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崎病对就业影响有哪些 川崎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2018-05-14 09:44 来源:网友分享

一、川崎病对以后的就业有什么影响

  川崎病对患者身体的伤害比较大,患者如果轻视川崎病的治疗工作,将会让川崎病的症状加剧,这是对川崎病的恢复是十分不利的。另外川崎病患者一定要科学对待川崎病的治疗,建议要到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在医生的建议下来选择药物,促进疾病的恢复。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的疾病也叫做称川崎病,这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而且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一般男多于女,而且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儿少见。川崎病所带来的影响很大,临床多表现可有发热、皮疹以及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而引起人们重视,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率达20%~25%。

  另外川崎病治愈不当,可能会有后遗症,其中包括心血管系统并发症或者是休克、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也有可能出现其他并发症,其中冠状动脉并发症发生率高,冠状动脉方面的后遗症也是临床关注的重点,建议患者要定期接受检查,这样才能了解到冠状动脉的恢复情况如何,这对疾病的治疗意义也是非常大的。另外在治疗上,如果是急性患者,此期间的治疗包括静脉输注丙种球蛋白以及阿司匹林口服、激素等。

  患者如果有川崎病的疾病,一定要重视有关川崎病的症状,导致川崎病的原因比较多,治疗川崎病上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早期川崎病症状会比较轻,患者能够早期治疗川崎病的话,可以取得非常不错的效果,另外川崎病的治疗最好是到正规的医院。

二、川崎病指的是什么呢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mucocutaneous lymph node syndrome,MCLS)又称川崎病,是1967年日本川崎富作医师首选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本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儿少见。临床多表现可有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而引起人们重视,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率达20%~25%。

  病因

  本病的发病原因至今未明。根据以往数次小流行中,曾有家庭发病情况,临床上又有许多表现酷似急性感染,提示似有病原体存在。男婴发病较多,日本发病率高,至今未找到直接致病病原体,感染的说法不能完全确立。在所有病原菌中最受关注的是链球菌,但至今从未由患儿体内分离到链球菌。也有人提到一种在禽兽间致病的耶尔森(Yersinia)菌中的假结核型株感染似与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相关,但也无法找到确实的证据。

三、川崎病的一般症状有哪些

  临床表现

  临床常以高热(39℃以上)为最初表现,热程在5天以上,一般为一、二周,有的热退一、二天又高,热程长的可达三、四周,退热药仅短暂稍降。发热数日后掌跖面红肿且痛,躯干部出现大小不一的斑丘疹,形态无特殊,面部四肢亦有,不痒,无疱疹或结痂。发热数日两侧眼结膜充血,球结膜尤重,仅少数并发化脓性结膜炎,用裂隙灯可能查到前虹膜睫状体炎。唇面红肿、干燥和皲裂,甚至有出血;舌常呈杨梅舌,口腔黏膜充血,但无溃疡。

  此外,部分病例早期有淋巴结肿大,一侧或双侧,非化脓性,数日后消退,有时肿胀波及颌下,甚至有误诊为腮腺炎,淋巴结肿仅限于颈部前三角,不痛,波及其他部位很少。病程第二周部分患儿手、足部脱皮,为从甲床移行处开始,部分可先表现为肛周脱屑。

四、川崎病会引起哪些并发症

  心脏血管系统侵犯,常是造成川崎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急性期可能引起心肌炎、心包膜炎,导致心脏衰竭或心律不整。发病1至3周时(平均约10天) 15-20%的川崎病患者则可能产生冠状动脉瘤。冠状动脉瘤超过50%会在1~2年内消失,特别是常见的直径小于8mm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至于直径超过8mm以上的巨大冠状动脉瘤,日后追踪经常无法完全消失,容易形成血栓造成急性心肌梗塞或冠状动脉瘤破裂,两者皆可能引起猝死(猝死率约占所有病患的2 %)。心肌梗塞常发生在发病6~8周内。日后也可能因冠状动脉扩张痊愈后,疤痕组织造成冠状动脉狭窄或钙化引起心肌缺氧。

  发病两星期内出现关节痛或关节炎,有文献报告甚至症状可持续达4个月之久。

  胆囊水肿可能在疾病发作后两星期内出现,通常不需特别的治疗。

  肠道假性阻塞。

  无菌性脑膜炎。

  肝功能系数上升、黄疸、腹泻、血清白蛋白降低等。除了心脏血管系统以外,其它器官组织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应该会逐渐消失。

  川崎病好发于五岁以下的幼童,发生率在台湾约为五岁以下儿童人口的万分之一,男孩得到的机率约为女孩的1。5倍。川崎病最早由日本川崎富作医师于1967年首先发表,经过三十多年的研究,至今仍无法了解其病因,可能和感染或免疫反应有关。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养生知识养生大全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