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最忌讳的这一点,然而很多中国父母一次又一次上演

2018-05-17 18:28 来源:网友分享 作者: 漫说健康

我们总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

因此原生家庭的教育最能直接影响孩子一生。

随着社会对“熊孩子”的容忍度逐渐降低,

家长们也纷纷在起跑线上摩拳擦掌,急于将孩子雕琢成乖巧懂事的小大人模样。

但是否有想过,

我们在教育孩子要乖巧懂事背后,却依旧走在错误的价值导向。

曾经有个心理学家在微博上讲述一段自己在高铁上的经历:


但博主认为这种教育表面上是教育孩子要懂事,但背后孩子并不没有建立自己的是非对错。再加上父母的那句“阿姨生气了”,将矛头引向可别人,孩子自然就学会“能赖在别人身上就赖在别人身上”。

因此父母的待人接物以及三观水平,都在潜移默化隐形传递给后代。但也有不少父母认为,带孩子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能够让孩子安静下来就可以了。

将责任归咎于他人,本身就是一种偷懒且不负责任的教育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都会常常充斥着:“以终为始”、结果导向的教育。例如:

“都怪这个地不好,我们打它!害到宝宝摔跤!”

“你看看其他的小朋友都没哭,所以你也不能哭!”

“你要是这样,妈妈就生气了!”

当面对孩子哭闹时,我们常常会将道德规则具体化,利用“别人的评价”来表现出来。我们还以为孩子还没长大,然而,根据脑科学相关研究表明:3-7岁的孩子理解能力已经逐渐定型,可以很清楚有对错观念。

因此,当孩子听到“再吵妈妈就生气了”,孩子会用简单的应激反应能力,推断“妈妈不生气的话我吵闹就无所谓了”,而不会意识到“我这样子做是错的,才会引起妈妈生气”。

这样教育方式,表面上是教育孩子乖巧懂事,但背后却有意或无意地跳过了正确的价值观形成环节。面对爸爸妈妈如何对待别人,他们从而生成了关于善恶的最初概念和理解。

借用他人权威为孩子树立道德标准,对“该不该”充满困惑

“你再不听话,我就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你再不努力学习,你以后就只能出去扫大街!”

“你再哭,再闹,医生就要给你打针了!”

这些话,相信大家在童年时期都有似曾相识的记忆吧?且不说这些父母的恐吓对职业本身的冒犯,也不说孩子会对这类职业的不理解和不信任,就单单以这个归因,本身也是存在很大问题。

在孩子潜意识里,他们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而充满困惑。这样子他们不能很好理解错误的归因,而且还会让孩子形成两种性格极端:

第一种,患得患失,永远生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由于从小得不到关注,孩子会逐渐依赖别人的认可来实现自我价值。长大后也往往自卑,怀疑自己能力,需要反复询问才能安心。在正常社交中,他们往往会以别人考虑为先,从未向别人展露自己的软弱,压抑自己去迎合他人。

第二种,缺乏反思,常常将责任推卸他人

家长们总会以各种谈条件的方式去驱动孩子完成某些任务,什么“上午做完作业,那下午就带你去玩”之类的话语,让孩子逐渐抱怨自己努力却得不到认可,而父母却抱怨为什么自己将心血倾注孩子身上,却得不到孩子的理解。

因此这样“巨婴”一遇到事情,就会从外界找原因,从不敢承认失控,失控会引发巨大的无助感。让孩子根本找不到对错的客观依据,认为没达到父母要求就是失败,就会否定自我。

价值观的形成需要一个缓慢的过程,三观正确的传递,让孩子长大后能够幸运地通过社会磨炼找回自信,不活在别人眼里的妥善,知道内心的充盈大多时间需要靠自己滋养。

父母在等孩子道谢,而孩子却等着父母道歉

原生家庭对孩子性格培养,还真是影响孩子今后一辈子的人生。

哪怕再好的学校,家长的位置依旧无法取代。

也许上一代人会因各种客观因素,没法给我们精致的家庭教育。

我们不奢求每一个被错误教育的孩子,都能与原生家庭轻松和解,

但至少这一代即将为人父母的我们,都能做的比上一辈要好一些。


部分文章源于网友分享,本站尊重原创,如有侵权,本站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漫健康 实时聚焦 行业新闻 热点推荐
快问号
  • 宝宝护士权威的孕育资讯,帮助家长呵护宝宝健康
  • 医说健康为您讲解人们最关心的健康养生话题,让您轻松掌握健康养生小常识。
  • 葩姐减肥肥肉三层非一日之功,葩姐教你用正确的方法迈出减肥第一步!
  • 揭秘君谣言似妖,小倩姥姥。辟谣除妖,不在山高
  • 漫说健康用漫画阐述健康,让医学也能性感起来!
曝光平台