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康复常识 小儿脑瘫病因都有哪些呢

2018-07-25 09:20 来源:网友分享

一、脑瘫康复常识有哪些

  一、新生儿期:

  有哺乳困难,如小儿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或吸吮后疲劳无力;是否有表现过份安静,哭声小或持续哭闹是否自发运动少,肌张力低下,全身松软,呈无力状态。有为全身发硬,好打挺,有肌张力增强,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头背屈,有时头偏向一侧,双下肢强直伸展是否有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等表现。有异常姿势,如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等。

  二、1-3个月的婴儿:

  拇指内收、手紧握拳或上肢内收、内旋。有不注意看人,眼不追视眼前东西。头不稳定,颈不能竖直,头左右摇动或头偏向一侧,俯卧位不能抬头。肌张力的改变,如全身发硬、躯干硬性伸展或全身发软。

  三、4-5个月:

  眼不追视眼前东西,不注意看人,眼神不灵活。表情呆板不灵活,逗引时无反应。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身体逐渐变硬,轻度角弓反张姿势或下肢交叉呈剪刀样。身体姿势不对称等。

  四、6-7个月:

  手、口、眼动作不协调,手抓物很快松开或不持久。有非对称姿势,坐位不稳呈前倾或后倾头背屈、肩后伸、下肢内旋、手握拳,仍有原始反射存在。

二、小儿脑瘫病因有哪些呢

  一、产前因素:先天性脑发育不良,常因母亲在怀孕时生了风疹及其它病毒性感染,特别是在妊娠的头3个月。常伴有其它的先天性异常如白内障、耳聋、先天性心脏病等。引起严重新生儿黄疸的胎儿成红细胞增多症可以造成脑基底核的损伤,出现核黄胆。

  二、产时因素:包括由于产伤所造成的脑损伤及脑缺氧症,占脑瘫病因的37%。应用产钳强力牵拉胎儿头部可使颈部静脉破裂,造成颅内出血。脑缺氧可因于第二产程第二期不适当地应用镇静或麻醉药所致。脐带绕颈会造成被动性脑充血。胎儿娩出后长时间的窒息及紫绀者,均容易发生脑瘫。

  三、胎盘破裂及前置胎盘亦可造成胎儿脑损伤:早产易产生脑出血,这是因为早产婴儿的脑血管发育不完全、脆弱,在分娩时从压力较高的子宫内突然娩出至体外空气中,压力变化较大而致血管破裂。早产婴儿对窒息也特别敏感。

三、宝宝脑瘫有几个表现呢

  1.姿势异常

  与肌张力异常及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有关,手指屈曲呈紧握拳状。站立时足尖着地,行走时足跟着地,呈剪刀样步态。

  2.反射异常

  常表现为觅食、吸吮等原始反射延迟消失,拥抱等保护性反射减弱或延缓出现。但痉挛型宝宝深反射活跃或亢进。

  3.运动发育落后,主动运动减少

  运动能力低于同龄正常宝宝,运动自控能力差。轻者只是手、脚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不能抬头、翻身、坐、站、走,四肢运动发育落后,自主运动困难,动作僵硬、不协调、不对称,出现异常运动模式和不自主运动等。

  4.肌张力异常

  肌张力迅渐增高,手脚不自主的抽搐,牙关紧闭等。肌张力低下型者,往往是其他类型脑瘫在某一年龄阶段的一种过渡形式。

  此外,还常有智力低下,视力、听力、语言、情绪障碍等。

四、家长们要做好婴儿脑瘫的预防

  1.怀孕时

  应防止风疹病毒感染。

  2.怀孕后

  进行定期健康检查:注意排除难产的因素,如果有高血压、糖尿病应积极治疗。保证营养,防止早产。避免不必要的服药。按预产期选择好产院,有准备地进行安全分娩。

  3.婴儿出生后

  重点保护未成熟儿,窒息、重症黄疸婴儿,并进行必要的处理;如吸氧、进保温箱等。脑损伤儿应建卡随访,定期筛查。

  4.鼓励母乳喂养

  为婴儿进行一二三联疫苗、脊髓灰质炎、风疹或结核的免疫接种。

  5.教育家长识别脑膜炎的早期症状

  如发热、颈硬、嗜睡等,一旦发现,及时治疗。

  6.发热病儿

  要脱去衣服,冰水擦身,足量饮水,及时治疗。

  7.教育家长要注意为腹泻儿童补水

  如果腹泻严重,应及时就诊。

  8.对运动发育落后,姿势异常,哺乳不良,惊叫不睡,肌肉过软或过硬者应注意脑部病变。

  对于脑瘫这种顽疾,治疗要耗费很多的精力和财力,对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沉重的压力,所以家长们要做好预防,没有什么比生个健康宝宝更加重要。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儿科疾病热点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