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个月婴儿有分离焦虑症吗 6个小方法教你轻松处理

2018-06-19 08:01

一、6个月婴儿有分离焦虑症吗

  这种分离焦虑是宝宝情绪的极端表现,让妈妈既窝心又烦心,不知道该怎么缓解宝宝这种分离的不安和恐惧。

  宝宝6个月后就会开始出现分离焦虑,1岁半左右这种情况达到顶峰,等到宝宝长大上幼儿园后,分离的探索越来越多,焦虑感才会逐渐减少。妈妈们要正确认识宝宝的“分离焦虑”,才能帮助宝宝更快独立。

  分离焦虑是亲子依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亲子依恋是指宝宝对家人的依恋对陌生人的害怕,尤其是对特定养育者(比如,妈妈或奶奶)的依恋。亲子依恋有群体层面也有心腹层面、小团体层面,妈妈是宝宝依恋的核心人物,和妈妈稍微的分离会给宝宝带来强烈的不安全感,所以宝宝亲子依恋发展必然要经历这个焦虑阶段,属于宝宝成长发展的正常现象,说明宝宝已经超越了依恋的第二个阶段,要进入第三阶段了。

  分离焦虑反映宝宝认知能力发展阶段

  宝宝6个月后思维能力就进步了,预期事情比以往更有效,也能通过新的能力改变自己想要的事情,比如妈妈坐出拿包包要出门的动作时,宝宝就意识到要和妈妈分离了,就会抓住妈妈或者直接大哭大闹,以此阻止妈妈的离开。而6个月前的宝宝简单的认知能力是不会意识到妈妈分离前动作的后果,所以没什么分离焦虑可言。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分离焦虑说明宝宝比以往更聪明了。

  宝宝认知能力的发展决定分离焦虑强度

  当宝宝对客体的认知发展到无论它是否在视线内都意识到客体还是存在的这个阶段时,即使妈妈不在宝宝眼前,宝宝也认识到妈妈不是“消失”了,她等会就会再回来的,这个阶段宝宝的分离焦虑就会比较少了。

  不过,如果宝宝不知道妈妈的离开是去哪里时,还是会有强烈的分离焦虑,比如妈妈从客厅到厨房煮饭,宝宝不太会关注,但是当妈妈拿着包准备跨出家门时,宝宝不知道妈妈要去哪里,就会产生不安和恐惧。

二、如何处理宝宝太黏的问题

  1、务必保持冷静

  宝宝能够理解你的肢体语言,因此,给彼此一点时间。除非宝宝受伤,否则不要立刻抱起他,表现的和平时一样,让宝宝冷静下来。

  2、顺其自然就好

  如同其他的成长里程碑,这个阶段终究会过去,宝宝会变得自信和独立。因此给宝宝一点时间去学习和适应,即使时间长一点也是没问题的。

  3、认识新的朋友

  尝试让宝宝多认识一些新朋友。每天到宝宝出去散步,公园、社区、商店都可以,让宝宝看到越多人越好。经常见到某些人会让宝宝有持久的感觉。

  4、让他逐渐适应

  让宝宝知道不是所有陌生人都不好,并且鼓励他多接触。如果宝宝因为陌生人而变得激动,轻抚他的背部舒缓他,并要陌生人先不要抚摸宝宝。

  5、玩躲猫猫游戏

  躲猫猫是一个可以让孩子慢慢适应没有你的方式。先用手遮住你的脸,然后再出现在宝宝眼前,等宝宝习惯后,再试著躲在房间角落,然后再出现。

  6、展示你的行为

  你和其他人的相处方式会影响到宝宝对陌生人的看法。因此,当有朋友或是邻居来家里时,展现微笑并热情打招呼,这可以让宝宝感觉和陌生人相处是愉快的。

三、分离焦虑症的危害有哪些

  焦虑会引起孩子生理上的应激反应,长时间焦虑,容易使孩子抵抗力下降。刚入园的孩子常常很容易感冒、发烧、肚子疼等等。患儿整日缠住父母,不断要父母注意自己,有时担心父母发生意外,或担心意外灾难会使自己与父母失散。害怕自己离开父母会被拐走。患儿因而不愿上学或入托,到校或入托儿所后哭闹,不主动与其他小朋友交往,甚至表现出头痛、腹痛、恶心等躯体症状。病程可持续数年。

  儿童分离焦虑症会引起儿童心理上的应激反应。分离焦虑是儿童离开亲人时出现的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分离焦虑对儿童心理上的危害更应该引起重视。研究发现,早期的分离焦虑如果比较严重的话,会降低儿童智力活动的效果,甚至会影响其将来的创造力以及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可见,儿童分离焦虑症对儿童心理上的危害是巨大的。

四、如何避免分离焦虑症的出现

  1、要有一段分离缓冲期

  当父母需和孩子分离时,应有一段缓冲时间,让父母和接替者之间有角色的传递,一方面让接替者产生信心,另一方面可让接替者了解你照顾孩子的方式和态度。如果接替者能充分配合,则能减少孩子面对分离时所带来的焦虑和不适应行为。

  2、有父母完整的照顾

  如果父母给孩子完整的照顾,让他对外在世界深具信心,则孩子比较乐观,对幸福较有把握,这样就有足够的能力去面对分离。如果父母平日对孩子疏于照顾,他的依赖的心理没有获得满足,所以当孩子面对分离,会感到害怕、悲观,对环境的变动也比较不能适应。

  3、让孩子多和不同的人接触

  孩子对于父母和熟悉环境的依赖也会导致他对幼儿园的不良反应。父母可以创造孩子和其他人接触的机会。到幼儿园接孩子的时候可以不马上回家,如果孩子喜欢,可以让他多和小朋友玩玩。回到家后,也可以让他自由活动。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疾病百科| 焦虑症

挂号科室:精神心理科

温馨提示:
饮食宜清淡、食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避免饮用酒和咖啡等刺激性的物质。

       焦虑症又称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广泛性焦虑症(慢性焦虑症)和发作性惊恐状态(急性焦虑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口干、尿频、尿急、出汗、震颤和运动性不安等症,其焦虑并非由实际威胁所引起,或其紧张惊恐程度与现实情况很不相称。更多>>

病因  治疗  预防  食疗  好发人群:35岁以前的女性 常见症状:焦虑、紧张不安、恐惧、心慌、气短[详细] 是否医保: 治疗方法:药物治疗、心理疗法

育儿指南向日葵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