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痛经是什么导致的 原发性痛经怎么治疗最好

2018-08-22 09:30 来源:网友分享

一、原发性痛经的主要原因

  经常遭受痛经折磨的女性朋友在吃了止痛药的情况下,还是对自己却完全没效果,但是这些止痛药对别人却很有效,这是因为你的痛经可能和别人的痛经完全不一样,那么就听一听专家对痛经之一的原发性痛经的介绍。

  原发性痛经一般均认为应归咎于以下几种原因:内膜管型脱落(膜性痛经)、子宫发育不全、子宫屈曲、颈管狭窄、不良体姿及体质因素、变态反应状态及精神因素等。

  有关精神因素与痛经的关系,历年来一直在讨论中,结果不一致健康搜索,有人认为健康搜索,痛经妇女精神因素也很重要勱,常表现自我调节勱不良,比较压抑、焦虑和内向,严重痛经者比无痛经者火罐网在兴趣情绪等方面更具女性化特点。也有人认为精神因素只是影响了对疼痛的反应健康搜索,而非致病性因素

  原发性痛经主要表现为初潮后,经期的第一、二天下腹或腰骶部放射性疼痛,一部分人在经前一、二天即开始疼痛,有些患者伴恶心、呕吐、尿频、苍白冷汗,必须卧床方能有所缓解。膜样痛经则在经期3~4天疼痛最剧烈,膜状物排出后疼痛随即消失。

  在此,专家要提醒广大女性朋友们,特别是原发性痛经的患者,在经期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及经期卫生,尽量避免剧烈活动、情绪波动、注意保暖等。

二、如何判定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即功能性痛经,是指月经期疼痛,常呈痉挛性,集中在下腹部。其他症状包括头痛乏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腰腿痛,是年轻女性十分常见的病症,原发性痛经不伴有明显的盆腔器质性疾病。生活中可以根据痛经的症状和临床表现来判定是否为原发性痛经。

  原发性痛经大多开始于月经来潮或在阴道出血前数小时,常为痉挛性绞痛,痛经常在分娩后自行消失,或在婚后随年龄增长逐渐消逝。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于有排卵月经,因此一般在初潮后头1~2年尚无症状或仅有轻度不适。严重的痉挛性疼痛多发生于初潮1~2年后的青年妇女。如一开始出现规律性痛经或迟至25岁后发生痉挛性痛经,均应考虑有其他异常情况存在。

  原发性痛经常发生在年轻女性,初潮后数月(6~12个月)开始,30岁以后发生率开始下降,疼痛常在月经即将来潮前或来潮后开始出现,并持续在月经期的前48~72小时,疼痛常呈痉挛性,有时很重,以至于需卧床数小时或数天。疼痛集中在下腹正中,有时也伴腰痛或放射至股内侧,盆腔检查无阳性所见。

  关于痛经程度的判定,一般根据疼痛程度及对日常活动的影响、全身症状、止痛药应用情况而综合判定。轻度:有疼痛,但不影响日常活动,无全身症状,很少用止痛药;中 度:疼痛使日常活动受影响,工作能力亦有一定影响,很少有全身症状,需用止痛药,且有效;重度:疼痛使日常活动及工作明显受影响,全身症状明显,普通止痛药效果有限。

三、女人如何缓解原发性痛经

  1、运动

  在月经来临前夕,走路或从事其它适度的运动,将使你在月经期间较舒服。

  2、泡矿物澡

  在温水缸里加入1杯海盐及1杯碳酸氢钠。泡20分钟,有助于松弛肌肉及缓和经痛。

  3、练习瑜伽操

  瑜伽也有缓和的作用。举例如下。弯膝跪下,坐在脚跟上。前额贴地,双臂靠着身体两侧伸直。保持这姿势,直到感到不舒服为止。

  4、保持温暖

  保持身体暖和将加速血液循环,并松弛你的肌肉,尤其是痉挛及充血的骨盆部位。多喝热的药草茶或热柠檬汁。也可在腹部放置热敷垫或热水瓶,一次数分钟。

  5、服用维他命

  医师指出,他的许多病人在每天摄取适量的维他命及矿物质之后,已较少发生经痛。医师建议服用综合维他命及矿物质,最好是含钙且剂量低者,你一天可服用数次(饭后)。

  6、指压法

  足部含有一些指压点,被认为与骨盆部位的气路相连。在脚踝双边的凹陷处,皆有指压点。轻轻地用拇指与其它指尖捏后,延着跟腱而上,直至小腿肌。右脚作完,换左脚,各指压数分钟。

  7、补充矿物质

  钙、钾及镁矿物质,也能帮助缓解经痛。专家发现,服用钙质的女性,较未服用者还少经痛。镁也很重要,因为它帮助身体有效率地吸收钙。不妨在月经前夕及期间,增加钙及镁的摄取量。

四、原发性痛经中医治疗方法

  (1)气滞血淤: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坐卧不宁,月经量少或经行不畅,经色紫黯,有血块,血块排出后痛减,平时烦躁易怒,胸胁乳房作胀,舌质紫黯或舌边有淤斑淤点,脉弦或弦涩。

  治法:理气活血,化淤止痛。

  方药:枳壳、元胡、乌药、制香附、当归、川芎、红花、丹皮、炒五灵脂各,O克,赤芍15克,桃仁12克,炙甘草6克。

  中成药:调经姐妹丸。

  (2)寒凝血淤:经前经期小腹冷痛或绞痛,得热痛减,拒按,经量少,色紫黯,有血块,块下痛减,畏寒肢冷,舌质紫黯或有淤斑淤点、苔白滑,脉沉弦或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止痛。

  方药:炒小茴香、干姜、肉桂、川芎、生蒲黄(包)、五灵脂、元胡、制没药各10克,当归、赤芍各15克。

  中成药;痛经丸。

  (3)湿热淤结:经前经期小腹灼痛而胀,拒按,或伴腰骶部胀坠疼痛,或平时小腹胀痛,经来加剧,经色黯红,质稠有块,平时低热起伏,带下量多,黄稠,舌红、苔黄或黄腻,脉弦数或滑数。

  治法:清热除湿,祛淤止痛。

  方药:丹皮、黄柏、川芎、桃仁、红花、制香附、元胡各10克,生地、赤芍、莪术、败酱草、生苡仁各15克。

  中成药:愈带丸。

  (4)胞宫虚寒:经行小腹冷痛,连及腰骶,喜温喜按,经量少,质稀,色淡黯,腰膝酸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苔白润,脉沉细无力。

  治法:温阳暖宫,调经止痛。

  方药:吴萸、桂枝、制附片、炒小茴香、川芎、阿胶(烊化)、炙甘草各10克,当归、赤药、丹皮、麦冬各15克,艾叶6克。

  中成药:参茸鹿胎丸。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女性专题健康男女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