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中风证的舌象 太阳中风证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2018-07-01 09:14 来源:网友分享

一、太阳中风证的舌象

  太阳中风证的舌象正常。

  太阳中风证是感受风寒之邪(以风邪为主)、营卫受邪所致的病太阳中风征。

  1.治则

  解肌祛风,调和营卫

  2.主方

  桂枝汤。

  3.方药

  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4.太阳病兼证治则

  太阳中风兼气逆作喘,用桂枝汤加厚朴、杏仁治之。

  太阳病兼项背强几几(即拘急不舒),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表虚用桂枝加葛根汤:葛根、麻黄、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表实则用葛根汤。

  太阳病兼热郁于内(内热,烦躁,口渴),有汗属表虚,无汗属表实,表虚用桂枝二越婢一汤:桂枝、芍药、麻黄、甘草、大枣、生姜、石膏,表实则用大青龙汤:麻黄、桂枝、甘草、杏仁、生姜、大枣、石膏。

  卫为阳,营为阴,风寒外邪以风邪为主侵犯太阳经,卫受邪而阳浮于外与邪争则发热;风性开泄,以致卫外不固,营不内守则汗出。由于汗出,肌腠疏松则恶风。若外邪犯及肺胃,肺气失宣则鼻鸣;胃气失降则干呕。

二、太阳中风证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病因病机

  太阳中风证以风寒之邪侵袭人体体表为特征。风寒之邪侵袭,卫气郁遏,奋起抗邪故发热;风寒之邪外侵,卫气被遏,则恶寒或恶风,恶寒与恶风性质相同,但有轻重之别;风性疏泄,人体腠理疏松,营阴内守功能减弱则汗出;病在表,故脉象表现为浮,缓是与紧相对而言,较为和缓,还可以出现浮弱脉,由于有发热还可以出现数脉;寒邪主收引,经脉不利,则头痛,身疼,腰痛;风寒之邪影响到肺,肺开窍于鼻,肺气不利则鼻塞,流清涕;苔薄白为感受风寒之象。

  临床表现

  太阳中风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或恶风,汗出,脉浮缓,或头痛,身疼,腰痛,鼻塞,流清涕,舌苔薄白。主要是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阳小肠经经络的受风着寒引起的病症。其余还有头、项强痛,眼痛多泪,鼻塞,流涕,鼻血,痔疮,经脉所过的背、腰、骶、大腿后侧、腘窝、腓肠肌等处疼痛,足小趾不能运用,疟疾等临床症状。

三、太阳中风证的预防和饮食保健

  预防

  加强营养,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如稀饭、牛奶、软米饭、豆浆、鸡蛋、瘦肉,富含维生素A、B、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等。这些食物可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如保健体操、练气功、太极拳、做广播体操、散步等,大有好处。凡坚持体育锻炼的人,身体就强壮,抗病能力强,很少患病。

  饮食保健

  1.太阳中风吃哪些食物对身体好

  宜清淡为主,多吃蔬果,合理搭配膳食,注意营养充足。多食少油、少糖、少盐、不辛辣的饮食,也就是口味比较清淡。从营养学角度,清淡饮食最能体现食物的真味,最大程度地保存食物的营养成分。注意合理搭配膳食。

  2.太阳中风最好不要吃哪些食物

  忌烟酒忌辛辣。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花椒、胡椒、桂皮、八角、小茴香等。

四、太阳中风证的鉴别和检查

  鉴别

  相似证候的辨别:本证当与表热证相辨别,两者均有发热恶寒,脉浮等表证.但表热证恶寒程度轻,时间短,并有口渴,咽红肿痛,舌边尖红等热象。

  本征与太阳伤寒征的辨别。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治以辛温发汗之法。

  检查

  体温测量, 尿常规, 血常规, 便常规 ,血压。

  检查舌苔,经络的通畅与否,脉象,掌诊,经络的穴位分布于头面部、项部、和背腰部之督脉的两侧,余18穴则分布于下肢后面的正中线上及足的外侧部。首穴睛明,末穴至阴。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神经精神方面、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病症和热性病,以及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内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