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和乙肝有关吗 怎么治疗胆囊息肉

2018-07-25 08:01 来源:网友分享

一、胆囊息肉和乙肝有没有关系

  胆囊息肉和乙肝有关系,乙肝会引起胆囊息肉。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肝胆相照。说的是肝与胆关系颇为密切。如果患了胆囊息肉,会不会影响到肝呢?那么,胆囊息肉会影响肝功能吗?

  胆囊息肉样病变可分为良性或恶性病变,但以非肿瘤性病变为多,一般认为直径15mm以上的胆囊息肉成为恶性肿瘤性病变的可能性大,因此胆囊息肉样病变近几年来倍加重视。

  有了胆囊息肉有什么表现呢?其实大部分症状轻微,甚至无症状,多在彩超检查胆囊时发现。极少数病人有上腹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可伴有腹痛,疼痛部位在右上腹,可伴有向右肩背放射。

  目前临床上对胆囊息肉样病变的诊断主要是依靠彩超检查,彩超可以表明息肉的存在,并不能揭示息肉的病理性质(也就是不能明确息肉是的良恶性)。而增强CT或磁共振结合肿瘤标志物的检查,有助于胆囊息肉与胆囊腺瘤、胆囊癌的鉴别。

  胆囊息肉不会影响肝功能的。胆囊息肉:是指各种胆囊粘膜良性隆起的简称。大多数胆囊息肉的症状与慢性胆囊炎相似,主要表现为右上腹部轻度不适,伴有结石时可出现胆绞痛。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人并无症状,只是做健康检查时才被发现,因此常常造成患者延误。目前西医针对胆囊息肉的处理方式主要是手术治疗。

  胆囊息肉的手术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就是微创手术)。行该手术主要目的就是怕胆囊息肉恶变,恶变就是原先良性的胆囊息肉成为胆囊癌了。

  对于胆囊息肉的患者来说,一般不会影响肝功能的。但是在检查的时候肝功能的指标有可能会升高,例如,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指标会受到影响。但是如果息肉在一公分以下的话可以考虑保守治疗,严重的患者,建议您尽早的采取手术治疗。

二、胆囊息肉的一般治疗方法有哪些

  主要涉及到对胆囊息肉良恶性的判定,从而做到早期发现恶性病变及癌前病变,早期手术切除。

  1、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及手术指征

  (1)胆囊息肉的大小 大部分学者已认为胆囊息肉的大小与其良恶性有关。小的胆囊息肉(直径<10mm),已被发现其绝大多数为良性病变,且可以保持许多年不发生变化。对于大的胆囊息肉则提示恶性病变。

  (2)年龄 在胆囊息肉患者中胆囊腺瘤及胆囊癌的平均年龄以及胆囊息肉直径明显要比非肿瘤息肉性患者要大。

  (3)息肉的数目、形态 单发、广基的息肉易癌变。胆囊息肉的恶性病变倾向发生在年龄大,单发,大的胆囊息肉。

  (4)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癌与胆囊结石之间的关系已比较明确,部分胆囊癌患者可同时合并胆囊结石,结石的长期刺激可促使胆囊上皮细胞增生而引发癌变。因此结石存在增加胆囊癌变危险性。

  (5)伴随临床症状 恶性的胆囊息肉更倾向于伴随的临床症状。

  综合以上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对于年轻的胆囊息肉患者,若息肉直径小(以10mm为界)又完全没有症状,则没有必要手术;而具有明显胆绞痛患者,尤其是伴有胆结石,行胆囊切除;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应及早行胆囊切除。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并且不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可以观察,定期行超声探查。

  2、手术方式选择

  对于息肉直径小于10mm、多个、有蒂的胆囊息肉患者,提示病变为假瘤性息肉可能性大,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首选。而对于息肉直径>10mm,又具有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患者,提示为肿瘤性息肉,应行常规开腹胆囊切除术。术中常规行冰冻切片,以明确病理类别。如为癌性息肉,肿瘤局限于黏膜时可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一旦肿瘤侵及肌层,就需要行扩大切除术,包括胆囊床肝脏楔形切除,淋巴结清扫。

  胆囊息肉样病变外科处理上虽然存在不少争议,但总的来说,胆囊息肉直径>10mm,年龄>50岁,单发,广基以及合并胆囊结石,已被认为是胆囊息肉恶变的危险因素。可以根据这些危险因素来选取适宜手术的患者。对于直径<10mm且无临床症状的胆囊息肉可以定期行超声探查,如发现异常,则行预防性手术切除。

三、胆囊息肉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饮食适宜:1宜吃清淡容易消化的食物;2宜吃富含植物蛋白的食物;3宜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白萝卜。白萝卜具有清热,解毒,促进排毒,利尿减少胆汁酸等功效,有利于身体的恢复。,每天250-300克为宜。

