有时可处方止痛药缓解症状。

  在一般情况下,感染后越早开始治疗,疾病康复得越快、约彻底。在莱姆病发病早期即获得合适的抗生素治疗者,其病情恢复得往往迅速而彻底;发生该病的某些神经或心脏表现者,可进行诸如头孢曲松或青霉素静脉给药治疗;莱姆病孕妇治疗方法与其他患者类似,但要注意不能使用某些对胎儿造成不良后果的抗生素。

  若莱姆病早期阶段没有得到抗生素治疗,那么患者可能进展出现累及关节、心脏和 CNS 的并发症。然而,这些并发症通常仍是可治疗的、可治愈的。抗生素用药停止后出现的症状 / 体征,可能并非为活动性感染的迹象,并且对抗生素治疗无反应。

出于某些未知的原因,接受 2-4 周推荐方案的抗生素治疗的莱姆病患者中,有据估计 10%-20% 患者会出现“治疗后莱姆病(PTLDS)”发作,表现为疲劳、疼痛或持续性肌痛 / 关节痛,症状可以持续超过 6 个月。

这种持续存在的症状 / 体征可能是发生感染期间,组织和免疫系统遗留损伤导致的结果。现在尚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对这部患者使用额外疗程的抗生素治疗有任何助益。

四、预防莱姆病简单有效的方法

  预防莱姆病的最简单方法就是避免接触到蜱,特别是在气候温暖的(4-9 月份)、蜱最活跃的时节;使用含 20%-30%DEET 的驱虫剂喷洒在皮肤 / 衣物上,或使用 0.5% 氯菊酯喷洒在衣物上;参加户外活动时穿着浅色、防护性衣物(如长裤、长袖上衣、长筒袜子等)。

  此外,避免到树木繁茂的地区及其附近的高丛草地中,在草地中修建的步道中央行走,时时检查自身和宠物身上有无蜱虫定植 / 移除蜱虫。

  目前最有效的预防莱姆病的方法如下所列:

  1. 返回室内尽快(≤2 小时)沐浴 / 冲洗,以清除表面容易发现的蜱;

  2. 从蜱出没地区返回后,使用手持镜或全身镜检查身体各部位有无蜱定植或咬伤,对儿童应进行腋窝、口周、脐、腹股沟区、膝盖后面、腰周围以及头发上有无蜱虫;

  3. 允许宠物进门前需检查有无皮毛上附着蜱;

  4. 对户外使用过的衣物、包裹或设备仔细检查有无蜱附着,使用高温 1 小时处理烘干衣物以去除残留的蜱

  清除粘附于皮肤表面蜱的正确方法是:

  1. 清洁双手,在尽可能靠近皮肤表面的区域使用细尖镊子夹住蜱。不要徒手或使用凡士林、热火柴、指甲油或其他物品清除蜱;

  2. 稳定、压力均匀地向上提拉,扭转 / 猛拉动蜱可能会导致蜱的口器残留在皮肤中(使用清洁的镊子移除残留物,如果取不出来,就不管残留物让皮肤自然愈合);

  3. 一旦移除蜱后,涂抹酒精、擦洗碘液或肥皂水彻底清洁患者被叮咬部位以及临床医生的手;

  4. 将有活性的蜱浸于酒精、放在一个密封袋 / 容器中、胶带紧密绑缚或马桶水冲洗干净;

  5. 如果院外自行移除蜱后数周内出现皮疹或发热症状,立即到医院咨询,向医生提供详细病史信息,包括发生蜱咬伤的时间、最可能感染蜱的地点等。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养生知识养生大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