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变态犯罪对策 如何治疗性变态

2018-09-13 07:15 来源:网友分享

一、性变态犯罪的病因

  感情因素(65%):

  较多见的是遭受恋爱挫折,如失恋,单恋在交异性朋友时痛遭或屡遭失败,挫折。与妻子或妇女的相互关系的困难,不满意,不融洽,许多性变态患者对妻子缺乏或没有满意的相互关系,常见的是患者在性生活上表现缺乏热情,兴趣,被动性很明显。

  生理因素(30%):

  有的甚至采取回避或厌倦或恐惧态度,不少见于患者是性功能障碍患者(阳萎,早泄很多见),有的是与妻子的任何亲密接触上都感到极大的不舒服,有的患者是在与妇女的相互关系上长时间缺乏能力,感到困难,有的害怕与妇女交往,多数学者看到患者在正常异性恋已经受到抑制的时候产生性变态,有一些患者可以追查到对异性恋存在厌恶经验,夫妻间不和睦,妻子患较重躯体疾病,性生活不满意等都可以导致性偏离行为后果。

  其他因素(5%):

  心理社会因素。早期不良经验。淫秽,色情物品的影响。早期性偏好。

二、性变态犯罪的症状

  (一)露阴癖

  主要表现是反复,强烈的,涉及在异性生人面前暴露本人性器官的性渴求和性想像,并付诸于行为,一般至少持续半年,绝大多数见于男性,以这种露阴行为做为缓解性欲的紧张感和取得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来源,患者对受害人没有进一步的性接触,这与强奸犯以露阴作为性挑逗的一种手段,进而实行强奸行为是有明显区别的,露明的频率因人而异,可有明显差别,少的可数月或一年仅数次发生,多则频发可数日,数周一次,有的患者可累积发生数百次露阴行为,大多数发生于青年早期。

  (二)窥淫癖

  反复的,强烈性渴求和性唤起想像涉及的是窥视异性裸体或性交行为,并付诸行为,至少持续半年,见于男性,露阴癖,窥淫癖 患者多数没有异性恋,但少数是异性恋者,已娶妻生子,但以窥淫等偏离方式做为性满足的主要或唯一的来源。

  (三)恋物癖

  系指反复出现以某种非生命性物品或异性躯体某部分做为性满足的刺激物,抚摸,闻嗅这类接触性敏感区的物品(或伴有手淫),或在性交时患者本人或性对象持此类物品即能取得性满足,此类性渴求性想像反复出现不少于半年才能诊断为恋物癖,此类物品称为眷恋物,它们都是带有特殊的性刺激意味的东西,一般都是男性患者,此类眷恋物如女人的乳罩,内裤,卫生带等,异性的头发,足趾,腿等可能归入其内,多数患者是异性恋者。

  (四)异性装扮癖

  反复,强烈性渴求,性想像涉及异性装扮,并付诸于行动,至少持续半年,绝大多数是异性恋者,通常开始于5到14岁这一年龄阶段着异性装束并在此时往往还有手淫行为,并通过它加强性兴奋性,大多数患者的(异)性(恋)生活上没有困难,有的患者只表现为性欲低,少数患者穿着女装只是为了获取舒畅感。

三、性变态犯罪的治疗

  性变态不是一般的性行为异常。它不仅是一种疾病,而且还会侵害他人,给社会造成混乱,而当事人易遭周围人的谴责和鄙视,内心会十分痛苦。事实证明,如今对性变态进行治疗,药物、环境影响和教育措施往往收效甚微。所以,对性变态的预防重于治疗,其预防要从幼年入手,如对儿童教育要得当,不要鼓励或纵容异性打扮,也不要做扮演异性的游戏等等。性变态者以青年人居多,但大部分到40~50岁以后,性变态可趋于好转。

  行为疗法的厌恶条件化疗法对多种形式的性变态等有迅速取得明显疗效的效果。

  通过这种厌恶性条件化结合内隐致敏法,即可增强消除性变态行为的效果,达到治疗的目的。除了消除性变态以外,在此种措施以后采取建立异性恋的行为疗法措施会更加增强治疗效应。

  性变态的治疗相当困难。第一步是设法鼓励发展正常的两性关系。第二步才可促使患者放弃变态行为。患者平日在手淫时进行的幻想,往往是继续维持性变态行为的重要因素。所以应该鼓励患者在手淫时尽力避开这种幻想,代之以想像正常的两性性交。有人应用雌激素等抗雄激素制剂,但效果尚难肯定,而且有乳房肿大等副作用。米帕明(丙咪嗪)等三环抗抑郁剂,在即使没有明显抑郁症状时也可试用,或许可能奏效。

四、性变态犯罪的预防和护理

  性变态预防

  性变态不是一般的性行为异常,它不仅是一种疾病,而且还会侵害他人,给社会造成混乱,而当事人易遭周围人的谴责和鄙视,内心会十分痛苦,事实证明,如今对性变态进行治疗,药物,环境影响和教育措施往往收效甚微,所以,对性变态的预防重于治疗,其预防要从幼年入手,如对儿童教育要得当,不要鼓励或纵容异性打扮,也不要做扮演异性的游戏等等,性变态者以青年人居多,但大部分到40~50岁以后,性变态可趋于好转。

  性变态护理

  1. 尊重和关心病人,建立起信任、和谐的医患关系、护患关系及家庭关系,形成良好氛围。

  2. 在亲属配合下对病人进行的心理支持和帮助,提高病人的信心和勇气,克服心理障碍。

  3. 利用心身医学知识,了解病人心身特点,给予相应的防治知识指导。

  4. 在此基础上,选择适当的心理干预措施,如放松训练、集体干预等方法,对心身疾病的病因和症状方面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社会万象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