  豆浆。豆浆富含人体所需要的优质植物蛋白,增强人体抵抗力,提高抗病能力,还有保护胃肠黏膜的作用,利于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每天350-500毫升为宜。

  柠檬。柠檬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具有清热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起到预防感染,抑制胆囊息肉癌变等功效。每天泡水喝350-500毫升为宜。

  饮食禁忌:1忌吃辛辣刺激的食物;2忌吃油腻脂肪高的食物;3忌吃刺激的饮料。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辣椒。辣椒具有较强的刺激性,容易刺激胆囊息肉组织,导致充血,促进增长。宜吃清淡食物。

  小麻椒。肥肉富含较高的脂肪,需要胆汁的乳化才能消化吸收,加重肝胆的负担,也容易诱发胆囊炎,脂肪肝等疾病,不利于胆囊息肉患者的恢复。宜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白酒。白酒含有酒精,酒精容易刺激肝脏细胞,导致酒精性肝硬化,也可能促进胆囊息肉的增大。宜吃不含酒精等刺激性物质的饮料。

四、胆囊息肉的检查方式有哪些

  1、B超检查。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易为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杨汉良等报道B超对PLG检出率为92.7%,特异性94.8%,假阳性5.2%,准确性明显高于CT,认为BUS能清晰地显示PLG的部位、大小、数目及局部胆囊壁的变化,是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方法。

  2、三维超声成像。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不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常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三维重建能通过不同切面的旋转来观察病变的连续性及病变表面的情况等信息,有助于提高胆囊息肉与胆囊腺瘤或癌肿的鉴别。王连生等报道用三维超声成像检查18例胆囊内病变,最大直径为5.5cm,最小直径0.3cm,其中5例为多发性息肉,9例为单发性息肉,4例胆囊癌均为多发占位病变。三维超声成像与术中所见基本一致。

  3、内镜超声。即经内镜超声扫描,是将超声微小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探头为高频,将内镜插入消化道,进入十二指肠壶腹后此探头更接近胆囊,可排除肠气干扰或胆汁黏稠度等影响。EUS可将胆囊壁分为3层,内层为高回声的黏膜及黏膜下层,中层为低回声的肌纤维层,外层为高回声的浆膜下层及浆膜层。如为息肉样病变可见清晰的3层囊壁,而胆囊癌则囊壁的3层结构有不同程度的浸润破坏。早期胆囊癌绝大多数是在结石和息肉等病变的掩盖下发展的,早期缺乏特征性声像图表现,鉴别困难。而EUS检查观察息肉样病变与胆囊壁之关系,有助于鉴别诊断。朱燕陵等回顾分析了103例非结石性胆囊病变EUS检查结果并与体表超声及手术后病理进行比较,EUS检查诊断正确率为75%,体表超声为41.4%,EUS对胆囊息肉、胆囊癌、胆囊腺肌瘤诊断符合率为100%,体表超声为55.6%。Sugiyama认为内镜超声(EUS)比BUS更准确,提供的图像也更清晰。因194例PLG中,EUS判断的136例非肿瘤性病变平均随访2.6年均未发现肿瘤;而BUS判断的非肿瘤性病变中则有13%为肿瘤。EUS内层的回声方式为细小声点(tiny echonic spot)、声点聚集(aggregation of echogenic spot)、微小囊肿(microcyst)及彗星尾征(comet tailartifact)。如EUS证实既无细小声点与声点聚集,又无微小囊肿与彗星尾征时,应怀疑为腺瘤或癌肿。两者无法鉴别,除非已浸润至肝脏,但若为无蒂病变,则强烈提示为癌肿。结合组织学研究,一个细小声点表示一群含有胆固醇泡沫的组织细胞,而无回声区则为腺上皮增生。多个小囊肿和彗星尾征则分别为罗-阿窦增多和胆囊壁内结石所致。

  Gouma对31例PLG作CT与增强CT对比,CT仅发现14例(45%),而增强CT则为100%。因此,认为凡不增强CT已能发现的病变及增强CT发现的无蒂PLG均应诊断为肿瘤性息肉。有蒂与无蒂的诊断意义很大,20例有蒂PLG中6例为肿瘤(30%),而11例无蒂PLG中10例为肿瘤(91%)。增强CT诊断肿瘤性PLG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87%,阳性预测率88%,阴性预测率87%,总准确率87%,结论为增强CT能鉴别肿瘤与非肿瘤性PLG,能可靠地筛选出应予切除的肿瘤性病变。

  4、CT仿真内镜。技术自1994年Vining等首次报道以来,国外有不少学者对此技术进行实验和临床应用研究。CTVE成像原理为利用计算机软件功能,将螺旋CT容积扫描获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后处理,重建出空腔器官内表面的立体图像,类似内镜所见。胆道CT仿真内镜技术也已经开始应用于临床。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内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