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卒中常用药物 患上缺血性脑卒中的症状

2018-06-28 09:19 来源:网友分享

一、缺血性脑卒中常用药物有哪几类

  第一类是血管扩张药(如潘生丁等)。过去认为只要药物能使脑血管扩张,便可以使血液从堵塞的血管中多流些过去。近年来却发现,扩张血管药非但做不到这一点,还会使病变部位的血液反流到健康的脑组织里去(此称为脑内盗血综合征),所以已不主张用此类药。

  第二类是改善微循环、扩充血容量的药物(如低分子右旋糖酐等)。目前此类药用得较多,但是有心脏病的病人应慎用,否则可能会引起心力衰竭。

  第三类是溶解血栓的药物(如尿激酶等)。应用此类药如果能达到溶解栓子的目的是最为理想的,可是全身静脉用药时往往需要大剂量,有时会造成出血的危险性。现在多向病推荐使用介入治疗,就是通过导管把药物直接注入梗死的部位来溶解栓子,但采取此治疗方法的前后都要做一次脑血管造影,这本身就又有一定的危险性,何况介入治疗要求病人在得病后6小时内进行,有时往往已错过时机。

  第四类是抗凝治疗(如肝素等)。这类药物能防止血液凝固,但使用时要每天查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动度,条件较差的医院无法进行。此外抗凝治疗也有出血的危险性。

二、缺血性脑卒中有哪些表现

  不同类型的脑缺血,其临床表现也各异。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主要表现为短暂,一过性局限性神经性功能障碍,持续时间不超过24小时,症状自行缓解,不遗留神经系统阳性体征。TIA可反复发作,间歇时间无规律。

  (1)颈动脉性TIA突发的对侧肢体麻木、力弱、感觉障碍、单眼黑蒙,如在优势半球可有失语;

  (2)椎动脉性TIA突发眩晕、复视、双眼黑蒙、共济障碍、构音及吞咽困难,可有同向偏盲,每次发作轻瘫的部位不恒定,常伴有枕部头痛。

  2.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

  发病似卒中,临床表现与TIA相似,但神经功能障碍时间超过24小时,一般在一周左右恢复正常。头颅CT或MR扫描可发现脑内有小梗死灶。

  3.进展性卒中(SIE)

  神经功能障碍逐渐发展,呈阶梯样加重,需6小时以上病情发展达高锋。主要原因为颈内动脉和大脑中动脉塞。

  4.完全性卒中(CS)

  突然出现中度以上的局限性神经功能障碍,病情发展在6小时内达到高峰,以后神经功能障碍长期存在,很少恢复。主要表现有偏瘫、偏盲、失语、感觉障碍,常有意识障碍。

三、缺血性脑卒中的物理疗法

  缺血性脑卒中的物理治疗手段主要是经颅超声溶栓治疗和卒中单元中的运动物理治疗。

  1974年国内学者郎鸿志在《天津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经颅超声治疗脑血栓形成17例报告》,这是国际上使用经颅超声治疗脑血管病的最早的报告,1990年Hong等实验证实超声能使血块溶解。作用机制除机械效应和空化作用外,还与纤溶作用有关,他们的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加链激酶能使D二聚体增加8~16倍。1998年。Akiyama等实验证明,超声能使纤维蛋白分解产物一D二聚体增加,即可引起纤溶作用增强。1990年Rosenschein等实验证实超声可以消除动脉粥样斑块和血栓,作用机制可能与超声的机械作用和空化作用有关:1997年他们又认为超声能选择性溶解血栓中纤维蛋白,1993年Blinc等认为超声有增强溶栓药物的作用,是由于超声的空化作用加速了溶栓药物传运。2000年E-verbach等实验证实超声溶栓机制与空化作用有关。最新的研究报告中,Nedemann等(2002)实验证明,低频超声有溶栓作用,即非酶性溶栓作用(nonenz'ymatic thrombolysis),亦有加强rt-PA的溶栓作用。他们认为超声与rt-PA是相加作用而不是协同作用。

  超声波能溶解血块(血栓)的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焦点,有的论点已经肯定,有的尚有争议。可归纳为以下几点:空化作用(cavitation);微流作用(microstreamiIlg);机械效应;热效应;声化学反应(sonochemicalreaction);超声透入作用(sonophresis);增强纤溶活性或增强纤溶药物效应:缩短血流再灌注时间和逆转酸中毒。

四、缺血性脑卒中的预后

  从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来看,这七类里还不包括没有入类的。可见药品之多。但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缺血性脑卒中还没有真正含义上的特效药,很难说有某一类药物对所有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都有良效,因此医药部门都在大力开展研究,希望能开发出疗效更好的药物。

  关于急性脑缺血卒中急性期的观察,病人处应激状态,大多数血压水平较平时明显升高,病程于一周后血压可能趋于平稳。同时内环境也随病人病情轻重而改变,大多数学者认为急性缺血卒中急性期血压升高是机体对卒中的一种应激状态,是对大脑缺血的一种反应,对保持脑灌注是有利的,除非收缩压超过220mmHg,否则降血压治疗弊多利少,一旦大脑出血流灌注不足,可加重缺血区缺血,半暗带神经元更易趋向凋亡,神经功能缺损会更加严重。

  在临床实践中生脉注射液有一定升血压,改善血流动力学,防治心肌损害作用,而副作用较少,使用安全。在缺血性脑卒中缺血部分血管处麻痹状态,局部血管调节功能下降,适当提升血压有利于提高局部脑灌注,促使卒中部分神经功能更好恢复,恢复半暗带更好供血,抢救半暗带区至关重要。提高血压是否与急性脑缺血卒中神经缺损有关,还须进一步进行循证医学论证。也只是少批量观察,但得出的结论是积极的。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血管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