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o型腿的方法有哪些 怎么样预防O型腿

2018-08-30 06:50

一、治疗o型腿的方法有哪些

  O型腿的矫正方法包括:手术、正O仪器、夹板、绑腿、锻炼、矫正鞋垫等。

  1、手术适应于有骨性畸形的患者。通过手术截骨+内固定矫形,可以马上恢复正常的肢体力线及外观。

  严重的膝内翻畸形,一期新截骨+内固定矫形可能会造成神经、血管紧张及牵拉,易出现相关并发症。故可采用外固定架辅助下截骨矫形,缓慢纠正畸形,避免神经、血管的并发症,手术也较微创。

  2、非手术矫正方法,其原理基本一致,都是通过松弛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恢复膝关节内外侧的稳定结构。从而使胫骨外翻,达到矫正目标。非手术矫正方法,好处是费用低、风险小,缺陷则是主动治疗,见效慢,需要长期坚持。没有恒心就达不到矫正目的。

  3手术适应于o型腿程度非常重,或者已经并发骨性关节炎,出现关节疼痛的患者。o型腿矫正手术的好处是被动治疗,矫正立竿见影,不需要恒心和坚持。缺陷是手术技法不同,大多需要截骨,痛苦和风险大,费用高。目前比较理想的o型腿的矫正方法是骨外固定矫形技术。利用生物力学原理纠正各种骨畸形效果明显,痛苦小,住院时间短,o型腿患者可在康复锻炼中自行调节矫形器,直到效果满意。

二、o型腿形成的因素

  1.发育性因素 在身体发育时期由于营养不良或肠道疾病等原因引起钙、磷等营养元素缺乏导致骨骼发育发生发育障碍、骨变形或关节软骨发育不良等,因而出现膝内翻的改变。

  2.失衡性因素 由于长期的不良姿势或不正确的用力习惯,比如单腿支撑体重、翘二郎腿等不良习惯引起支配关节的肌肉力学失衡,长期的肌肉力学失衡可导致关节发生移位而形成膝内翻。

  3.其他因素 外伤也是常见原因之一,在某些情况下,如外伤引起外侧副韧带损伤等,破坏了膝关节的稳定性也可导致O型腿。运动员较多见。还有佝偻病、风湿性关节炎、变形性膝关节症等病理性因素也可导致O型腿的形成。另外不恰当的骨盆矫正,破坏了骨盆的平衡,导致胯关节的改变相应出现膝关节与踝关节的改变,导致O型腿。

三、如何预防O型腿产生

  一、坚持正确坐姿与错误坐姿

  很多小朋友喜欢跪坐,会让腿型成W型,这样是错误的坐法, 应让宝宝盘腿坐即可。

  二、尽量避免趴睡

  虽然趴睡不一定直接证明会对宝宝的腿型造成不良的影响,但是当宝宝趴睡时,会让小朋友的脚踝呈内翻或外翻状,长时间下来,也可能影响他的腿型。

  三、避免跪坐

  一些正在学爬或是学走路的小朋友,可能会爬一爬就坐起来的状况,小朋友跪坐时,他的脚大多成外翻状,这时候家长们最好尽量帮宝宝移动脚型,帮他回复到正常的状态,不过还是尽量避免让他跪坐比较好。

  四、按摩法

  目的是使关节向直的方向纠正。根据孩子膝关节畸形的方向,两手分别抓住大腿和小腿,两个拇指顶在膝关节凸起侧,双手稍用力,按畸形相反的方向按揉膝关节及附近的肌肉和肌腱,使关节两侧韧带松弛,关节位置松动。每天按摩3 ~ 5 次。

四、O型腿主要是怎么回事

  一、什么叫0型腿?

  0型腿,俗称“罗圈腿”,医学上叫做“膝内翻”。诊断是否是O型腿,有一个标准:即两条腿自然伸直或站立时,如果您的踝关节能相碰,而膝关节不能并拢,即称作O型腿。

  二、你的O型腿是什么程度?

  根据常态膝距(即自然放松状态下两个膝关节内侧之间的距离)及主动膝距(用力伸直两腿并紧双膝关节后,膝关节内侧之间的距离)可分为Ⅰ、Ⅱ、Ⅲ、Ⅳ度。

  常态膝距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为0。

  常态膝距3厘米以下,主动膝距大于0。

  常态膝距在3-5厘米。

  常态膝距大于5厘米。

  一般对于Ⅰ°的O型腿是不用治疗的,只有Ⅱ°以上的膝内翻才需要治疗 。

  三、O型腿的危害

  膝关节是一个承受人体重量的关节,正常的膝关节,压力是平均分布在关节面上的。但O型腿的人,由于膝关节的内翻,身体重量就会过多的集中于膝关节内侧关节面上。

  过度的压力和摩擦力,会导致膝关节内侧软骨面磨损,继发骨性关节炎。到年龄大了,就会出现关节痛,影响到正常的行走活动。

  与身体上的影响相比,O型腿的人往往还因为外形的缺陷导致心理障碍,不自信,缺乏激情。有的人还影响到升学和婚姻。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骨外科外科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