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动过缓可以生孩子吗 心动过缓会引起哪些疾病

2018-08-10 09:27 来源:网友分享

一、心动过缓可以不可以生孩子

最好是不要。

  1,心脏病人能否怀孕,取决于心脏功能和疾病性质。心脏病变轻,能胜任正常体力劳动,年龄不满35岁者,可以怀孕。若心脏病变重,轻微劳动后便气急、心悸,则不宜怀孕。孕妇若患先天性心脏病伴有紫绀的,胎儿流产、早产、死胎的可能性更大,先天性心脏病还有遗传倾向,父母一方有“先心”,婴儿“先心”的发生率是2%,是一般人群的6倍。先天性心脏病畸形严重伴有紫绀,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严重心律失常,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及以往有过心力衰竭病史者,均不宜怀孕。

  2,不宜妊娠的心脏病妇女如果怀孕了,应在怀孕3个月内作人流。超过3个月作引产,就有一定危险性,应在心内科和产科医师密切配合下引产。若出现心力衰竭,必须控制心衰后才能引产。心脏病妇女若能事先征得心内科和产科医师同意后再怀孕,安全系数就大得多。

  3,怀孕后要定期产前检查。在怀孕的头5月内每2周查一次,5个月后每周查一次。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及心功能较差者,应提前2周住院,以便仔细观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必要时,分娩时由心内科和产科医师共同观察,以便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

二、心动过缓会导致哪些疾病的发生

  引起心动过缓的最常见的原因是病理性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室传导阻滞。还可见于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甲状腺机能低下、颅内压增高或使用了有减慢心率作用的药物等。

  1、全身性疾病

  流行性感冒、伤寒、甲状腺机能减退、白喉恢复期、阻塞性黄疸、颅内压增高、某些感染如钩端螺旋体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垂体功能减低、高血钾、碱中毒、食管憩室、抑郁症,都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2、药物性

  一些药物像β-受体阻滞剂、利血平、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胍乙啶、吗啡、洋地黄、奎尼丁、异搏定、新斯的明、麻醉药等,可引起窦性心动过缓。

  3、心脏血管性疾病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内膜炎、心包炎侵及窦房结,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窦房结炎症,窦房结动脉的血栓、扩张、炎症,某些心肌病如淀粉样变性,法洛四联症或大血管错位术后,微生物累及心脏,出血进入窦房结,家族性窦性心动过缓,累及心脏抑制中枢或加速中枢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均可导致心动过缓的发生。

三、心动过缓的预防小措施有哪些

  心动过缓出现胸闷、头晕、心慌,每分钟心率在40次以下者,可服用阿托品0.3~0.6毫克(1-2片),每天3次,紧急时可肌肉注射阿托品0.5毫克(1支)。或口服普鲁本辛15毫克(1片),每天3~4次。配合服生脉饮2~3支、麻黄素25毫米(1片),每天3次口服。如果因心脑缺血而晕厥者,应让病人取头低足高位静卧,并注意保暖。松开领扣和裤带,指掐人中穴使之苏醒,并立即送医院救治。

  心动过缓的预防措施:

  1、窦性心动过缓如心率不低于每分种50次,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2、如心率低于每分钟40次,且出现症状者可用提高心率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或异丙肾上腺素)。

  3、显著窦性心动过缓伴窦性停搏且出现晕厥者可考虑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4、原发病治疗。

  5、对症、支持治疗。

  6、在生活中注意劳逸结合,做适当的体育锻炼。饮食要全面调配,因人而宜,五味调合,营养全面。

四、心动过缓的患者有什么忌口

  饮食适宜:1、宜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2、宜食用易消化的食物;3、宜多吃水果蔬菜。

  宜吃食物宜吃理由食用建议

  燕麦。燕麦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并且含的糖分很低,从而能够持续地给机体补充能量,并能够使人产生长久的饱满感,故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减肥瘦身的流行食物。除此之外,它还能够软化血管,所以对于防治心脏病也是身手不凡。在食用燕麦时,最好再同时吃一些葡萄干、苹果以及蜂蜜等食品,这样既能够增添一些风味,又能添加一些营养素,更增强了心脏的功能。

  沙丁鱼。含有大量的OMEGA—3脂肪酸,以及丰富的钙质与烟酸。这些成分不但能强壮心脏,而且还能够预防心脏病的发生。既可以煎着吃,也可以炸着吃,还可以吃沙丁鱼罐头。

  豆腐。能够降低LDL(坏)胆固醇水平,从而减少心血管疾病发生的危险性。可以炒、炖食用。

  饮食禁忌:1、忌食用过硬不消化的食物;2、忌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

  忌吃食物忌吃理由忌吃建议

  冷饮。可导致胃部负担加重,刺激迷走神经,增加窦性心动过缓的发生风险。凉菜、辣椒、花椒、蒜、芥末等都不要食用为好。

  小麻椒。常吃这些食物,容易诱发高血压、冠心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不利于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的病情。酱菜、腌制食品、奶油、蛋黄、螃蟹、鱼子等也少吃为好。

  酒。可使血压升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增强,导致心率加快,甚至诱发心律紊乱,从而加重心脏负担,使心肌瓣膜功能受到损害。喝酒让人容易麻痹,不清醒从而进行失去理智的行为。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心血管内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